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女主的小丫鬟——江边水色【完结】
时间:2024-10-07 14:40:04

  先把名头说出去,让外头的流民放松警惕,她们再派人出去送请帖――这么正式的拍卖会,出去送请帖的人总是要体面些的,又因为时间短,不能怠慢哪位夫人,派出去的肯定要多。
  这就能送不少人出去了。
  若是再细致一些分辨,研究一下府里这些姨娘们是不是和哪位夫人有过交情,顺带着还能送一两个姨娘和姑娘出去。
  姜云瑶越想越觉得可行。
  关键她还真找着了。
  从姜家来了阆中以后,当地不少豪绅富商得了消息都想尽办法想要靠近一些,她们不知道姜逢年那里都碰见过什么,至少安氏这里是有不少夫人递了帖子来的,还有托人送礼到府上的,送了礼就走,想退都没地儿退。
  只是那些人安氏都没见。
  姜逢年不跟她说外头的事,她便不敢见那些人,怕有什么难处理的事情求到她头上,到时候见了人收了礼却不帮,多少有些不合适。
  姜逢年总说朝政上的事情她不懂,可他一句话也不说,连带着安氏在外交际都束手束脚,还得自己处处摸索。
  她不见那些人,那些人总是会找别的门路的,有机会见到姜逢年的便去他那里了,家中没什么权势、见不到他的便会想办法去见别人。
  夫人有夫人的交际,妾室自然也有妾室的。
  更何况安氏并不十分拘束手底下这些姨娘,除了不让她们乱逛以外,但凡她们要出去见客,只要提前说过,她也会安排车仆把人好好送过去。
  其余人那里倒还好些,谭姨娘从来了别庄以后还是交际了几位夫人的,有些是妾室,也有正儿八经的小门户的正室夫人。
  虽然都不过是吃茶赏花的交情,在这个时候却成了救命的稻草。
  安氏叫人去把谭姨娘请了过来。
  她鲜少单独见谭姨娘,兴许是因为心里还是有几分怨气的,不是对谭姨娘,而是对姜逢年。
  当初姜逢年到她家求娶,斩钉截铁地说一定会对她好,她信了,可进门没两年,他便带回了谭姨娘,安氏和姜逢年的那一点儿情谊放在他和谭姨娘表兄妹青梅竹马的情谊跟前便显得一文不值了。
  安氏不愿意见谭姨娘,就算见也是在几个姨娘一块儿给她请安的时候。谭姨娘爱出风头,总是在请安的时候不阴不阳地刺她两句,她也懒得理她,装作没听见。
  谭姨娘自个儿都习惯了。
  所以今天她被安氏单独叫过来,比当初她知道姜逢年娶了妻子还惊讶。
  进门她先打量了一眼,除了安氏,姜云琼和姜云瑶也在,不过她们俩都领着丫头在边上写写画画,她离得远,看不清楚。
  谭姨娘也没当回事,径直走进去坐下了:“太太有什么事儿交代?”
  姜云瑶她们都竖起了耳朵。
  安氏和往常一样,语气淡淡的:“阆中当地有几个粮商的夫人你应该都认识吧?”
  谭姨娘挑了挑眉,也不意外:“是认识,早前我和她们一道儿去看过江景。”
  她还以为安氏是不高兴自己和那些夫人来往,还要故意刺她两句:“我问过老爷了,老爷说这几户人家都可以来往才去的,太太要是有意见,大可以去问问老爷,看看他同不同意。”
  这也是她惯用的招数了。
  自身所有都系在一个男人身上,能拿出来炫耀的便只剩了那男人给的一点儿宠爱和特殊,自觉这点特殊和宠爱能扎到别人的眼。
  安氏起初还会动气,如今时间久了,早就和一潭死水似的了。
  她只把要谭氏去请那几位夫人来参加这拍卖会的事儿说了,末了补了一句让她送完信直接回别庄,不用回来了。
  谭氏瞪大了眼:“要我去请人还不让我陪着?你就这么怕我和人家关系好?”
  安氏才懒得搭理她,主要也不好解释外头有流民,干脆和从前一样掷下一句话:“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叫你去送你便去,老爷如今不在寺里,你就算有意见,也等到回了府上再去和老爷说吧。”
  这话最能堵谭姨娘的嘴。
  因为彼此都知道,离了姜逢年的宠爱和放纵,谭姨娘便是能被安氏随便处理掉的人。
  她不过是妾室。
  谭姨娘气冲冲地走了。
  顾明月恰好倒茶进来,差点在门口撞上谭姨娘,吓了她一跳。
  等和姜云瑶回去了,她还觉得奇怪:“谭姨娘怎么这么生气?”
  她觉着太太对这些姨娘已经相当宽容了。
  下人们聊天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讨论起太太和姨娘,除了自家的,偶尔也聊起别家。
  据他们所说,姜逢年还有个弟弟姜逢知,比起姜逢年,这位二老爷就不是个读书的料子,如今不过找了个差事混着,偏他还沾了姜逢年的光,也娶了一个家世还算不错的姑娘,当然不是世家女,是个小门户的出身,家里的独女,二夫人杨氏比温柔和善的大太太安氏脾气可差多了,下人们都说她是个爆仗脾气。
  不仅爆仗脾气,还善妒。
  二老爷姜逢知院里如今只有一个姨娘,还是二太太进门前就纳的,老太太还在世的时候就过了明路,除此之外就没有了。
  不是姜逢知不想纳妾,是二太太够厉害,甭管姜逢知纳进来几个,她都咬死了最多是个通房,还不许生孩子。
  下人们聊来聊去,都是说二太太跋扈,大太太贤惠。
  顾明月听多了,便也觉得是这样了。
  姜云瑶却不太认同:“天下哪有人生来就是贤惠的?不过都是受了委屈、跌了跟头知道疼了才不得已变贤惠的,你问谭姨娘为什么生气,太太又为什么贤惠,不如问问为什么会有姨娘和太太。”
  她想了想,把手里的镯子褪下来搁在桌上:“我有一支镯子,价值连城,它换来的钱足够你下半生都富足,我早已答应了要给你,可到了后面,兰心说她也想要这个镯子,那时我把对你的承诺忘记了,又把镯子许给了她,到了分镯子的时候,你说,这镯子该给谁?你和兰心要是为了这镯子打起来了,又是谁的错?”
  顾明月认真想了一下:“首先肯定不是我的错,姑娘早就答应了要给我的东西,那我问姑娘要它合情合理。”
  姜云瑶便笑着问她:“那是兰心的错了?”
  顾明月迟疑地想了想,又摇头:“也不是兰心姐姐的错,镯子值钱,她想要下半辈子过得富足,喜欢也很正常,况且她也不是明着抢的,是问了姑娘,是姑娘同意了才要的。”
  不用姜云瑶说,她一下子就明白了:“不是我的错,也不是兰心姐姐的错,是姑娘的错,姑娘只有一支镯子,不该许给我们俩,就算许了我们俩,在意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也该拿出一样的东西,一人分一个,也不至于我和兰心姐姐会为了这支镯子打起来。”
  “不对不对,姑娘没错,姑娘怎么会有错……”
  顾明月前头还理得一清二楚,结果姑娘错了说着说着就开始反驳起来了,把自己也弄得稀里糊涂了。
  姜云瑶重新把镯子戴回去:“你心里有数就好,你问谭姨娘为什么生气,便像是问兰心为什么要抢你镯子一样。”
  顾明月对比了一下,说:“那太太和姨娘都好可怜。”
  习惯使然,她不敢说姜逢年的不是,只能说太太和谭姨娘可怜。
  她还说:“我以为太太会先让常姨娘下山去呢。”
  毕竟这些姨娘里。太太和常姨娘最亲近,真要论起来,谭姨娘会是最后一个下山的才对。
  姜云瑶拍了拍她的胳膊。
  谭姨娘到底还是从寺庙出去了,没遇上任何阻拦,安氏还让她带走了姜玉琏和姜云瑚,还有好些下人。
  她是宠妾,身边跟着的人多也很正常。
  除此之外,安氏还派了不少人出去给各家夫人送请帖,也叫他们出去了就回别庄去,不必再来了。
  她自己领着人在寺庙里操持拍卖会,不过短短两日,寺里留下的姜家的人便只剩了三分之一。
  那些流民大约是察觉到了有什么不对,来往的人实在太多,还混了一两个人进寺里查看情况。
  也是恰好,那两个人进寺的时候正好碰见了在外头巡视的石头――他原先也该是这一批就出去的,只是他过来见了顾明月一面,知道她要陪姜云瑶留到最后,说什么也不肯先走了,寺里走的人多了,剩下的人便少了,总要维持面上的和平,那些对外的家丁、护卫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但凡这些人少了,外头的人一下子就能知道。
  安氏送走的大多都是女眷和丫头们。
  其余人每日都在外逗留巡视,和从前一般无二。
  比起这些不明所以的人,石头才是深知内情的那一个,他无事可做的时候便常在寺里到处溜达,左右他人小,谁也不会把他放在心上,他又换了衣服,外头那些人也都不知道他原来是姜府的下人。
  两边碰上了,那俩人只顾着打探姜府的情况,偏偏男人混不进去内院,安氏她们又住的偏僻,他们要是直愣愣往那边走也太明显了。
  恐怕打草惊蛇,两个人拉住了石头就问起话来了。
  石头不过七八岁,人也瘦小一些,故意装得懵懵懂懂,胡乱敷衍着他们。
  “嗯……那边府里都在呢,不是要搞什么拍卖会么?”
  “可热闹了,我娘还说那天让我去跟前凑凑热闹,那么多夫人在呢,许是哪个心善一些,能给我一盘果子吃。”
  “这几天不是好多夫人来么?她们头上都戴着金银首饰,可有钱了。”
  一边敷衍,他一边留心观察这俩人的神态,在听见那些夫人们有钱时,他们连眼皮子都不带动一下的,一看就是只冲着姜府来的。
  这情况说给顾明月,顾明月再说给姜云瑶听,让她既悬着心又多少松了口气。
  悬心是怕这些人不仅为财,许是还有别的什么目的,她们不知道,摸不着头脑。
  松口气是那些人必定不会查看这些夫人们身边都跟着谁,她们混在队伍里安全下山的几率要大得多了。
  时间紧任务重,等到了拍卖会的时候,寺里瞧着很热闹,可实际上里头几乎只剩下了从外面来的这些夫人们带着的人,姜家的人早就下山回别庄去了。
  徒留了安氏这几个主子,前一天柳姨娘和她的儿女也被她送下山去了。
  安氏本想先把姜云琼和姜云瑶先送下去,但她们俩担心安氏,说什么也不肯。
  姜云瑶的借口很充分:“这种重要场合,我们两个养在目前膝下的姑娘都不在也太明显了。看着不像样,您别担心,等结束了我们偷偷混进那些夫人的马车里跟着走就是了。”
  这俩人倔得很,安氏也没法了。
  转眼就到了定好的日子当天。
  为了让这些夫人们有合理的借口带她们下山,这拍卖会根本没有实物,夫人们拿到手的就是安氏之前做好的册子,上头列了单子,还配上了精致的图片,一眼就能看到是什么样的,虽然见不着实物,但至少不是个空名头。
  当然,就算是空名头,这些富商豪绅估摸着也会闭眼拍卖,他们见过的好东西也不少,真论起来这些东西在他们眼里也不出奇,指不定其中哪一个还是经了他们的手才卖到中京城去的呢,他们呀,只求能想尽办法往姜家送钱。
  虽只是个六品礼仪官,但多少是个京官不是?
  当天气氛相当热闹,富商豪绅的夫人们拍起东西来眼睛眨都不眨一下,有些图好处,有些图虚名,各有所图,各怀心思,不像是正经拍卖会,倒像是名利场。
  拍卖会一结束,太太安氏便派了人过来和各家说了,拍东西是照着册子拍的,夫人们虽然都带了银票子,但她们府里还没给东西,不好凭空收钱,这就派了府上的人跟着夫人们的车回去认认门,等她们算好了账,清点好了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彼此都安好。
  她还要做个善名册子,写上各家捐了多少银子,再和封知州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给他们立个碑。
  夫人们没料到还有这一出,她们来之前早就做好了花钱没收获的准备,就图能认识个人,起个结交的心思,但如今能得东西,还能立个碑,还交好了姜家,多么划算的买卖?
  傻子才不同意。
  她们高高兴兴地收下了安氏送来的人,承诺一定好好把人带回去认门。
  而安氏,她带着两个女儿和伺候的下人换了衣服,去找了这场拍卖里花钱最多的夫人。
  话说得也很好听。
  从前她没机会和夫人结识,如今初见,没想到夫人这么心善,心怀百姓,又很慈悲,她和夫人一见如故,恨不能义结金兰云云。
  一番话把这位夫人说得心花怒放,连安氏说要带着两个女儿去她家拜访都一口答应下来,也对她说想和自己坐同一辆马车,好好交流一下的要求满口答应。
  事儿做到这一步,安氏终于松了一口气。
  她也不知道这些夫人们信不信她说的话,或许是不信的,但各人有各人的考量,她们有什么目的,彼此都懒得去深究,目的达到了也就够了。
  安氏带着姜云琼和姜云瑶上了别人家的马车,又让伺候的丫头们和别人挤一挤,在拍卖会结束的当天,就光明正大地出了寺庙了。
  她们混在马车群里,竟也一点都不显眼。
第36章
  一直到下山之前,顾明月都心惊胆战的。
  安氏怕自己和姑娘们身边跟着的丫头已经被重点观察过,都特意请这位夫人给她们找了马车,路上也不许她们冒头出来。
  顾明月那天和姜云瑶站得近,自然也被塞进了马车里。
  路上她听安氏和这位夫人略聊了一聊。
  这位夫人姓元,家中是这一带有名的商人,做的是卖茶叶的生意,阆中本地盛产绿茶,且品类繁多,各有风味,茶商们在本地低价收茶稍加炒作又运到中京城转手倒卖出去,其中的利润能翻上十几番还不止。
  不过茶树精贵,这几年元家的茶园里的茶树全都干死了,这点损失放在元家丰厚的家底上也是要伤筋动骨的,眼看着旱灾不停,元家也没法子了,预备转行做别的生意。
  只是这三年什么生意都不好做,元家试着运作了几个生意,都以失败告终,不是倒在了成本上,就是倒在了运输和售卖上,后来元家当家人痛定思痛,觉着卖什么都不如当粮商挣钱。
  这三年里几乎所有的粮商都发了财,靠着囤积居奇,往年一两百文的粮价甚至被炒到了几两银子还嫌不足,元家下场得略晚,但他家资本雄厚,也是吃了不少甜头的,是以如今元家想将整个家业转行,不卖茶卖粮去。
  打算是充足的,只是缺少一些门路,各地的粮商背后基本都有中京城那些达官贵人的影子,粮食又不像是茶叶轻省,中途运输是个很大的问题,各地的关卡、码头也需要打通,元家不差钱,差的是门路。
  他们盯上的甚至不是姜逢年,他一个六品小京官能做什么?他们看上的是安氏背后的伯侯府。
  元夫人本是做好了自己被拒之门外的打算的,之前她托人递了帖子,就和大海捞针似的毫无音信,本来准备和别人一样,退而求其次去结交谭姨娘,还是那位元当家拦住了她,直言就算联系不上安氏,也别去和谭姨娘交往。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