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叫不住他,洪自良也顾不得手上伤口疼痛,一把抓住正在收拾的海峰:“你们大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我不能说。”海峰道。
“我,我……”洪自良慌了手脚,道:“你告诉我,等我出去了,你要多少银子,我都给你!”
“或许,我眼下就写封信,你去洪家取银子!”
“大公子,”海峰看了一眼权墨冼的背影,放缓了手下的动作,悄声道:“你还不明白吗?你出不去了。”
“什么?!”洪自良大惊,却又觉得他说的是实话,顿时慌了手脚,追问道:“你可不能乱说!我们洪家,是先帝老臣,谁敢害我。”
他这话不差,但此时没了司农寺卿这个官职的洪家,与普通的大户人家无异。他这句话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底气。
☆、第六百七十章 流放千里之刑
“大公子,我就多告诉你一点。”海峰低声道:“皇上下了令,限三日内破案。而尚书大人给我们大人的期限,就在明日。”
“你想想看,尚书大人多留了一日,用来做什么?”
看着洪自良瞠目结舌的表情,海峰道:“我们大人是怜悯于你,才给你送来这最后一顿。没指望你感恩,大人说他只是心安罢了。”
“不不!”洪自良的眼里露出恐惧的目光,道:“你,你帮帮我!”
“我帮不了你。”海峰摇头道:“只有你自己才能帮自己。私囤粮食而已,罪不至死。”
他提起食盒站起来,道:“或许,这些话都是我说来吓唬你,让你认罪的。你不用放在心上。”
洪自良心头正有这个想法,却被他就这样坦荡荡地说了出来,一时间不知道该信还是不信的好。
他怔怔的看着海峰提着食盒离开,心头一片乱麻。
如果对方说的是真,那显然他认罪的代价更小。但假若对方是诓骗于他,岂不是白白上了好大的一个当。
但权墨冼掌握的证据是真,当日那些与他一同被抓的下人也还控制在刑部手里。就算他不认罪,说不定也能将他定罪。
还有,权墨冼主仆走得如此干净利落,竟丝毫没有劝他认罪的意思。实在是,不似作假。
这,可该如何是好?
且不提洪自良在大牢里满腹纠结,当权墨冼主仆走出大牢,天色已晚。
刑部大牢这样的凶煞之地,无人敢靠近,但今日却有些不同。一顶软轿停在门口不远处,见权墨冼出来,一名青衣家丁迎了上来。
“敢问,可是权大人?”
权墨冼微微颔首,反问道:“洪家?”
那家丁明显吃了一惊,他怎么知道自己是洪家的人。愣怔之后施礼道:“正是。老夫人想要见大人一面,还望大人赏光。”
“好。”
权墨冼答得干净利落,倒教对方准备的一肚子话无处说去。
他上了软轿,连地点也不过问。海峰跟在轿子一侧,由那家丁引着,到了洛水旁一家安静的茶肆之中。
“洪老夫人。”权墨冼作揖见礼。
洪自良被抓之后,洪家当机立断的应对,让权墨冼推测,在洪家一定有一名极有魄力的人物,在主宰着整个家族的未来。
而这个人,却不是前司农寺卿。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敢确认,原来是洪老夫人。她,足以赢得自己的全部尊敬。
审时度势、壮士断腕,这需要非常人的格局与毅力。
“权大人。”洪老夫人神情疲惫,扶着丫鬟的手起身,道:“我家这个不成器的孙儿,让大人费心了。”
“老夫人快请坐下。”权墨冼上前虚扶了一把,道:“在老夫人面前,晚辈不敢放肆。”洪家没了官职,洪老夫人的诰命还在。她既是长辈,又是诰命夫人,权墨冼怎敢让她站着。
“你给我个准话,良哥儿要是认罪,量刑如何?”
她进宫求了肖太后,却等来庆隆帝限三日内破案的消息,便知道此事不妙。这明摆着,皇上要洪家付出代价,洪自良想要无罪开释,恐难上加难。
刑部里,蒋郎中和权墨冼明争暗斗,最终却败给了权墨冼。所以,她最终要见的人,便成了权墨冼。
洪老夫人亲自来见权墨冼,不过是为了儿孙的前途打算,一片慈爱之心。
“老夫人,”权墨冼诚恳道:“私囤粮食,在律法中无罪。但事涉通仓军粮,大公子的罪,重则发配千里,轻则入狱。”
这其中,就要看主审官怎么判。
闻言,洪老夫人示意,在她身后的心腹丫鬟放了一叠厚厚的银票在桌上,道:“还请大人收下,给良哥儿指点一条明路。”
“老夫人误会了。”权墨冼看了一眼那叠银票,道:“我实话说与老夫人听,皇上口谕,限期三日内破案。”
“尚书大人,给我的期限是两日。”他微微一顿,道:“明日截止。”
什么?
洪老夫人一惊,权墨冼绝非无缘无故提起此事。这多出一日的奥妙,让她越想越是心惊。
“你是说?”未尽之意,两人都明白。
权墨冼点了点头,道:“大公子有罪,但罪不至死。方才我去见了大公子,不知道他有没有明白过来。”
他痛恨此等蛀虫,洪自良这等发灾难财的行为,不知道会间接害死多少百姓。
但他要的是能将洪自良定罪,而非要他以命相抵。
顾尚书为人阴狠,庆隆帝给了他三日破案的期限,他就一定要能交差。洪自良不认罪又如何,在刑部大牢里,畏罪自尽的人还少了吗?
再加上他查出来的这些证据,洪自良死了也是白死。
他苦笑道:“是我亲手将大公子捉拿归案,他恨我也是理所当然。他不信我,我也无法。”
“权大人,”洪老夫人再次颤巍巍起身,道:“还请权大人帮忙,留得我孙儿一条性命即可。”
事到如今,她已经不奢望能将洪自良安然无恙的营救出狱。如何保住他的一条命,才是正经事。
“老夫人,您肯信我?”权墨冼道:“若不是我,大公子也不会受这一趟苦。”
“他做错了事,就该受罚。”洪老夫人道:“朝野都知道,大人最是公正无私。”
“既然如此,”权墨冼沉吟片刻道:“还请老夫人明日遣人去探望大公子,请他据实认罪。在量刑上,我会上书流放千里。”
“你!”
洪老夫人没想到,她这番请托之下,权墨冼竟然一点颜面都不给,直接按最重的刑罚来量刑。
她的面上,浮起薄怒之色。
“老夫人别误会,”权墨冼道:“洪家返乡,大公子若在京中入狱,又该如何照应?”
官场上,人走茶凉,更别提洪家一直为庆隆帝所不喜。为了避嫌,洪家甚至要变卖了在京里的宅子。
到时候,顶多留着可靠的下人在京。没了长辈照拂,洪自良孤身一人,在狱中的日子不会好过。
“流放千里之刑,足可堵住悠悠众口。”权墨冼悄声道:“老夫人,想必您明白我在说什么。”
☆、第六百七十一章 信物
堵悠悠众口,只是摆在明面上的说法。最关键的,是要让庆隆帝出了这口气,认为洪家已受到了责罚付出了代价。
洪家就此销声匿迹,皇帝日理万机,不会再分心在这样的事情上。只要皇上不惦记着,剩下的事,就都好办了。
被权墨冼这么一点醒,洪老夫人细细一想,面色变得和缓,点了点头。
权墨冼道:“流放千里,个中也有讲究。”
流放之刑也分三千里、一千里,最苦寒、贫瘠的地方是最远的三千里。洪自良犯下的罪,流放一千里就是极重的处罚。而这些地方,也有好坏的差别。
“老夫人,最终流放的地点,由顾尚书说了算。”
庆隆帝只会看量刑,之后的具体操作,决定权在顾尚书手里。以洪家多年为官积累下来的人脉,托人去跟顾尚书说情,再奉上足够的金银,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地方,想必不是难事。
想明白了这一点,洪老夫人郑重道谢:“是老身误会了权大人,望勿怪才好。”
“不敢当,在下不过略尽绵薄之力。”权墨冼道:“老夫人高瞻远瞩,是权某心中值得尊敬的长辈。”
洪家若当真与汝阳王有所勾结,洪老夫人所做之事,便是挽洪家于水火之中。壮士断腕、此等魄力,多少男子也及不上。
权墨冼的尊敬,发自内心。
感受到他话中的诚挚之意,洪老夫人心头感动。她所做的事,连自己的儿孙都不能理解。
洪家上下,她的儿子媳妇等人,谁都不愿离开京城,离开这等优渥的生活。尤其是一心想要有从龙之功的儿子,只怕在心头已经将自己恨透了吧!
没想到,她所获得的认可,竟然来自于这位年轻的官员。而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陌生人,却能在短短的交谈之中,明白她的心。
“权大人,你的这份心意,老身无以为报。”她将桌上的银票推到权墨冼的跟前,道:“还请大人收下。”
在来之前,她打听过权墨冼的事情。知道他是毫无根基的寒门子弟,也知道他在刑部饱受排挤。
但洪家目前都自身难保,唯一能拿出来做回报的,也只有银钱了。
权墨冼摇摇头,将银票推回到桌子中间,道:“老夫人,在下只是心怀不忍,并非为了回报。”
他在和丰镖局有商队的份子,又利用宝昌公主开辟了北方的财路,手头并不缺银子。
权墨冼并非奢靡之人,对生活上的物质并不看重。否则,也不会任由皇上赏赐的那座宅子空着,而住在老宅子里了。
银子,除了日常花费之外,主要用来养着自己的班底人手。
见他不收,洪老夫人沉吟片刻道:“既然如此,大人若不嫌弃,洪家便欠你一个人情。他日若有洪家能帮得上忙的,权大人只管来信便是。”
说着,她褪下手上的一只质地细腻的白玉镯,在桌上使劲一磕,只听“啪”地一声,白玉镯断成大小不一的两半截。
洪老夫人将其中半截推到桌子中间,道:“这是信物。今后,就算老身不在世了,只要权家有人持着这半截玉镯,就能请洪家办一件事。”
这就是说,这家信物是洪家对权家所做出的承诺。权墨冼若用不上,他的后代子孙,都可凭此信物,请洪家还这个人情。
她行事果决,这只白玉镯价值不菲,她说断就断。
权墨冼本没有要求回报的打算,但洪老夫人做到这个份上,他再不收,就显得过分矫情。
“在下受之有愧。”他收起这半截白玉镯,抱拳道:“请老夫人放心,权家却不会提出过分的要求。”
辞了洪老夫人,权墨冼信步走在夜里的洛阳街头。
道路两旁的店铺中,透出温暖的光芒,照着人们归家的脚步。茶肆酒楼之中,三五好友小聚,高谈阔论。
更远的地方,有丝竹之声传来,为这夜色增添了一份欢乐。
这世间,总有一种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
那场噩梦般的疫症,已成为过去,人们告别了死亡、饥饿、悲痛,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就算活得卑微、或不如意,也要努力活着,也能拥有小小的温暖。
这样的温暖,正是自己要守护的。
权墨冼这样告诉自己,脚下的步伐越发坚定。如墨的黑眸中,有万家灯火在他眼中闪烁。
在这夜色中,洪老夫人心情沉重的回了府。
洪自良这件案子,远比她预料中的结果更坏。幸好她今日见了权墨冼,才有了妥当的解决法子。
她吩咐下去,待天色一亮,就遣人去探望洪自良,让他坦然认罪。只要过了庆隆帝的这一关,她才能继续设法,在流放之地上做文章。
而蒋郎中,则暗暗盼着权墨冼审案没有突破。
这不光是涉及到功绩,还有颜面问题。他拿到手里好几日的案子,毫无进展。权墨冼这才刚刚接手,要是一举立功,让他这张老脸往哪里搁?
可事实,要令他失望了。
翌日刚刚过了午时,便从刑部大牢里传来消息,洪自良对他私换通仓粮食一事,供认不讳。
蒋郎中一边在暗暗诅咒着权墨冼的好运,一边绞尽脑汁地想,权墨冼究竟做了什么,才让洪自良这个连用刑都熬过去的人,坦白招供。
可他一番打探下来,权墨冼也就让人替洪自良裹了伤,再请他吃了一顿酒菜。
难道,就这么简单?
蒋郎中不敢相信,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蹊跷。
洪自良的证词送到了权墨冼的案头,他连同作为物证的通仓账册、其余人证的口供等放在一起,整理成一个卷宗,写了结案的折子。
在折子的最后,他进行了流放千里的量刑建议。
顾尚书接过折子,不由多看了对权墨冼两眼。再怎么不喜权墨冼,他的能力和效率,再一次让他感到吃惊。
但无论如何,能结案总是好事。
这桩案子,已经引起了庆隆帝的注意,他不敢在其中再动手脚。将权墨冼的折子递了上去,附上这些证据。
宫里的结果,出来的很快。还不到下衙,庆隆帝的批复就到了刑部衙门。
☆、第六百七十二章 掩饰?
在庆隆帝给的批复中,洪自良流放,涉案人员按律量刑。权墨冼破案有功,记上卓异的考评,以示褒扬。
在高芒的朝廷中,每一年都会有各级官员的述职考评。年度的考评成绩相当重要,关系着每一个官员的升迁。
通常来说,地方官连续三年考评卓异,就可以进京述职,由吏部重新分配更高一级的官位。有底蕴有银子的,再设法活动一二,就可能留京。
而京官,同样满足这个条件的话,就可官升一级。是否调任,吏部会拟出折子来,由皇帝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