武婧儿看着武媚娘的眼睛,说道:“陛下,我忧者不在于这三人的性命,而在于其他。”
武媚娘和武婧儿隔着桌案对坐。武婧儿用手蘸着茶水在桌案写了一个“来”字,苦笑道:“即使是我也不敢在你的面前弹劾他。我不是什么圣人,我也怕年年阿夙有那么一日被诬陷谋反。”
武媚娘笑起来道:“你多虑了,我忌惮谁也不会忌惮你和年年。”
武婧儿看着武媚,认真地点头道:“我知道陛下不会这么做。但从这儿,也看从这人的不同来。若朝中人人自危,那谁还有精力去治理国家呢?”
“这人残忍冷酷,以滥杀为乐,以构陷诬告为日常。长此以往,朝廷的重心将会不自觉地偏移,陛下的大志能否实现,很可能就要打个折扣了。”
武媚娘听了,沉默一会儿,抬起头,漆黑的眸子凝视着武婧儿,缓缓摇摇头道:“我需要他,武周需要他。你太天真了。”
武婧儿理解武媚娘的想法,但她依然顶着武媚娘的压力说道:“陛下,能不能把混乱无序的……震慑改为有序呢?”
武媚娘换了个只手,继续托着下巴,问道:“怎么该?”武媚娘显然对武婧儿的提议感兴趣了。
锦衣卫。
用明朝的锦衣卫制度替换无序滥杀的来俊臣等酷吏,这是武婧儿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实话实话,武媚娘得位不正,她时刻都要提防大臣勾连儿子推翻她的帝位。因此她选择告密和酷吏相结合的制度,震慑那些心怀前朝者。
告密暂且不提,但酷吏很多时候依赖酷吏本身的素质。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强项令董宣也是一位酷吏,但他搏击豪强,而且品行廉洁。再看看来俊臣,不提也罢。
武婧儿将锦衣卫的制度合盘说出,又说起可行性来:“陛下称帝之前在宫外布了一些人手监督舆论。这些人再加上告密的人,想必建立起来不难。”
武媚娘沉思半响,说道:“收集军政百官情报,掌管巡查缉捕,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个锦衣卫制度有点意思。你容我想想。”
说完武媚娘又看了一眼武婧儿,嘴角弯起道:“没想到你也会这些,小瞧你了。”
武婧儿苦笑道:“我也不知道这制度是好还是不好,但最起码这是拿到证据再去逮人,而不是随意诬陷,一手遮天。”
武媚娘起身,拿来了一本奏章放到武婧儿的面前,道:“有人诬陷丘神勣和周兴谋反。”
武婧儿接过来,翻看一看,叹道:“别人我确定不了,但这两人就目前的局势而言,不可能谋反。”
天下皆恨这两人残忍,怎么还会有人跟从他们谋反呢?
随意一想就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就是有人这样做了,而且笃定只要是谋反的罪名,武媚娘很大概率会处理掉这两人。
武媚娘道:“是呀。”她感到一股被挟持的不满。
从来都是她以谋反的罪名杀别人,现在却是别人借着她的手去杀人。武媚娘能高兴就怪了。
但谋反的背后涉及颇深,其中就有立储,武媚娘不得不被人借刀杀人,证明她坚决反对归政给李唐。
武婧儿也是感慨万千,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和武媚娘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在她们又不得不做一些事情维护武周的统治。
武媚娘心中很矛盾,政局稳定才能图谋发展,但若重心一直在稳定政局上,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图谋发展。但不稳定政局,就一切成空。
倘若她是男的,就像当年隋朝篡了北周的皇位,只要灭掉反对者,国家的重心很快就能进入建设当中,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在维护统治上。
正因为她特殊的身份,才让这些大臣一次次地刺探自己的底牌,并且随时准备着颠覆武周。
晚上,武媚娘回到寝殿,她对武婧儿的提议十分感兴趣。一般来说,谁提议谁做事,但武媚娘首先就把武婧儿排除在做这件事之外。
于是武媚娘召来了施剑秋,这个在宫中做着锦衣卫类似事情的女官。
“朕欲在外面建立一支锦衣卫,收集军政百官情报,掌管巡查缉捕。你可有什么良策,有没有信心掌管这个部门?”武媚娘问道。
施剑秋并没立刻答应,而是思考了一会儿才说道:“圣上,建立锦衣卫容易,但若将情报网渗透到百官家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经营。陛下需要微臣,微臣愿意领命。”
武媚娘闻言,暗自点头,虽然锦衣卫的经营需要时间,但前期与告密酷吏相结合,依然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你找两个信得过的人将宫中的事情交接一下,准备新的任命。”武媚娘如是吩咐道。施剑秋领命退下。
武媚娘在施剑秋走后,沉思掌管锦衣卫的人选。哦,这个不能叫锦衣卫,改名字。这锦衣卫掌管皇帝的仪仗,就改成銮仪卫。
既然是收集军政情报,肯定要从十六卫当中抽人。抽人还好说,但在掌控人选上武媚娘却犯了难。
身份最适合的武婧儿,心性不适合掌管这个。有经验的施剑秋,却身份不显,不能服众,只能暂时先从中级官员做起。
武承嗣武三思本一直在谋求立储,肯定不能掌管这个机密的情报兼带有司法功能的部门。
倾向李唐皇室的人选更不能选择,选了他们就是在床头放了一把刀。
武媚娘突然想到太平公主的驸马,武攸暨。其人谨慎老实,胞兄武攸宁手握重权,人也聪明。
先用武攸暨,用施剑秋制衡,等施剑秋服众后,再调开武攸暨。
武媚娘既然决定采纳武婧儿的建议,用銮仪卫代替酷吏震慑群臣掌控情报,但前期还需要酷吏做一下过渡。
武媚娘眼前浮现了最得力的四个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勣和索元礼。来俊臣性格狂妄,不能给予太大的权利,而且又被武婧儿所厌恶,首先排除。
她渐渐将目光放在了丘神勣身上,军人出身,銮仪卫又从各卫抽人组成,这人的身份倒是符合。
想毕,武媚娘开始拨弄风云。首选,被人诬陷谋反的周兴诬陷来俊臣谋反,来俊臣也被下狱。
现在朝中的局势几乎将大臣们整迷糊了。三位宰臣因谋反入狱,三位赫赫有名的酷吏也因谋反入狱。
第138章 . 武皇 女史考试×阿夙归来
经过近一年的培训, 宫中的女史终于熬到了结业考试,她们既紧张又兴奋,还有些担忧。
据说这次校书郎只择优录取几人, 但如果成绩合格亦可以授官。
武婧儿主持了这场结业考试,考试内容分为策论、帖经、词赋、算术。策论是武媚娘亲自出题,帖经是从历年明经考题库中摘选, 词赋是上官婉儿出题,算术是武婧儿出题。
除了上述科目外, 还有一场语言附加考试, 考试的语种有突厥语、吐蕃语、波斯语、以及粟特语。
太平公主亦在考场中考试。参加考试的女史大部分出自大家, 自幼熟读经书, 而且擅长持家理财。
太平公主神情严肃地坐在考场中,这一年她收获颇丰,慢慢开始对政治起了兴趣。拿到试卷后,她仔细查看, 策论一共有两道题。
第一道是关于如何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第二道是如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太平公主有上官婉儿这位接近中枢的好友,对于朝廷一直关注的问题都有所了解。
腹中有料, 下笔如有神。太平公主微微一思索,就开始提笔写起来。她的书法是父母亲自教的, 说不定还能凭借书法得到高分呢?
太平公主想得很好, 但不知道的是正因为有她参考, 武婧儿建议采用誊录和糊名的办法。
相比于太平公主下笔顺畅, 有些人则抓耳挠腮, 焦急地不断抚摸头发,却不知写什么好,只能将书上涉及到这些的词句包装一下写下来。
有些和太平公主一样有外援的女子, 也像太平公主低头一边思索一边写起来。
上午两场,下午两场,次日是语言附加考试。太平公主考完出来后,夕阳西下,柳丝累累串串,青翠欲滴,她心中长长松了一口气。
“公主,圣上请你回公主府呢。”宫女笑吟吟对太平公主说道。
太平公主不可置信指着自己:“阿娘赶我走?”
宫女解释道:“不是哩,圣上和殿下说公主与评卷官不是亲人就是好友。为了公平起见,所以请你回府,待成绩出来后再请你过来呢。”
太平公主听完一顿,脸上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道:“我又不和他们竞争女史的名额。嘿,算了,走了,我有好久没回公主府了。”
女史的功课十分繁重,太平公主母子都住在宫中,甚少回到公主府。但这期间,武攸暨不间断地进宫来探望她和几个孩子,对几个孩子视如己出。太平公主心有所动,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回到府中。
经过培训,不知道有几人能合格?武婧儿将卷子收起,装订起来,吩咐识字的女史将策论、帖经和词赋誊录下来,她则开始批改算术的卷子。
三门试卷誊录完毕后,由武婧儿、上官婉儿和李琦批改。改完,由三人共同推荐最好的十人请武媚娘查看,由她确定最终的名次。
三天后,这次女史选拔的结果出来了,一共有一百二十一参考,选拔校书郎四人,考试合格二十八人(含校书郎四人),以单科优异补录八人,其余诸人被赐金帛归家。
让武媚娘惊讶的是太平公主竟然考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差点就选上了校书郎。
“阿娘选拔校书郎的标准更看重词赋。要看重策论,说不定我就能选上了。”太平公主对自己的成绩十分满意。
不提身份和血脉,她单凭自己的才能就能当官呢。“阿娘,你要给我个什么官当当?”
武媚娘沉思一下,武攸暨她要任用,不想让小夫妻分别,于是道:“朕瞧你算学好,暂去担任地官郎中。”
“郎中啊?”
郎中是五品还是六品的小官来着,太平公主本想再讨要更大一点的官职。但她随后想到地官(户部)郎中掌握实权,就罢了心思,说道:“阿娘,我要是做得好,你可要举贤不避亲啊。”
武媚娘摆手道:“去吧。不要总想着得到什么,要想着你付出了什么。”
太平公主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低声念叨:“这话听着……哦,阿娘,我去上任啦。敕令呢?”
上官婉儿取出一封明黄色封皮的敕令递给太平公主,笑道:“恭喜公主通过考核。”
“同喜同喜。”太平公主接过敕令,翻开就看,爱不释手。太平公主有敕令,其他人合格者也有敕令。
考中校书郎的人分别为韦桢、阴若薇、杨柔和颜玉容,只有杨柔待字闺中,其他三人均已嫁人。她们被安排在贞观殿的后殿紫玉轩跟着李琦学着草拟奏章。
至于剩余的三十一人,要么被安排到朝中从□□官做起,要么外放到地方。外放的地方一般都在江南、云中、泉州、流求等地方。太平公主能当五六品的郎中,全靠她是圣上的女儿。
三十一人有六人推辞做官,剩余二十五人皆领命就职。王青玉就是其中就职的一员,她被安排到扬州都督府做录事。
王青玉是太原王氏的旁支,嫁给了洛阳一个富庶的次等士族周氏。当年周氏为了迎娶太原王氏的女儿,几乎送去三分之一的家产当做聘礼,才将人娶了过来。
周氏家族比太原王氏要小很多,夫君一直在备考明经科,没想到的是夫君没有考上,她反而先当上了官员。
这次王青玉参加女史选拔也是阴差阳错,同族的姐妹们不愿意去,她得知后就毛遂自荐,通过族叔的关系进了宫,参加培训,进而考试合格,被授予官职。
相比于其他同伴的家庭拖后腿,周氏对于王青玉考中女官欢欣鼓舞。
当年力主娶王氏女的周家主,语重心长地对王青玉说道:“你去吧,等二郎考明经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考上了也不一定授官。你现在就当了录事,而且还和宫中贵人相交。你尽管大胆放心去吧,咱们周家都支持你。”
她的夫君虽然有些吃醋,但也鼓励她道:“咱们有女帝,自然也有女官。我和你一起去,不知道我这个水平给你当幕僚不知道合不合适。”
王青玉闻言心中感动,连连点头,带着周家众人的期待,与夫君一起到了扬州。
十多个女官加入了朝廷当中,若是往常自然引发不小的争议。但是现在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大理寺的监狱里。
三位宰臣,三位酷吏,全部下狱,但却一直没有派人主持审理。众人皆惴惴不安,生怕有什么大事情将要发生。
当年酷吏屠杀李唐宗室和公卿大臣的场景历历在目。
大概过了十天左右,丘神勣的儿子告密,称他的父亲没有谋反,而是被人诬陷。武媚娘竟然接受了这样的解释,然后命令丘神勣审理岑长倩等三位宰臣以及周兴来俊臣这对酷吏的案子。
以前是来俊臣审理丘神勣谋反的案子,进了来俊臣的监牢,怎么会有囫囵出来的人?丘神勣自然受到了刑罚,但他没有承认谋反的罪名。
丘神勣出来之后,脱下囚服,换上官服,然后立马来到宫中谢恩。武媚娘宽慰他,她知道他心地赤诚,要他以后用心办事,用着他的地方多着呢。
丘神勣出宫之后,就开始审理岑长倩等人的案子,最后岑长倩三人被判流放流求。
至于来俊臣和周兴因贪赃枉法、收授贿赂、结交匪类,被流放岭南。因为周兴和来俊臣得罪的人太多,二人在去岭南的路上被仇家杀害身亡。
朝臣见到这样的处理方式,又看见酷吏之首的周兴和来俊臣被杀,欢欣鼓舞,大觉此时不同往常,心头的阴霾散去了大半,看天也蓝了,水也清了。
武承嗣武三思兄弟与周兴来俊臣结交,构陷大臣,谋取储君之位。二人下狱的时候,武承嗣兄弟还曾向圣上为周兴来俊臣求情,但圣上不允。
武承嗣垂头丧气,但岑长倩等三人被贬流求让他稍感安慰。岑长倩就是激烈地反对他当太子的头号大敌。这老匹夫年事已高,说不定到不了流求就身亡了。
众人为周兴和来俊臣之死欢呼庆贺之际,武媚娘在陆军十六卫和水师四卫之外又新建一卫,名为銮仪卫,掌管帝王出行仪仗卤簿、出使、巡察京畿、军情以及缉捕。
新建立的銮仪卫任命驸马都尉武攸暨为銮仪卫大将军,丘神勣为銮仪卫将军,正五品宫正施剑秋为检校銮仪卫将军,两位将军分掌南北司。
武媚娘根据武婧儿提供的锦衣卫内容,亲自设计銮仪卫的制度。武攸暨名为统领,但下属两位将军均可以绕过他上书言事。丘神勣负责北司,侧重于刑狱;施剑秋掌管南司,侧重于情报。
銮仪卫的人员除了从金吾卫和羽林军中抽调,又广选有特殊才艺的良家子。除了这些人外,武媚娘还将在京寓居的蕃人首领任命为銮仪卫的官职,以示荣宠和安抚。
两个月后,身着銮仪卫服饰的兵士开始在神都中巡察治安,缉捕盗贼,还抓获了几个打架斗殴的权贵子弟。
似乎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只是在明堂举办的一场宴会中。正当大家意兴正酣之际,武媚娘突然把施剑秋叫上来,对着众臣说道:“检校銮仪卫将军施剑秋给我献上一副画,众卿也请观摩一下,评价这幅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