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消息的曹皇后,轻轻发出了一声叹息,素手为迁阳王妃上了一炷清香。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为了自己的骨血,连生命都能舍弃得如此干净利落。她敬佩迁阳王妃,越发在心头发誓,定然不要落得和她同一个下场。
这番风雨动荡,随着迁阳王在江南举火自焚,而划上了一个句号。
朝中局势为之大变,坐在深宫凤椅之上的曹皇后,藏在黑暗中的嘴角微微上扬。
她反击的时机,终于到了!
洛阳城里,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街头巷尾中,有暗香浮动。
迁阳王伏诛的消息传来,京中的气氛为之一松。这表明了,当今圣上对天下仍然拥有着绝对的控制力,太平盛世仍将继续。
朝野上下,大大小小的饮宴每日都在举行着,一派春日好风光。而其中最为瞩目的,正是昭阳公主第一次召开的牡丹花会。
五月初八,宜会亲友、出行、沐浴,忌进水、订盟,正是牡丹花会召开的日子。
这一日,还不到卯时,大半个洛阳城就苏醒了过来。昭阳公主发帖所邀请的人家,对这次的牡丹花会都格外重视。
如果说在之前,众人还只是因为曹皇后的颜面,及定国公府的势力,而去赴宴的话。眼下,心态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庆隆帝最宠爱的两个儿子之一的迁阳王,就那样轰轰烈烈地覆灭了。迁阳王妃自尽,世子被圈禁起来再不能得见天日。
在这背后,曹皇后的影子若隐若现。
朝野上下,对曹皇后一脉都重新进行了估量。而这一次的牡丹花会,是曹皇后最疼爱的昭阳公主所召开,众人便都存了要来看看情形的心,变得重视起来。
☆、第六百一十四章 徐婉真
高官云集的修文坊里,也不例外。
司岚笙起了个大早,将方孰玉送出门便开始梳妆。方锦书用罢早饭后,来到明玉院里给她请安。
昭阳公主下给方家的帖子,就只请了长房的人。
方锦书身穿木兰青细纹缎裙,外罩一袭蜜合色的白玉兰散花纱衣,足上是一双软底云丝绣花鞋。发髻上,压了一柄海棠琉璃发梳,旁边插了一支水晶蔷薇花簪子。
这一身浓淡相宜的装扮,既不显得过于清淡、又不会格外出众打眼。这是去昭阳公主府,受邀的贵女不知凡几。她并不想,在这样的宴会上出什么风头。
只是她如今已长大成人,褪去了儿时的稚嫩和青涩,姣好的容貌再怎么掩也掩不住。
只见她柳眉长眼、肩若削成、腰若约素,似水的双眸中带着淡淡的冰冷。只薄施脂粉,就令她散发出清冽如梅的气质,风姿绰约,令人过目难忘。
她不是方慕笛那样的美人,拥有倾国倾城,令无数男子渴望拥有的绝色;她也不是像吴菀晴那样身姿柔软,弱柳扶风,惹人怜惜;更不是宝昌公主那般娇艳动人,让人遐思。
方锦书的美,在于她通身矛盾而独特的冷清气质。让人想要进一步了解,却又恐遭了她的厌弃止步不前。
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的女儿,司岚笙心头感慨,这么好的女儿,为何偏生如此多的波折!
“书儿,母亲都打听过了。花会的地点,在公主府上的漱雨轩中。一溪相隔的对面,是清玄阁。”
这次的花会,来的不止是女子而已。
在清玄阁中,尽都是受邀而来的武勋子弟、青年才俊。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和睦,太子和宝昌公主也会到场。
这些,都是方锦书前世所知道的事情。这场牡丹花会,在前世原本就是她特地授意昭阳公主而召开,想必今生也不会例外。
只是,这会母亲突然提起清玄阁,有何用意?
司岚笙拉过她的手,叮嘱道:“在公主府里,男女大妨不似平素严谨,你自己需多加注意。近来你父亲新收了一个学生,是前朝谭家留下的血脉,叫谭阳。你若见了,不妨多留意。”
在武勋之家,女子也会习武,风气要比言情书网开放的多。
何况这样的花会,贵女俊彦云集,在风雅含蓄的试探之下,也是一场相看议亲、结盟、联姻的互相试探。
谭阳?
方锦书讶异的抬起头,看了司岚笙一眼,疑惑问道:“母亲?”这个名字,她没想到在今生还会再次听见。
司岚笙点了点头,道:“书儿,你的年纪也不小了。谭家是没落了,但底蕴仍在。他态度谦逊,在你父亲跟前学着做文章,母亲看着是个好的。”
她说得轻松,其实在旧年就已经着人仔细寻访过谭家,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谭家家风清正,一心只栽培子孙,期盼着东山再起的那一日。谭阳天资聪颖,却并不自满,脚踏实地。莫说通房,就连在身边伺候的也只有一个小厮,自律清苦。
“我知道了。”
母亲已经说得如此清楚明白,谭阳就是替她相看的未来夫婿。而这次牡丹花会,就是两人头一回正式相看。
谭家既然让谭阳投到父亲门下,再想想谭阳如今的年纪,其中的心思不言自明。
方锦书在心头无奈地苦笑,这次的牡丹花会,她另有目的,如今却多出了一个变数。她没有放在心上的婚事,父母却在默默替她筹谋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天底下的父母而言,能亲眼看见自己的孩子幸福,恐怕就是最欣慰的事情了吧?
既然这是他们想要看见的事情,自己就让他们看见吧。方锦书在心底这样默默思量着,对她现在而言,谭家并不是什么坏的选择。
更何况,谭阳厚积薄发,在延平帝一朝时绽放出了璀璨的光华,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若她在今年能逆天改命成功,方家的未来与朝堂势必息息相关。能有这么一个女婿,自然是好事一桩。
到了公主府,自有侍女前来迎接着。
沿着游廊往里面走,一路上方锦书看见了不少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
说陌生,是因为在今生并未见过。今日来的女眷,除了朝臣、武勋之外,还有在野的大儒,比如松溪书院涂山长的儿媳孙女,以及外孙女徐婉真。
熟悉,有些面孔她在前世不但见过,还印象深刻。
在侍女的带领下,方锦书跟在司岚笙的后面,进入了牡丹园中。
这座园子,按江南园林来建造。与大开大合、中正庄重的北方园林不同,多了几分精致的柔美,别具一格。
置身其间,曲径通幽、一步一景。溪水潺潺地蜿蜒流淌着,绕过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没入姹紫嫣红的牡丹花丛之中。
原来,这番景致是这般模样。
方锦书漫步在这美景之中,心中感慨。这座公主府,她虽然不如齐王府那般花费心思,但也亲手改过图纸。
为了办这场牡丹花会,还特意拨了宫中的匠人到公主府中,只为了尽善尽美。
但天公不作美,接连而下的几场大雨,将已盛放的牡丹花打落大半,剩下的花期也陆续延后。就在那品种繁多的牡丹花中,有仿制的绢花扎在枝头上,才营造出了这般美景。
而这些绢花,便出自徐婉真的手中。
在侍女的带领下进了雅阁,司岚笙和相熟的夫人太太们坐到了一处,让方锦书自己游玩。她若是跟在母亲身边,又如何能见到谭阳?
出了门,方锦书和认识的闺秀们打过招呼,却没有停下脚步。
这里待客的地方有好几处,而每一处都分成好几间雅阁。昭阳公主安排得当,俱都是身份地位相当的夫人小姐们聚在一起。
方锦书款步走在游廊中,倾听着屋中的声音,她在寻找徐婉真的踪迹。
她虽然重活了一世,却非全知全能。方锦书所知道的,仅仅是昭阳公主也邀请了徐婉真参加了这次的牡丹花会而已。
而这,也是徐婉真头一次亮相在京城的交际圈中。
☆、第六百一十五章 无心插柳
当她经过一间厢房的时候,却听见里面先是传出来一阵女子们嘻嘻哈哈的声音,紧接着响起一道熟悉的声音:“按唐大小姐的说法,是公主的眼光有问题,才会邀请俗物来参加花会?”
这个声音清朗而淡然,正是定国公府上的嫡出姑娘曹清晖。
屋中的笑声戛然而止,响起了唐元瑶有些尴尬的声音:“元瑶万万没有这个意思,公主的眼光哪里是我等所能及。”
方锦书外面听得哑然失笑。这样听来,却是唐元瑶在嘲笑某一家的姑娘是俗物,被曹清晖用公主的名义给顶了回去。
这个唐元瑶,原以为她受挫之后性子改了几分,没想到仍然是这般牙尖嘴利容不得人。
眼下好了,踢到铁板了吧!
她恐怕是没有想到,在这间屋内,居然会有定国公府上的姑娘在吧?按身份品级,曹家的姑娘身份尊贵,岂会跟她们在一起。
但只是须臾之间,方锦书便明白过来,这应该是昭阳公主的特意安排。
今日来公主府上的女眷颇多,姑娘小姐们也都不少。她请外家的嫡出姑娘在这里坐镇,就不惧会闹出什么不好看的乱子来。
所以,唐元瑶才会以为,在这屋中并没有什么得罪不起的人物,而肆意嘲笑旁人吧。
被她嘲笑的,不知是谁。
想到这里,方锦书脑中闪过一道灵光,举步走入屋中。
唐元瑶正有些尴尬,见她来了,忙招呼道:“书妹妹来了,快过来坐。”说着,给她让出了一个座位。
方锦书微微一笑跟她互相见过了礼,却没有走过去,站在原地敛礼道:“见过曹家三位姑娘。”除了嫡长女曹清晖之外,另外两名也是曹家姑娘,分别是曹清怡、曹清敏。
曹家姑娘?
唐元瑶心头一跳,这才知道方才和自己说话的人,竟然是定国公府上的姑娘。
她心头暗悔,回忆了片刻自己的言语,发现没有直接冲撞到她们,这才舒了一口气,连忙跟着见了礼。
曹家姑娘冲着方锦书还了礼,对唐元瑶不过是略点了点头而已。
方锦书落座了,唐元瑶凑到她耳畔悄声问道:“书妹妹,你怎么会识得曹家姑娘?”她们这样的文臣之家,和武勋间从无交集,所以刚才她才走了眼。
“在公主婆婆府上见过。”方锦书答道。
她口中的公主婆婆,除了靖安公主再无旁人。
唐元瑶眼神艳羡:“我说呢,她们对你态度也不一般。你就好了,就这么大的靠山撑腰。”
方锦书抿了抿嘴,问道:“我在外面就听见你的声音,你在说谁?”
唐元瑶不屑地朝着另外一边努了努嘴,道:“你看那边,涂家姑娘也就罢了,竟然还来了个什么商户女子。”
“商户是什么人家,怎么配和我们坐在一起。”在高芒,商户不是贱籍,也没有商家后代不能做官的规定,但这仍然不妨碍士大夫阶层对商家的轻贱。
在唐元瑶的言辞神态之中,是发自内心的鄙夷。
虽然刚刚才被曹清晖点出来,对方是公主邀请来的客人,但这也不能改变她心底原有的看法。
坐在那边的人,方锦书在进来的时候就看见了,正是她想要寻找的徐婉真。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得来全不费工夫。
方锦书顺着唐元瑶的目光看过去,轻笑道:“唐家姐姐,你可别小看了商户。若没有他们,你身上所穿的面料,又从何而来?”
唐元瑶的衣裙面料,正是产自苏州府的春绸,连上面的串枝莲刺绣也是用的苏绣针法。
方锦书说得一点不假,若没有了这些南来北往的商人,苏州的面料,唐元瑶又怎会在洛阳城里能穿到?
唐元瑶一滞,别过头去不作声。
“还不止衣着,淮南的稻米、剑南的药材、关内的皮毛,海船运回来的香料花露,这些没了商人,我们恐怕连见都见不着。”
方锦书的前世,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
她历练出的眼界,比唐元瑶高上不只是一星半点。天下南来北往,都要靠这些商人货通有无。
商人的地位不高,这里面也不乏黑心眼的奸商,但这并非所有商户的过错。而且,谁说士大夫阶层,就个个品德高尚?
而哪个行当里面,没有几颗老鼠屎呢?总不能因为个别特例,而打翻了整船人吧。
她说话的声音不高,唐元瑶却听得清楚。这些话,以往并没有人讲过给她听,她自己也没有思考过,只是跟随着大多数人的看法,人云亦云罢了。
听方锦书这样说,她愣了一会,细细品了品话中的含义,不由得点点头道:“书妹妹说得是,枉我痴长两岁,远不如你。”
方锦书笑了笑,道:“要我说,你这份心性已是难得。”要换了以往,唐元瑶哪里听得进旁人的话,如今知道自己不对,已是大有长进。
“呵,”唐元瑶笑了笑:“心性,那都是磨出来的。”
她在唐家的境遇艰难,幸好总算还有个嫡长女的身份,面子上总要过得去。在外面,她不过是强撑着的骄傲罢了。
这一点,方锦书早就知晓。因为在她面前,唐元瑶也不藏着掖着。
方锦书笑了笑:“既是说错了话,不如去道个歉。这原本才头一回见面,没必要就得罪了人。”
旁人不知道,她却再清楚不过。
如今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徐婉真,日后却是高高在上的武安侯夫人。她的能力,大到不可想象。上能影响肖太后,下能在京中开了生意兴隆能和听香水榭一较高下的“百草味”。
徐婉真原是为了救父兄出狱,才来到这洛阳城。用栩栩如生的绢花替昭阳公主解决困境,也是为了营救父兄。
从区区商户女子到侯府夫人,她的一生,堪称传奇。
就连方锦书自己,在品味徐婉真的一生时,也不明白她是如何做到的这一切。她,是一个有大毅力、大智慧的女子。
在前世,她见过徐婉真好几次,知道她并不会计较这一时口角。但唐元瑶既然与自己和解,方锦书便有意不想让她在徐婉真那里落得个坏印象。
☆、第六百一十六章 我们都是孤独的
但对唐元瑶来说,知道错了是一回事,要让她拉下脸来给一名商户女子道歉,她是怎么也做不到的事情。
“我就不去了,涂家姐妹也在那边,没得让她们看了笑话。”唐元瑶低声央求道:“不如,书妹妹你去替我说几句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