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可见贾母一片慈爱之心。
而别处的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便调整了一下回头洗三该添的礼,不过是把原本备着男孩女孩各一份中的男孩那份取消了罢了。
偏巧了,宝玉他们院子里,紫鹃和王嬷嬷还真的为了奶奶担心起来,毕竟这时候的人也不知道什么基因啊染色体啊什么的,很是相信同一家人中,先后怀孕的,早一步生产的那个很有可能将晚一步生产的产妇肚子里的胎儿性别‘带’成一样的。
黛玉自己倒是不很担心,总归这几个月里,她是看明白了:玉谨是真的完全不介意孩子性别的。
没有半点作假。
既然如此,她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倒是不论是从前两位嫂子生产还是今日婆母生产都很遂顺,黛玉虽然心里还有些紧张,但是基本上也没什么畏惧的情绪在了。
…………………………
产房那头,自有丫鬟婆子给太太打理干净,又有奶嬷嬷抱着五姑娘去喝奶。
当王氏看到喝完奶的小女儿的时候,心头什么遗憾都没有了,这样小小胖胖的一个人儿啊,恍惚间就好像看到了当初元春刚刚被生出来的样子,皮肤红通通皱巴巴的、嘴巴一瘪一瘪……
王氏的一颗心都要被红胖闺女给软得化了,打定主意,这个闺女以后的婚事,一定要叫她二哥去求个恩典,配个好人家才行!
…………………………
过了三天,五姑娘洗三宴。
又过了二十多天,五姑娘满月,取名妍春。
贾珠和宝玉等人对多出一个嫡亲妹妹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这两兄弟年纪都大了,每天早出晚归忙着朝堂上的事。
十月底的时候,拆迁的那条街已经基本重建完毕了,这就是人多力量大,赶着工期的成效。
当这条街的崭新面貌一点一点展露出来的时候,全京城的百姓都震惊了——或者说,不只是百姓,还有那些身份地位不够格,没有机会见识到禁卫军驻地新房舍的大小官员。
这是一种怎么的震撼呢?
因为这个年代的人,造房子都挺随性的,有钱的青砖琉璃瓦、没钱的泥墙房稻草顶,除了因为沿街的都会讲究横平竖直不影响道路之外,剩下的人在造房子的时候最看重的就属于风水和朝向了——至于整齐?自家的房子为什么要和周围的人长得一样追求整齐呢。
所以他们不知道,一溜一模一样的房子矗立在道路两旁到底是多么壮观。
在水泥出现之前,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京城中的民房大多是一层的,就算是一些沿街的铺面,最多也就是个二层,以及那些达官显贵家里,住院等等都是一层,只有一些用以观赏景致的阁楼才是做成二层三层的。
然而现在,京城的百姓见到了三层楼!每一层都有一丈,三层足足三丈多高的三层楼!
考虑到这时候水泥的防水性能并不是完美,以及北边每年都会下大雪,这一批三层小楼依旧是铺设的瓦片的屋顶,并且没有造成平顶——虽然平顶的利用率更高,也方便日后加盖个半层一层的。
因为一楼是朝廷征用十年的,故而上至二三楼的楼梯并不朝着街面,而是在小楼背后。
修路的时候也不是全面开花的,先紧着修的,自然是原本就已经铺设好了水泥路的那一片,故而武家幸运,是第一批入驻三层小楼的人家。
推开小院门的时候,武家阿爷就挺满意的:虽然院子比以前小了点,但是好赖还能重点青菜白菜什么的。
于是老头子又确认了一遍:“这院子,还是咱家的吧?”
武平回答:“是。阿爷你放心,官府就要了一楼朝街的那部分,后头的院子是咱们的,若是以后前头人想要用,还得付咱们租子。”
往前走几步,一层楼留出了一条道儿,建了楼梯,楼梯下头的空间也不浪费,刚好给一层隔开了一个厨房——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现在还是烧柴的灶头,倒是不好把厨房安排到二楼三楼去了。不过这对普通百姓来说,也不是什么事儿。
武家阿奶踏上水泥楼梯之后,啧啧称奇:“这楼梯一点也不晃,好走!好走!”那可不,从前的楼梯都是木板铺设的,时间久了踩上去,难免就吱呀吱呀地交换,而且木料子若是腐朽了,不几年就要翻修。现在这个水泥楼梯么……
武家阿奶站在楼梯上跺了又跺脚,倒是把跟在她身后的武三吓了一跳:“阿娘,你蹦跶什么……”这一把年纪了都,可蹦出个好歹!
武家阿奶理直气壮:“我就试试这楼梯晃不晃!”
自然,是不会晃的!
再往上走去,是四室两厅的布局,也是因为原先武家的屋子就算是比较大的,若是别的人家,也许会是三室或者两室的。
总之,进门之后,看到布局和采光,武家人都还算比较满意——和原先比起来,加上三楼的四个房间,倒是比原来没拆之前的面积还要大了些呢。
武家阿奶当即拍板:“二楼我和老头子一间、你们爹娘一间、猫儿大了,也自己住一间,剩下一间给你们姑住。有意见不?”
众人皆是摇头。
“好,那么三楼东头平儿住,西头安哥儿住。就这么定了。快去把租着的院子里的家什都搬来,趁着天还亮着呢。”
“是。”
作者有话要说: 红包已发
第273章
如果说沿街的水泥小三层的布局合理, 空间利用率高, 实际居住面积并未减少, 只是原本的院子变小了点儿,只是让大家觉得朝廷没亏待这批拆迁的人家,那么后续沿街铺面露出庐山真面目的时候, 附近的人突然觉得——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这一片街坊,怎么突然就变样了呢?
门厅广阔采光好,道路宽交通便利。
这条街原本就是南北通的, 位置不错, 与好几条东西走向的街交错, 路口多, 人流车流多;现在大修了一遍,街面儿干净整洁,还特别宽敞;最重要的是,前几个月还没开始修路的时候, 就有商户去和户部打听租赁的事宜的——一楼沿街商铺归朝廷使用十年,可是人人都知道, 朝廷是不会与民争利做买卖的,定然是要租给商人, 口口相传,期待这条路快点修好的人可不只是附近典了地方暂住等着新家落成的百姓而已。
九月份,在以四大皇商为首的大商人走了门路之后,得了准信:这一批一千多个铺面,朝廷确实是要租出去的, 而且户部对于此,还有不少的规划,譬如说要搞几个专业街,某一段路专门做同类商品的买卖,方便人采购……又说为了避免奸商囤铺子坐地起价,对租赁人审核也是很严格。
可越是严苛,想要分一杯羹的商人就觉多!
具体的事宜,宝玉也是听贾琏和薛蟠说的。
这两人,一个是他的堂兄一个是他的表兄,但是在遇到什么不好决断的事情之时,都喜欢去找堂/表弟。
一个多月前的时候,这对黄金搭档就对拆迁的事情有些拿捏不准,后来从宝玉这儿听到的口风叫此二人知道,宝玉是看好拆迁这件事的,遂两人眼见重建工作一点一点完成之后,便按捺不住了。
不过他俩也清楚,这些商场上的事儿,于当官的人来说都是微末而已,要是自己俩巴巴地仗着姓氏去户部打点,才是落了下乘。贾琏想啊想,还真叫他想出一个好法子:朝廷不是要把同品类的商品规整到一处么?咱们建个商会不就得了?既严谨又体面!去竞标的时候更有竞争力。
当然,商会牵头人,还是要薛蟠出面。
就算如今荣国府大房是去了爵位,贾琏也不好大喇喇地直接参与商贾之事的。
果然,有了商会的名头在,户部分出第一批二百间商铺租赁权的时候,薛蟠牵头弄的葡萄酒商会在此间夺得一席之地!
宝玉听闻之后只是笑笑。他哪里不知道,这是钱尚书投桃报李呢,不然一个会长即会员的光杆司令葡萄酒商会,过家家似的,哪里有这么大的面子?
不过这种人情,在官场上也是没办法的,人家愿意给面子,总不好拒了去。总归不是鱼肉百姓,只是因身份便利多得一些利罢了。
宝玉听完之后只是隐晦地敲打了一下这二人,不要往不该伸手的地方伸手便是——当然,贾琏听懂了,薛蟠么……看着还是有些懵。
十月初的时候,就连远在金陵的薛家人也来了京城。
来人是薛蟠的堂弟薛蝌,现任薛家家主的嫡长子。这薛蝌此行有三个目的:一来是为了明年正月户部重新甄选皇商资格一事;二来则是妹妹宝琴来年春天要嫁给京城梅翰林梅家,他先打头来料理一下京城的宅子;三来则是修复一下同薛蟠这一房的关系。
要说为何薛家家主本人不来?
因为薛家主近年来身子骨越发不好,隐有油尽灯枯之相貌,要是勉力跋涉来京城,说不得就要交代在路上了,那可是耽搁生意又耽搁女儿,故而他派出长子出来,
要说从前,薛蟠对堂叔一家没甚好感,总觉得自己父亲病逝之后,堂叔叔接任了家主之位,整个族中的人对自己家都变了一副面孔,要不是因为亲妈的娘家有力,恐怕当初还不能保下那一份家业。
然后这些年过去了,薛蟠觉得自己是一点一点地清醒过来,往日如薄纱或如树叶障住目光,只看见表面,却不知内里。只觉得父亲死了,自家这一房是孤儿寡母,备受欺凌,却不曾想,当时的自己确实是除了吃喝嫖赌,什么都不会,薛氏家族怎么可能把家主之位交给自己?
现在……薛蟠骄傲地吸了吸肚子:自己都是三个孩子的爹了,当然不是吴下阿蒙!
【嘿嘿嘿!】
“既是来得匆忙,蝌弟不若先在我家住下。总归一笔写不出两个薛字,我知道你们家在京城也有宅子,可是这天寒地冻的,要收拾起来恐怕得费一番功夫,宝琴妹妹如今待嫁,总不好抛头露面操持这些。不若先住我家去,再慢慢料理,等到来年开春的时候,宝琴妹妹可以从那宅子出门子也便是了。不然今年过年,就你们兄妹二人,岂不是冷清?”【顺便去看看我的三个儿子呀喂!】
前年薛蟠成亲的时候,薛蝌带着商队在海岛上漂呢,便是没来吃喜宴,今年下半年起,薛蝌他亲爹的身子就一阵好一阵坏的,也没赶上薛蟠给儿子洗三满月等等。说起来,薛蟠这一房与金陵薛家的关系实在算不上亲密。
当然,很大一部分愿意是从前薛姨妈带着子女北上心中有不平,遂远了与本家的联系。
薛蝌本就带着三个任务来的,见此,推拒了一二回便应下了。遂带着妹妹同堂兄一起回家,这一路尽听堂兄介绍京城风土人情,倒是对堂兄嘴里是不是出现的表弟很是好奇。
不多时,到了薛宅。
因都是自家人,不必讲究恁多规矩,薛姨妈便叫孟氏带着三个孙儿出来见见他们堂叔。
好家伙!三个胖小子都快满周岁了,已经能两三个字往外蹦啦,扶着凳子也能走了,进屋之后叽咕叽咕热闹得不行!
去年薛蟠得子的时候,金陵那边也送了礼来,不过今次与侄儿们初次见面,薛蝌和薛宝琴还是纷纷拿出雕刻着频婆果、蝙蝠等等的金项圈,坠着小铃铛,动一动就发出清脆的声响。
南方工艺,打得精巧,三个胖小子都很喜欢。
有小孩子做缓冲,从前的事情毕竟与小辈无关,薛姨妈对着薛蝌兄妹的到来还是很欢迎的,尤其是薛宝琴,长得娇美,相貌上更有几分像宝钗,薛姨妈待她便热乎起来了。
不几日,便要带着宝琴去走走亲戚,一走就走到荣国府了么!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我想小睡一会儿的,结果就昏迷不醒了,心好痛。
先凑合看,等我晚上做个背回家继续码字。
姨妈走了终于可以去做按摩了。
\(^o^)/~
最后,不要考据,原本,薛蝌爸爸应该已经死了。
第274章
自中秋之后, 荣国府的喜事是一桩接着一桩, 先是有个中秋节出生的五姑娘, 再是十月十号要出门子的三姑娘……可以说,李纨一直快乐地忙碌着——妍春极黏婆母,片刻不见就要放声大哭, 倒是把王氏缠得没时间去盘算管家权。
…………………………
薛蝌薛宝琴兄妹抵京的时候是十月初,便是为了不在那么寒冷的时候赶路才特意早早到的,兄妹两个住进了堂兄家里, 不过还是派了管事去把自己这一房在京城的宅子给整理出来, 另外京中产业也需要巡视、查账, 所以薛蝌还挺忙。
而宝琴的好日子在来年二月, 一应嫁妆在金陵的时候都已经绣好了,家具也都随船来了,只剩下一些应当给公婆小姑子等等的针线活还没做。
薛姨妈见宝琴整日也无处可去,京中人生地不熟, 因着她相貌和宝钗有三分相似,倒是把一腔慈母心分了对方一丢丢。
“琴丫头要备嫁不好出去走动, 不过自家亲戚那里是无妨的,好叫你知道, 咱们薛王贾史四家本就是气同连枝,别个不说,荣国府的老太君还是得去拜见一下的。再有,你哥哥毕竟在外头行走,谁知道积年的掌柜有没奴大欺主的?还是要去见一见自家亲戚, 有事也好知道拜哪座菩萨。”毕竟贾母可是四大家族里辈分最高的一位了。当然,薛姨妈也未必就没有带着几分在宝琴面前炫耀的意思,也有一两分想要看到薛蝌手忙脚乱的念头——毕竟当初她们母子三人上京,可是借了荣国府的势才整治了一些蛀虫的。
一旁的孟氏只是垂首替刚刚吃完蛋羹的儿子们擦脸,擦完之后,抬头笑着说:“妈说得是。咱们北边儿,喊妈叫做太太,喊爹叫做老爷,倒是和南边称呼不一样。我倒是觉得喊妈更亲热呢。”
孟氏不轻不重地拍了薛姨妈的马屁,并把薛姨妈太过直白想要看薛蝌笑话的心思揭过:【也是无奈,婆母的几分小心思,大约全部用在奉承身份地位高于自己的人家身上了,现在对着同是薛家的族亲,说话也太不客气了些。】
宝琴点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便是如此了,南边就鲜有老爷、太太的称呼。”
孟氏又说:“还有,荣国府的大奶奶和蔼、二奶奶博学,几个妹妹皆是蕙质兰心,三妹妹善书、四妹妹擅画,宝琴妹妹这一回去,想来定能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