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姐,不可以——银河吹风【完结】
时间:2024-12-03 14:49:57

  “我可以不去,那样我能继续安全地苟活在这世上,可是我爹和我娘,还有府里的其他人,就要背负着叛国罪臣,畏罪自杀的骂名,冤魂继续不得安息,陶伯伯和陶姐姐也会在宁古塔的苦寒之地,不知待到什么时候。”
  “我既答应了我爹,就要做到。从小我娘就跟我说,做人要信守承诺。”
  韩昭的声音轻缓,却又透着一股坚定。
  顿了下,她接着笑道:“我知道真姐姐你的担忧,可我也不一定会有事的,对吧?我爹和我娘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我的。”
  李映真见她心意已决,深吸了口气,拍了拍她的手背,道:“放心,我也会助你一臂之力。”
  她现在当公主伴读,好歹也算个宫中女官,万一要真有什么事儿,自当竭尽全力,护清妹妹一个周全。
  两人商议好,方打开房门。
  莺儿端着个筐,从厨房出来,正巧见着要出门的两人,笑道:“李小姐,韩昭,吃烤番薯吗?刚出灶的。”
  她把手里端着的蔑条平底小筐往上举了举,给两人看她刚烤好的番薯。
  她自小在贺府长大,跟厨房的嫂子大娘们关系都很好,有的时候,厨房里做了一些小零嘴,例如烤栗子,烤番薯之类的,她也能淘到一份。
  番薯这种东西价格便宜,烤起来也不费劲,往往是灶上熄火了,把番薯往还有余温的柴火灰烬堆里一放,煨上那么一段时间就熟了。
  她前几日在街上买菜,好容易见到有卖番薯的,就买了几个。今日做完饭后,就势埋在了灶里。如今扒拉出来,烤得正好。
  韩昭站在台阶上,往下看,只见莺儿端着的蔑筐上放着五六个烤得软软的番薯,冷风里,时不时送过来一阵阵暖暖的烤番薯香气,非常诱人。
  她笑着应道:“吃,多谢莺儿了。”
  又心里庆幸着,莺儿对她的态度可算正常了。
  前两日不知怎么的,莺儿的目光老落在她身上,时不时的,从头到尾打量一遍自己。
  被莺儿盯得,她心里都有些发毛,还以为自己又做了什么惹到她的事。
  还好今天就正常了,又像从前一样。
  她转头又问道:“李姐姐吃吗?”
  李映真看着筐里的烤番薯,似乎表皮外面隐隐还有一层灶里带出来的灰。
  她自小家教严谨,极少吃外面摊上的东西。
  仅有的那么几次,还是小的时候,和她们姐妹俩一块。
  后来入了宫,陪公主吃饭,吃的又是御膳房里御厨们精心制作的美味佳肴。
  这种市井的零嘴,她倒是有些心动了,于是矜持地点点头。
  “那一块来厅里吃吧。”莺儿见两人都点头了,欢快地端着筐往正房客厅去,还把贺兰君也叫上,“小姐,番薯烤好了,我们趁热吃吧。”
  这样冷的冬夜,吃烤番薯就得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
  一群人落了坐,莺儿想到在耳房刺绣的晓月,等她绣完过来,这番薯都得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我捡两个去给晓月,她又在刺绣呢。”莺儿上手,从筐里捡了两个番薯要送去耳房。
  番薯还有些烫,拿在手里,烫得莺儿嘴里“斯哈斯哈”的,她撩起上衣下摆,兜着番薯往耳房去了。
  刚才在院中看的不是很清楚,现下屋里被烛光照得亮堂堂的,就能看到这番薯烤得恰到好处。
  外面一层皮烤的焦脆,露出里面金黄流着蜜汁的番薯肉来。
  韩昭从筐里挑了一个个头适中的番薯,轻轻吹去番薯皮表面上残留的灰烬,用点力气掰开,把里面的番薯芯完全露出来,又往下撕掉一点皮,从筐里取了个小调羹,插/在番薯里,就手递给了贺兰君。
  贺兰君接过,轻轻“嘶”了一声,似乎被烫到。
  “烫到了吗?”韩昭忙问道,这个番薯她刚才拿在手里,并未觉得太烫。
  贺兰君把烤番薯换了只手,甩了下另一只手,道:“没事儿,就是有些热。”
  尚在可以忍受的范围。
  韩昭见她的确没有被烫到,这才又从筐里挑了一只番薯,自己掰开来吃。
  一旁的李映真有样学样,挑了个个头小的番薯,掰开,取了个勺子,挖了一勺冒着热气的番薯肉,正要往嘴里送,就见韩昭把插/好调羹的番薯送到了贺小姐手里。
  而贺小姐也自然地接过,仿佛韩昭是她家仆人一样。
  可后面两人的语气又亲密地不似主仆。
  李映真心下有种奇怪的感觉,又想着,看来在外多年,清妹妹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倒该为她高兴。
  她把一勺烤番薯送进嘴里,细细品尝,的确是软绵香甜。
  温宅。
  书房里,熏香火炉子里,银霜炭烧的正旺,暖香袭人,驱散冬夜的寒气。
  温阁老在火炉前烤着火。
  才十一月,温宅就已经供上了暖,到底是年纪大了,不比从前年轻时火力旺。
  曾经不可一世如他,也不得不承认,人还是得服老。
  他垂目听底下的人汇报。
  待那人汇报完,他掀开眼皮,缓缓道:“前日送进宫的那个小玩意儿,小公主也不喜欢?”
  底下的人躬着身子,恭恭敬敬道:“的确。听说温贵妃送去的时候,小公主倒是笑着的,瞧着是欢喜的,后来就撂桌子上,也让宫女收进库房去了。”
  “行,知道了,下去吧,把小少爷找来。”温阁老的话迟缓而平稳,嗓音像平时常见的老人,却因着多年位高权重,让底下的人不觉不怒自威。
  他低着头退出了书房。
  不多时,温弘文进了书房。
  他进入书房的第一感觉,就是有些热,不禁松了松衣领,凉快些,才给这位掌家多年的父亲大人行了个礼。
  “我方才听宫里来的消息,说公主不喜欢你送的东西。”
  深夜叫他前来,竟然是因为小公主不喜欢他送的礼物?温弘文觉得他爹真是小题大做!
  以他父子俩的朝中地位,有必要对一个后宫中的小公主百般逢迎吗?
  求娶公主是他爹的意愿,又不是他的意愿。他年轻气盛,自然喜欢那种温柔小意的貌美女子。
  公主虽然生得姿色不俗,但毕竟是皇家子女,真要娶回来,少不得他得像孙子似的伺候公主。
  然而父亲一直督促,没奈何,他前段时间搜罗了个极品红珊瑚,给公主当贺礼。
  谁知公主竟然不喜欢,索性他直接寻了个街头常见的竹编兔子,三十文买一对,又送了进去。
  如今公主还是不喜欢。
  “贵的不喜欢,贱的也不喜欢,公主倒的确是难伺候。”他轻哼出声。
  “要我说,父亲您就别打着娶个公主儿媳的心愿了,那皇室公主又尊贵在哪里?成日在后宫养尊处优,这天下重任,不还是父亲您和我担忧着吗?”
  温阁老终于舍得从火炉子上转移目光,瞥了一眼年轻气盛的儿子,沉声道:“以后这样的话少说,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天下事自有皇上担着。你我为人臣子,为皇上尽忠职守,自是本分。”
  年轻的时候他也像儿子一样,不知天高地厚,险些酿下大错,被人抓住把柄。
  如今人老了,做事就图个谨慎,为了以后能功成身退。
  皇上恩宠,虽似先前,但他总隐隐觉得不安定,求娶公主,也只是图个心安。
  “公主那边,继续送,送到公主喜欢为止。”
  这意思就是说,让温弘文一定要娶到公主。
  见儿子仍旧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温阁老又缓缓道:“公主你若是不喜欢,娶回来,供着就是了。有合意的,外面寻个宅子养着就是。”
  温弘文这才不情不愿地点头告退。
  温阁老又专心地烤起火来。
  他看了一眼外面的夜色,今年的冬天怎么觉得格外冷些?
第63章 名声扬李侍郎寻人
  近些时日,京城的酒楼茶馆的说书先生们,开始说起一个做花灯的工匠的故事。
  说是在那江南富庶之地,有一个名叫安宁县的地方。
  此地有一户姓韩的人家,祖上好几代靠做花灯谋生,到爷爷这一代,某日,竟然遇上微服私访的先皇到了江南地区。
  先皇夜游,见他摊上卖的花灯甚是精美,连连夸赞。帝心甚悦,韩家的这位爷爷才知道自个竟遇上真龙天子了。
  然而先皇当年微服私访,连地方官员都不知道,安宁县的人都以为这韩老头子说见到皇上是吹牛。
  这老者气不过,立志培养孙子,接起韩家花灯的担子,重振韩家花灯的荣光。
  可不正巧,逢着今岁公主寿辰,朝廷从各地征调花灯手艺人进京赶制花灯,为公主筹办一场千灯宴。
  这韩老头子虽然是宝刀已老,但始终未忘记要向众人证明自家花灯无愧于皇上夸赞。
  其孙子青出于蓝,花灯手艺精湛,更是画的一手好灯画,在花灯比赛中,力压敌手,神女飞天灯大放异彩,最终夺得这个名额,来到京城,为公主庆生。
  “至于她到底能不能见到皇上,”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说书先生在台上抑扬顿挫,手舞足蹈地演绎着这个波澜曲折的故事。
  台下的人听得聚精会神。
  有些爱泡茶馆的更是高兴,可算换了个新故事,前些日子听奇女子陶云安的故事,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这个故事倒新奇,甚至有些人还蠢蠢欲动,想着既然这个工匠已经到了京城,要是有机会,倒可以找她做盏灯。
  说书先生说了将近一个月,韩家灯匠的故事几乎满城皆知了。
  这一个月里,韩昭只能等着。
  她也没有其他的事可以干,依旧是日常去永安府上工,十日一休。闲时,带贺兰君、莺儿、晓月几个人游览京城景色。
  但其实也没出去几次,进入十一月之后,天就骤然冷了下来。
  北风呼呼地刮着,外面枝干上的树叶都被吹秃了,街上光秃秃的,也没有什么好看。
  渐渐地,连最爱热闹的莺儿也懒得上街,几人窝在家中,倒暖和。
  前些日子,苏姨妈又接到了一封信,从安宁县寄过来的。
  原来等家里的伙计回来了,二老才知道,女儿竟然直接留在了京城。
  这一看,就是要在京城等着韩昭一块回来,是指定回不来过年了。
  贺老爷和苏夫人又气又无奈,苏夫人也只好修书一封给妹妹,托妹妹照顾贺兰君。
  苏姨妈看完信,心里暗道,外甥女千里追夫,胆子也忒大了。
  又想着,果然是个主意大的,怪不得能把生意做好,畏手畏脚的可不是做生意的料。
  现下贺兰君放在店里寄卖的绣件卖得都极好,供不应求。
  她合计着,若是若是外甥女在京城开个店,指定生意红火呀。
  开店这事,苏姨妈也和贺兰君商量过。
  只是天太冷,贺兰君初来京城,倒有些不适应。况且开店要筹谋的事情太多了,要寻个位置合适的铺子,置办门头,店里装饰,甚至还得再招一些绣娘,如此种种,恐至少得几个月。
  再来,安宁县那边的店铺也得看顾,贺兰君想着等来年春天开春了,再谋划或许更合适。
  她来京城,最主要是看着韩昭平平安安,能让她安心,不再做噩梦。
  等韩昭忙完给公主的寿宴,元宵节过了,不管她能不能见到皇帝,大概就都结束了。
  那时,她再安心谋划自己的事儿也不迟。
  苏姨妈把信看完又给了贺兰君。贺兰君自知自己做的也有不恰当之处,好言好语地央求姨妈替自己说些好话,又修书一封,给父母道歉,又劝慰一番,让姨妈带着一块寄回安宁县。
  贺兰君也收到了莫掌柜寄过来的信,莫掌柜在信里说,让她放心,店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
  新招的几个绣娘也都上手了,店里的绣娘们绣得越发熟练了,产量也比先前要增多。
  她需要的绣件也已托商队带过去了,估摸着年前应当能到。如果要在京城开店,考虑到要增加人手的事情,还得等她回来之后再做定夺。
  莫掌柜还在信中说了另外一件小事儿。
  李家小姐李智前几日从外地回来了,提了一包裹的书,来店里说是给她的,莫掌柜说她不在,去京城了。
  李智似乎不高兴了,又提着包裹,气冲冲地走了。
  贺兰君读到这里,不禁轻笑出声,眼前仿佛出现李智每次被气炸毛,甩袖而走的样子。
  又想到,那书是她之前随口说的,李智竟然信守承诺,真得从那么远的地方带了一大包书,倒难为她了。
  贺兰君想,这次从京城回去前,也去万佛寺的集会上淘些稀罕东西送她吧。
  韩昭看她对着从安宁县寄过来的信笑,好奇问道:“小姐,是有什么好消息吗?”
  贺兰君一本正经道:“好消息倒是没有,就是我爹娘听说我来京城寻你,不回家了,说等你回去,要打断你的腿。”
  信里哪有这样的话,只不过是她胡诌的。
  苏夫人怎么可能在信里说这样的话?韩昭不信。
  即使真说了,她扬起一张无辜的笑脸:“小姐舍得吗?”
  贺老爷和苏夫人若果真要打断她的腿,小姐一定会挡在她的面前的。
  贺兰君睨了她一眼,看她那恃宠而骄的样子,轻哼了一声,没说话,继续看信。
  韩昭见好就收,继续扒拉火盆中的炭。
  京城比安宁县冷得多,屋里早早就备上了火盆,烧的是无烟炭,炭火烧尽后,留下白色的灰烬。
  冬日几乎无雨,白日阳光充足,坐在临窗的榻上,照着太阳暖烘烘的,又放上一个烤火盆,屋内就温暖如春,完全隔绝外面的寒冷。
  晓月也把绣筐挪到这边,在日光下刺绣,莺儿不知又从哪淘了个铁架子,架在火盆上,在架子上摆上了苞米、番薯,花生一些小零嘴,要不然,那炭火空着也是浪费。
  出门在外,到底条件简陋,以前在家的时候,自有厨娘做精美的点心、汤羹,可她也不会做,只能委屈小姐,用这些小零嘴来打发时间。
  贺兰君倒觉得没有什么,这样温馨简单的日子也挺好。
  趁着日头阳光好的时候,她也会和晓月一块儿绣绣花,看看书,晚上的时候能见着韩昭平安回来,不再做噩梦,她觉得这样的日子就很好。
  侍郎府,书房。
  李映真在外面敲敲门,得到里面人的应允,方推开门走了进去。
  李侍郎端坐太师椅上,面前摊着一本打开的书,书桌上一盏烛火明亮。
  李侍郎一身深色氅衣,面容严肃,全然一副清修士大夫的模样。
  书房里装饰简单,只有整架子的书,没有烧炭,也并不比外面暖和上多少。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