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姚颖怡
时间:2019-02-06 09:37:33

  那么既然是官兵,为何要带走战场上的兵刃呢。
  无论是小股兵力,还是大宗军队,每次打完仗,鞑剌军队在战场上找到的只有属于自己这一方的兵器,对方的什么都没有剩下。
  鞑剌人没有留意这些细枝末节,谢思成却暗暗上心,他甚至亲自去翻看每具尸体,去查看每一处被山石挡住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小战之后,谢思成在一具鞑剌士兵的尸体上发现了一截长矛的枪尖。那具尸体和其他几具堆在一起,又是插在鞑剌人身上,那截被削断木柄的长矛这才得以留下。
  谢思成擦去沾染的鲜血,他的眼睛立刻被那打磨得锃亮的矛尖吸引住了。
  他让人取来鞑剌的长矛,两相对比,接着,他把军中管理兵器的人叫过来,指着那截矛尖问道:“我们的长矛能否打磨成这样?”
  那人看了看,摇摇头:“不可能,铁矛即使打磨一百次也不会变成这样的。”
  “什么意思,这不是铁的吗?”
  “是铁,但这不是普通的铁,这是镔铁!您等一下,让我试试。”
  这人说完便找来一块牛皮,他把牛皮在矛尖上试了试,厚实的牛皮立时被戳出一个窟窿。
  “谢大人,这的确是镔铁,昔年朵儿哈可汗曾经花重金从丝绸之路的商队手中买到过一柄镔铁剑,据说那是西域的工匠用只有红毛人才有的镔铁打制,那剑削铁如泥,我曾经有幸见过朵儿哈可汗用那柄宝剑刺穿铠甲,那真是一柄好剑啊,可惜朵儿哈可汗被俘后,那柄剑也不知去向,可能是落入汉人手中了。”
  原来是镔铁。
  谢思成听说过镔铁,在打制兵器时加上一点镔铁,普通刀剑便能变得锋利无比。
  镔铁兵器虽然名贵,可是机缘巧合下花费重金也能寻到,并非是世间罕见的东西。
  可即使如此,在外面也是难得一见,那是因为镔铁兵器一直以来都是勋贵和武将们的挚爱,常被做为传家宝收藏起来。
  谢思成没有听说过,也没有想过,会有人把名贵的镔铁运用到普通士兵的兵器上。
  这样的手笔也太大太豪阔了。
  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这么多的镔铁,这支军队究竟是何人麾下,他们又是从哪里得到这么多的镔铁的?
  难怪每次作战之后,都要冒着危险把兵器收走,虽然每件兵器上都只是加了一点点镔铁,可这样的兵器太罕见也太不可思议了。
  谢思成嘲讽地笑了,加海的人与这支军队大小战役十余次,竟然无一人回来禀告关于兵器的事。
  每一次,加海和谢思成都是站在远处观战,虽然也能看到寒光凛凛,可是也只是以为那是阳光照到兵器上折射出的光芒而已,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兵器竟然与众不同。
  难怪每次交战对方总能以少胜多,鞑剌人死伤惨重,好在双方兵力悬殊,否则连怎么败的都不知道。
  这般灵巧的心思,也只有汉人才能做到,鞑剌军队与之相比就像蛮牛。
  更让谢思成不满的是,加海对于斥侯并不重视,在他看来,派几个人去打探对方扎营在何处,有多少人也就行了,他无法理解谢思成口中斥侯的真正含义。
  就像现在,与那支军队打了十几仗,却还不知对方的来历,甚至连对方的主将姓什么都不知道,只凭一身蛮力和人多硬抗,这样下去,会被对方拖得疲惫不堪,一旦对方主力部队过来,全无胜算。
  军队培养斥侯不是一朝一夕,谢思成承认,他没有打过仗,也只是读过几本兵书,因此他缺乏经验,如果他早点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两年在鞑剌一定会培养一批真正的斥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盲人摸象。
  谢思成已然明白,这支忽然出现的军队是早就安排好的,或许还在他们攻占宣抚之前,这支军队有备而来,熟悉地形,就连作战打法也是用己之长攻其所短,他们熟悉鞑剌人的作战方式,他们知道怎么打才能令鞑剌人就范。
  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一支长年累月与鞑剌人作战的队伍,这绝不是普通官兵可以相比的。
  这支军队来自九边,队伍中有经验丰富的斥侯,他们能够得到第一手的情报,他们熟悉宣抚一带的地型,他们知道从哪里出击才能对于鞑剌人最不利,他们有钱,有细致入微的统一安排。
  这是展怀的军队!
 
 
第七二九章 找钱
 
  谢思成没有判断错误,这的确是展怀的军队。
  早在当初让卫谦前往宣抚的时候,展怀便安排了这支军队,只不过当时并没有立刻派兵出击。
  这支军队的主将名叫韩世虎,他是关外人,幼年曾在鞑剌为奴,父母亲人全都死在鞑剌,他受尽屈辱,十几岁时逃出来,三十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打鞑子。
  最初他带着十几个和他一起从鞑子逃出来的人做了马匪,专门在宣抚一带抢劫鞑子商人,杀人越货,也不管遇到的是好人坏人,只要是鞑子,无论男女全部杀光。
  他们从十几个人壮大到上百人,被朝廷招安。可是他们这些人在别人看来还是土匪,即使立了军功也得不到重用,后来辗转到了展怀手下,展怀擅自出兵宣抚时,力排重议,启用韩世虎做了先锋官。
  宣抚一战,韩世虎立下大功,一跃而起,成为展怀手下的几员猛将之一。
  其其格来西北的时候,带来加海屯兵的消息,并且还带来一张图,那是燕娘买通加海的一个妻子的手下,悄悄绘制出来的,那张图上画的就是加海屯兵的具体地方。
  汉人或许无法理解,知道屯兵的大概位置就行了,为何还要绘图?
  那是他们没有到过草原,不了解草原的情况,在草原上,如果要想知道他会在哪里进攻,必须要知道具体位置,草原辽阔,缺少标志性的地标,所以这张图的作用非常之大。
  燕娘跟随谢红琳多年,她在关外做过土匪,打过仗,能从锦衣卫的天罗地网中把谢红琳带到鞑剌,她不是普通女子,她有胆识有见识也有手腕,加之现在的她有钱也有人,她让女儿带去西北的,不是普通的地形图,而是经她改良后的军事地图。
  就是凭着这张图,展怀才精准地判断出加海要从宣抚进关,也让韩世虎找到了伏击加海的有力地型。
  展怀心里清楚,就凭韩世虎的人,也只能绊住加海一时,等到朝廷的大军全面过来,韩世虎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些日子,韩世虎就是在等朝廷的大部队,这一等就是十几日,吴唐的头颅挂在城楼上都快要风干了,朝廷的军队还没有到。
  那日鞑子进关的消息传到殿下,有大臣说得没有错,展怀的确早就知道加海会发兵,因此才取道河南,宁可和张宝辰对上,也要避开鞑子。
  这些年来,朝廷用来抵抗鞑子的强兵就是展怀的军队。
  现在展怀以了,又转道河南,朝廷竟然一时拿不出人来,好在当时为了堵截展怀,派了曾任过山西总兵的西昌伯出兵,现在也只能再把西昌伯拉到宣抚。
  明和帝气得半死,不是都说鞑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吗?你看他们多会算计,早不进晚不进,一定要等到展怀反了,西北无人时他们才进犯。
  当然最可恨还是展怀,朝廷养你这么多年,不就是要让你打鞑子的吗?你不打鞑子反而反了,其心可诛!
  明和帝说这些时可能忘了,就在不久之前,户部和兵部清算朝廷所欠西北军饷时,他才发现,原来这些年里,朝廷没有给西北大军拨过一次军费,还要靠展怀犯错,才能用欠帐来冲抵应该给予展怀的惩罚。
  这些年里,展怀是在自己养活军队,但是荣王平了,鞑子也打了,就连鞑剌可汗也给朝廷抓回来了。
  明和帝先是派西昌伯堵截展怀,现在就让西昌伯去讨伐鞑子,西昌伯已在去往山西的路上,一时半刻还不能把他的反应传递回来。
  可是兵部堂官崔世纶却是给急得团团转了。
  崔世纶觉得自己很倒霉,他也的确倒霉。他本来只是五军都督府的副都督,五军都督府历来都是勋贵们的地盘,他能进去完全是当年先帝和太皇太后博弈的结果。
  他以为他可以在那个位子上高枕无忧地终老,可是没有想到小皇帝登基,无论是先帝的人还是太皇太后的人,小皇帝俱都视如洪水猛兽,就连崔世纶自己也没有想到,一个巨大的馅饼掉到他的头上,他稀里糊涂做了六部堂官,又稀里糊涂做了阁老。
  可是这张馅饼也不是好接的,他一上任,就遇到张宝辰起兵的事,紧接着原天津卫指挥使祁远山协助庆王谋逆,北直隶几大卫所响应,再然后就是展忱出兵过江,他这个兵部尚书,居然连在展忱面前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他让展忱退兵,展忱回复只有四个字:汝何足道哉?
  最后还是要让当朝首辅赵旭亲自去金陵劝说,那一次他的老脸都给丢尽了。
  现在展怀反了,展忱也反了,鞑子进兵,宣抚重镇失守,张宝辰和展怀公然在皇帝疆土上抢地盘,崔世绾恨不得学那些言官们去撞柱子了。
  国库空虚,拿不出军费,上一次打张宝辰时,一场风寒几乎令大军不战自败。
  现在面对的敌人可不仅仅中张宝辰的农民起义,现在他们要面对的是草原狼加海。
  好在展怀去打张宝辰了,否则局势不能再坏。
  崔世绾和户部商议过后,户部能够拿出来的银子非常有限,好在有前车可以借鉴。
  当年荣王谋反,朝廷要出兵平乱,国库里也是拿不出银子,最后还是郭咏和赵旭想出办法,逼得霍家拿出银子,并且打开功德殿,让京城权贵和富户纷纷捐银子,共筹出二十万担粮草,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可是却不能贸然使用。
  当年之所以得以实施,是因为霍家卷进了彭城伯府的案子,而且那时霍家刚进京城,要人没人,要关系没关系。
  霍家支撑门户的只是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孩子霍九,霍九见了赵旭,被赵旭三言两语就给镇住,这才使得此事得以顺利实行。
  即使如此,霍家也没有能力将所要的军需全部承担,据说霍九那孩子给逼得无路可走,大着胆子去求见太皇太后,这才得以让永济寺开了功德殿,宗室勋贵们纷纷出资,把霍家拿不出来的军费全都解决掉的。
 
 
第七三零章 无计可施
 
  还找霍家要银子,显然不行。
  今时今日的霍家早就不是那个刚从江南过来的冤大头了,再说,当年霍九为此得了官身,虽说霍九死了,可是霍家也不再是商户,而是小吏之家,什么时候有向小吏之家索要钱财的先例了?
  至于把柄?霍家一时被蛇咬,难道还不知道防范吗?
  就是当年那件事也是无妄之灾,郭咏想为王皇后开脱,才抓了霍家当替罪羊,现在王家早就不再是彭城伯府,他们是犯了谋害皇帝的罪臣,早已抄家灭门,王太后更是早就死去多年,当今圣上最不愿意提起的便是王家和王太后了。
  如今掌管户部的堂官是去年冬天才进内阁的吕贤。
  赵旭任户部堂官多年,户部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赵旭死后,明和帝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出一个吕贤。
  吕贤非但不是赵旭的人,还在一件事上与赵旭有了矛盾,使得他被压制多年。
  明和帝提拔吕贤,可谓满朝皆惊。兵部的崔世纶无论如何也是副都督,而吕贤却是连升了不止三级。
  可想而知,明和帝是神清目朗心情舒畅了,可却苦了吕贤。
  明和帝只是提拔了他,却没有为他扫清障碍,放眼望去,户部依然是以赵旭的人为主。
  赵旭虽然不在了,可这些人要么是他的门生,要么是他的同科,要么是凭借他的关系爬上来的。
  吕贤以前就和赵旭有矛盾,连带着就是把大半个户部都给得罪了,现在他做了户部的堂官,可想而知,下面的人阳奉阴违,暗地里还要戳他几刀,他在这个位子还不到半年,就被架空了。
  崔世纶和吕贤,一个掌管兵部,一个掌管户部,可是现在却只能大眼瞪小眼,谁也没有办法。
  虽然霍家不能动,可还有其他商户,只要效仿当年郭咏和赵旭的做法,再拉一个商户下水,他们一样也能榨出银子来。
  他们只是想到了这个办法,却不知道当年郭咏之所以找上霍家,也是机缘巧合,而且那件事最初并非是为了要银子才找到霍家,而是王太后出了事,他们在给王太后解决事情的时候,让霍家做了替罪羊。霍家也不是善茬儿,硬是凭借这件事把郭咏和整个王家推到风口浪尖,无奈之下,郭咏才让赵旭找霍家要银子,不但开脱了霍家,也开脱了他们自己。
  即便如此,郭咏最终还是掉了一颗脑袋。
  当然,京城里几乎无人知道展怀杀郭咏的真正原因是为了给霍九出气。
  外人只道郭咏倒霉,惹上了展怀那个小魔星。
  这些隐藏在背后的事情,崔世纶不知道,吕贤也不知道,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只是朝廷从霍家拿到了银子,解决了燃眉之急,而朝廷给予霍家的,也不过就是个八品小吏的官身而已。
  二人想来想去,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户部掌柜天下赋银,自是对京城里的商贾也都登记在册。
  户部的人十之八、九都算得一手好帐,会算帐的人全都心细如发,这边吕贤让人去查找这些商贾时,那边就有人猜出他要做什么了。
  待到吕贤终于择定人选时,有可能入选的几家人早就得了消息。
  首先被吕贤选中的就是杭州李家。
  李家是扬州盐商出身,后来盐运的生意被勋贵们插手,几番盘剥下来所余无几,李家便早早地全身而退,举家搬至杭州,做起了其他生意。
  后来李家和霍家一样,有一支也迁到京城,京城四通八达,比起杭州更适合他们。这几家李家在京城已经站稳脚跟,加上他们在江南的基业,一次性拿出十几万两银子不成问题。
  吕贤之所以选中李家,还是因为他掌握了李家一个把柄。
  早年荣王谋反时,李家在杭州的一位公子哥儿,跟着谢思成投奔过荣王,虽然这位李公子早就死了,可是李家却还在。
  而早就查明,谢思成是太平会的首脑人物,如今太平会的人都是朝廷要犯,李家有人与谢思成有旧,与荣王有旧,那就是钦犯,是乱臣贼子。
  这两顶大帽子压下来,李家只能打碎牙齿带血吞。
  吕贤与崔世纶一商量,两人一拍即合,当即便找上了李家。
  李家来的是李烨。
  若说李烨在京城的商户子弟中不算出众的,但却是最圆滑的一个。
  李家若是没有事先得到消息,可能会措手不及,如今既然提前知道了,那就是有备而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