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坐酌泠泠水
时间:2019-01-14 10:34:39

  宋代的高承曾在他里说过:“宋朝神宗元丰中,兴太学三舍,以经术养天下之才,又於诸大郡府,始各置教授一人,掌教导诸生。”
  所以忠伯口里的教授,并不是现代的大学教授这种职称等级,而是学官名。所谓的学官就是管理教育生员的官员。各级官学的校长,在称呼上并不一样,府学的校长称教授,州学称学正,县学称教谕,在他们下面所设的训导,也属于学官。至于先生,则是由品行端正的有才之士担任,并不属于公职人员。所以流动性也很大。
  他喘了一口气,继续道:“府学的学子一共六十七名,都是每届院试取得前十名,或是在诗文上有一定声望且学业优异,被先生们举荐进来的秀才,还有在某些方面有一定成就的童生。”说到这里,他补充了一句,“府学每位教授及先生每三年有一个举荐名额。学政大人有两个举荐名额。”
  听到最后这句,大家都望向了杜锦宁。
  现在大家都知道赵良把他手上仅有的两个举荐名额都给了杜锦宁了。
  这让大家对杜锦宁敬佩之余,更多的是骄傲。能得学政大人如此看中的,估计几年来都不会碰上一个。现在眼前就有一个,还坐在他们身边,是他们的兄弟,这让他们也与有荣焉。
  这一点忠伯也是知道的。他朝杜锦宁拱了拱手,又继续道:“府学的学子参加乡试录中率挺高,达到半数以上。且院风严谨,对学子的束缚极严格。一旦有学子触犯校规,便丝毫不讲情面,直接开除。学子之间是既竞争又友爱的关系,并无太多勾心斗角、吵架打架的事情。”
  说完这些,他又把南麓书院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南麓书院在众多私立书院中也算是个中翘楚,但跟有官府支持的府学一比,终究是差了一些。他们所收的生源也都是府学进不去而筛选出来的学子。就比如许成源,要是没有杜锦宁拿到的赵良的举荐信,他的去处就只有南麓书院了。因他院试的名次靠前,南麓书院也会收他。
  除了这些优异生外,南麓书院多多少少还会收一些权贵子弟或关系户。当然,不能成绩太差,品行也不能不端。
  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府学是公立重点第一高中,南麓书院就是私立重点第二高中,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还有一点我要说明的,就是祁元道先生是府学比较有声望的先生,他的孙子祁思煜在院试中名列第四,必然是要进府学里念书的。”忠伯道。
  祁思煜给齐慕远和杜锦宁下帖子,被两人拒绝。他还多次在考场上挑衅杜锦宁,这些事他都听姚书棋说了。所以这件事他也得提个醒。要是杜锦宁介意他们祖孙俩的存在,没准就会选择南麓书院。
 
 
第424章 拔步床
  齐慕远看向了杜锦宁,问她道:“锦宁你看呢?”
  杜锦宁眨巴眨巴眼,反问道;“你认为呢?”
  “府学。”齐慕远言简意赅。
  杜锦宁顿时笑了起来:“对,那自然是府学啊。不说先生了,光是那些同窗,都是每届院试出来的佼佼者,比南麓书院的强上一两个档次。这些人成了同窗,考上了进士走入官场,那都是人脉。咱们为什么要为了祁家就放弃这些好处呢?”
  忠伯是得了齐伯昆的特意吩咐的。此时听了杜锦宁这番话,他心下感慨。这位杜少爷,想法与眼光就跟别人不一样。别的人可能只能考虑书院的老师如何,学风如何,从不会想到人脉资源这种问题。唯有杜少爷,想的就是要比别人深,比别人透。这已不是眼光独到的问题了,她似乎总是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饶是那些积年的政客,情商差一些的,都得自叹不如。
  看来有人天生就是做官的,而且必须得做大官。
  忠伯的感触,也正是梁先宽的感触。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齐慕远谁也看不上,眼里就只有杜锦宁了。
  齐慕远的经历与小时候的阅历也不是别人能比的,他也有许多超出旁人能力的地方。只是他不说而已。而能与他比肩的,怕只有杜锦宁,所以他才只看重杜锦宁。旁的人,不过是跟杜锦宁交情好,捎带而已。
  想来关嘉泽那家伙也是如此吧。只不过那家伙脑子笨,只下意识这么做,并不明白为什么他一个世家少爷,得紧紧巴着要跟杜锦宁玩耍,唯恐杜锦宁不理会他。
  这么一想,梁先宽就微笑起来。
  看来他也得效仿齐慕远和关嘉泽才行。反正他打定了主意,杜锦宁去哪儿,他就去哪儿。跟紧杜锦宁,总是没错的。
  许成源自然也是紧随杜锦宁的。能进府学,是他求而不得的事,他怎么会把这机会往外推?
  “如此的话,宜早不宜迟,明日咱们就去府学递帖子吧。”齐慕远道。这府学自然不是想进就进的,还得提交入学申请。
  杜锦宁看看梁先宽和许成源:“你们明日有别的事没有?”
  两人都摇头:“没有。”
  “那明日辰时在府学门口集合。”杜锦宁道。
  说着她就站了起来:“你们想聊什么自己聊吧,我得回去画我的家具去了。”
  “去吧去吧,多画些。”梁先宽也站了起来,“我先回去叫他们把木头处理好,你的画到了就开工,争取早日让你住进去。”
  “有劳。”杜锦宁拱拱手。
  杜锦宁走了,齐慕远是座冰山,许成源是个闷罐子,关嘉泽就觉得没意思,死皮赖脸地凑到杜锦宁身边:“我去看你画画?”
  杜锦宁嫌弃地看他一眼:“不要,你太闹。回去看书或者睡觉都行,就是别来烦我。”说着伸出一伸葱白似的手指,“我警告你啊,没我的允许,是不许进我的院子的。现在是,以后也是。否则别怪我跟你翻脸。”
  关嘉泽的脸就耷拉了下来:“要不要这样?咱们还是不是好兄弟?”
  “哼,你遵守我的规则就是,不遵守就不是。”杜锦宁说着,也懒得理会这耍宝的家伙,一甩袖子就出了门。
  话说,她终于知道古人为什么费那么多布料把袖子做得这么宽大了。这背过身,一甩袖子,将潇洒的背影留给别人瞻仰的风范,太特么的拉风了有木有!
  桂省毕竟地处偏远,文化底蕴也没有江南那么深厚,家具更倾向于实用性。杜锦宁把她以前在杭州博物馆看到的雕花拔步床以及一些现代仿古家具,甚至一些现代她觉得不错的红木家具式样都画了出来。
  她打算在客厅这些有外人进入的地方用古式家具,她自己的房间等私密地方就用现代家具。现代家具的舒适度,真不是古代家具能比的。而且木色家具颜色既单一又暗沉,看久了就审美疲劳,她想在家具的款式和颜色上按现代风格来设计,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至于这些拔步床,她却是没什么兴趣用的,跟在屋子里又安了一座小木屋似的,太过封闭和压抑,不够敞亮,她不喜欢。她喜欢的是舒适、简洁、大气。不过这不妨碍她把它复制出来。到时候母亲姐姐们喜欢就用,不喜欢就把它放在客房或是别的地方。总之宅子那么大,房间那么多,做上一两张随便摆哪里都行。
  “少爷,吃晚饭了。”
  直到院子外面传来江北的声音,杜锦宁才发现天色已暗下来了。她这一画就画了一个多时辰。
  转了转有些发酸的脖子,她放下笔,走了出去。
  还没走出院子,就看到关嘉泽和梁先宽在那里探头探脑地往里瞧。
  她不由笑了起来,指着两人道:“你俩鬼鬼祟祟的干什么?”
  “画好了吗?画好了吗?”梁先宽期待地问道。
  为了杜锦宁这些画,他都没回去,一直呆在这里。
  杜锦宁挠了挠脸,转回屋里把她下午画的雕花拔步床拿出来,递给梁先宽。
  这东西最难画,她画了好几稿,才把记忆中的拔步床给画出来。
  看到这床,梁先宽和关嘉泽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天哪,这是床?怎么这么复杂?”
  他们印象中的床,那就只是睡觉的地方。可这床简直了,上面有顶,旁边还有置物板和各种小抽屉,能装许多东西,简直就是一个小房间好不好?
  “梁先宽你拿给木匠看看能不能做。能做就做两个,一个给我,一个放在你那家具作坊卖吧。那些大户人家嫁女,想来会舍得打这么一个床做嫁妆的。”杜锦宁道。
  这拔步床是明代晚期才出现的,她倒不怕跟别人撞车。
  “好。这床每卖出去一张,我给你五成的利润。”梁先宽道,“不光这个,你画出来的其他新式家具,只要交给我们作坊制作出售的,我都给你五成利润。”
  “不过是画一张图,用不着给五成;三成就好。”杜锦宁道。
 
 
第425章 府学教授来了
  “那不行。必须得给五成。我还希望你能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来画家具式样图呢,给得少了你不愿意画怎么好?毕竟你随便写点话本都不止这点钱。”梁先宽道。
  从这个角度来说,还真是如此,而且为点钱推来推去也没意思。杜锦宁便点头道:“那行吧。”
  看着这两个人一来一往地谈生意,关嘉泽和站在门外一直没有作声的许成源都惊呆了:这两人还是读书人吗?怎么这谈生意的架式比老商贾还要熟练?而且看这样子,显然不是第一次谈了,就这么单刀直入,直奔主题,连个铺垫都没有。他们完全不适应啊。
  关嘉泽还好,许成源完全是深受打击。他忽然觉得他整日埋头读书,再花一点时间写个话本画上几幅连环画,赚那一点点小钱真是弱爆了。想想杜方菲那丰厚的嫁妆,再看看杜锦宁一路小三元拿过来,还把生意越做越大,钱赚的越来越多,那新建的宅子就跟梦里的仙境一般,他自己把家搬来府城还要借住杜锦宁的宅子,许成源就深深感觉自己是个废物。
  不行,他也要做生意,他也要赚钱。他不能让老母整日为赚钱操劳,让妻子拿嫁妆来养家。读书为重,读书人不讲铜臭,那简直是笑话。看人家杜锦宁,读书、赚钱两不误,他好意思整天捧着个书本什么都不做,让老母亲和妻子为生计操劳么?
  几人正要去齐家吃饭的偏厅,就见观棋气喘吁吁地跑来:“少、少爷,各位少爷,我家少爷叫你们快去厅堂。府学的教授大人来了。”
  “什么?”几人都吃了一惊。
  互相对视一眼,杜锦宁道:“走,看看去。”
  几人进了正院,还没上正屋的台阶,就听得屋里传出朗朗的笑声。刚刚跨进厅堂门槛,坐在上首的一个中年男子就站了起来,看着走在最前面的杜锦宁道:“这位就是小三元了吧?”
  “学生杜锦宁,见过教授大人。”杜锦宁急走几步,深深作了个揖。
  “哎,不必多礼。”唐昭亲自扶起了杜锦宁,又走过去将每个人都打量了一番,笑道,“漓水县还真是出人才啊,个个都是少年英才、卓然不凡。”
  杜锦宁几人都客气了几句,彼此分宾客坐下。
  “下午学政大人和陆山长几人到府学去巡视了一番。送走他们后我就赶过来了,倒没注意时辰。”唐昭解释了一句自己之所以这时候来的原因,然后看向杜锦宁道,“赵大人和陆山长对杜案首那是夸赞有加呀。赵大人主持学政事务两年,我还没见过他如此夸赞过一个学子。陆山长、彭先生、史先生几人亦是。可见杜案首才华卓绝,文彩斐然。”
  杜锦宁连忙站起来作揖:“赵大人与陆山长、彭先生、史先生谬赞,学生惶恐。”
  唐昭摆摆手:“不必过谦。”示意杜锦宁坐下,他才继续道,“我此来,便是亲自邀请杜案首及几位才子入我们府学深造,以示我们府学的诚意。不知几位意下如何?”
  他做教授七八年,见过的案首不知凡几。从来都是案首和考生们上门去求他入学,他还是第一次倒过来求学子入学的。所以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虽带着笑,心里却五味杂陈。
  可谁叫杜锦宁才高,让赵良和陆九渊等几人一直不停夸赞,赵良还暗示他赶紧请杜锦宁入学呢?而且听赵良那意思,杜锦宁并不一定想入府学,可能还有别的打算。
  听到这话,他就慌了。
  要是小三元跑到南麓书院去念书,那他们府学就成了一个笑话。
  不光是小三元。还有小三元的朋友们。
  齐慕远是第二名,还有第七名的梁先宽、第十名的关嘉泽,都跟杜锦宁一样,是博阅书院的。要是他们互相影响,一个个都跑去南麓书院,府学就更一个大笑话了。以杜锦宁和齐慕远的年纪以及这三次考试的排名,想来两年后的乡试也是解元的有力竞争者。到时候他们中的一个真拿了解元,南麓书院的名声没准能跟府学平起平坐。
  漓水县这两年出了不少高官。关嘉泽的父亲三年前成了三品大员,梁先宽的父亲前一阵也刚被提成了三品;齐慕远的祖父齐伯昆才从吏部尚书的任上下来,虽说回了漓水,但影响尚在,没准哪天就起复了。博阅书院这两年也很有起色,院试前十名里有四名是博阅书院的学子。可见那里已成了风水宝地。要是漓水县因为这四人入南麓而支持南麓书院,以后博阅书院的学子都跟着师兄入南麓,那府学就不仅仅是笑话那么简单了。到时候,他如何跟学政大人交待?
  这么一想,他就冷汗直冒,心里十分感激赵良的提点。于是也顾不得脸不脸的了,也顾不得天快黑了,赶紧坐了马车过来请人。
  现在看到在座的整整齐齐的五个人,他心里暗自庆幸自己肯舍下老脸来登门邀请。
  这里唐昭心里各种思量,那边杜锦宁他们几个则在进行着眼神交流。
  见自己目光所到之处,个个都微微点头,杜锦宁便笑着对唐昭道:“多谢教授大人相邀,我们正打算明日一早去府学递申请帖子呢。”
  说着,她指着齐慕远:“想来齐慕远唐教授已经认识了,他是院试的第二名。”接着她把在座的人的名次说了一遍,关嘉泽虽不去府学念书的,但这时候也不好把他漏掉,一并介绍了。
  最后介绍到许成源时,她道:“这是我大姐夫许成源,院试名次为第二十二。他没进前十,但我有学政赵大人手书的举荐信,不知我大姐夫能不能有幸入府学念书?”
  “可以可以,没问题没问题。”唐昭连声道。
  杜锦宁刚才那句话,十分地给面子,没让他把老脸丢尽,这已让他喜出望外了。而且赵良竟然愿意送一封举荐信给杜锦宁,如此看好这个少年,他自然也不会跟这个前途无量的少年对着干。更何况,即便没有这一点,有赵良的举荐信在,他也不可能把许成源拒之门外。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