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图书馆那些年[快穿]——番茄酱泡鸡米花
时间:2019-04-03 09:51:42

  “谢谢您了。要不然我可能还真的被他们吓唬过去骗了呢!”青苗真挚地对张教授说,又给他沏了一杯茶。淡淡地茶香飘在空气中,温热的水汽氤氲,模糊了两人的脸。
  张教授不经意地抬头一望,就看到坐在二楼栏杆边上的裴鹏飞。别人不知道,他还不了解吗?
  这小子看似是在认真读书,实际上一直关注着底下的动静呢!
  “如果再有事,你可以来找我,或者直接找鹏飞。”张教授又指点了一番,语气里带着一点深意。
  “找他?”青苗有些疑惑,又有些不敢。那多不好意思啊!
  “没错,他小子一定会很乐意帮忙的。”说到这里,张教授已是满满的笑意了。
  “承您吉言!”青苗心里隐隐有个猜测了,又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单身了二十年,怎么会一来到这里就有人喜欢上了她?
  一定是她独身太久产生的错觉。
  远在大洋彼岸的米国,一间办公室内。
  “艾萨克!你来看看这篇《基因》上的文章。这个作为我们今年的提名如何”
  艾萨克听到有人喊他,接过那本新鲜出炉的《基因》,还没来得及看内容就率先喊了出来,“乔治,这是一个华人!”
  “得了吧艾萨克,我怎么不知道你还有种族歧视?”乔治用调笑的语气说道。
  “好吧,让我看看这篇文章怎么样。顺便一说,我不是种族歧视,只是你知道参选需要很多资料,很多!在华国?麻烦啊!”艾萨克翻开那篇文章,瞪着乔治仔细地解释了一下。
  “但是这一篇真的很不错,我们不应该错过它,伙计!”乔治无辜地耸耸肩。
  “好的论文多了去了!CNS上一抓一大把。”艾萨克一边看着还一边不忘和乔治顶两下嘴。
  “你会喜欢的,艾萨克。我的眼光一向很准。”乔治转起椅子,喝了口咖啡,苦涩的味道使他的头脑更加清醒。
  BOSS也会喜欢这一篇文章的,他这么想着。
 
  第13章 八十年代强国路(十三)
 
  王教授和李教授从来不是会轻易放弃的人,这个个性在面对利益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老王啊,听说你有一个好舅舅。”
  两人从图书馆里狼狈地出来后,心里堵了一大口气,像是熊熊的火焰在燃烧,烧得理智都快没了。
  他们何曾这么狼狈过?
  即使是那十年,凭借在同行中算得上是颠倒黑白的口才都混得平平安安,今天居然被一个小姑娘吓到了!
  李教授现在决定不只是要那些书了,整个图书馆他都想要!
  这,就得靠王教授了。
  智商就没在线过的王教授也想起了自己的舅舅。要不是舅舅,他怎么会有现在的地位?
  “是啊,舅舅一直待我极好。我再去找他帮帮忙,一定想办法找回场子!可是这里我舅舅能帮上忙吗?”王教授有些犹豫,他舅舅在文化局做事,现在也到了要退休的年纪了,不知道管不管得了。
  “这图书馆不就是归你舅舅那边管理吗?它一个私人图书馆,不知道有没有合格的证件,说不定都过期了呢!”李教授继续引诱着王教授,让他去找他舅舅帮忙。至于文件到底过没过期……还不是凭他一张嘴吗?
  “会不会给他惹麻烦……”王教授自知舅舅已经为他做过不少事了,现在这种关键时刻,要是给舅舅惹了麻烦……
  “咱们又不是给你舅舅找事!你舅舅不是喜欢古籍吗?那个图书馆我刚刚看到有一些。要是你舅舅帮我们拿了下来,我们肯定把这些古籍送给你舅舅啊!”
  听到这里,王教授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这是帮舅舅找书啊!没什么不好说的!
  “你说的对。我回去了就找他。”王教授掉入陷阱还不自知,自以为是大功一件,整个人喜滋滋的。
  李教授看着他那傻样直在心里暗笑。要不是你有个好舅舅,你以为自己能和我称兄道弟?
  青苗跟登记在册的老读者一一说明了情况,得到了他们的谅解。转身,她就把门口的那块牌子撤了下来,换成了免费阅读四个字。
  八十年代的人是渴望读书的。
  之前有说过,这时候最畅销的书的庞中华硬笔字帖,全年销量上百万,但是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
  令人惊奇的是,严肃文学的销量也奇高无比。
  这在现在看来十分不可思议。现代的畅销书籍许多都是诸如成功学、心灵鸡汤、小说一类。即使是学校图书馆的借阅书籍,青苗记得看到统计中排名最高的也是《明朝那些事儿》。这些书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远远算不上是严肃文学。
  而八十年代,先是诗歌的走红,在一段时间的回光返照之后又是伤痕文学,后来又是寻根文学和现代派的书籍。
  古典文学和现代经典文学也持久不衰。比如《红楼梦》,仅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这十年间就印了443万册。现代经典文学是诸如巴金、张爱玲、钱钟书等人的书籍。其中巴金的《家》可能是八十年代印量最大的书,两个出版社的两个版本合计就达到了457万册。
  当然,人民最喜闻乐见的还是港台通俗小说。金庸、古龙、琼瑶、温瑞安等等一批作家的书真实发行量应该算得上是天文数字,不过很难统计,因为盗印的太多。
  像是翻译文学从前一年开始陆陆续续的也出现在了市场上,不过还比较少。
  其他的人文社科类还有走向未来丛书和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饱受各个年龄段民众的喜爱。
  而拥有这些书,甚至更多书籍的图书馆,火爆程度可想而知了。
  用不了几天,图书馆的桌椅已经被陆陆续续地填满。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人都进来瞧一瞧。
  一些后来再版的经典图书尽管内容和八十年代相差不远,可是装帧、纸张等等差的可就多了。
  青苗干脆给他们统一换成了未来出版社,出版日期换成了八零年。
  时不时就有人跑过来问,“同志,《围城》还有吗?”
  “不好意思,只有五本,可能已经有人先拿去看了。”
  “同志,《红与黑》还有吗?”
  青苗查询一下后告诉他,“中文版的已经没有了,不过楼上还有英文版。”
  “英文版!谢谢同志!”那人匆匆跑上楼,生怕慢了一步又被人借走了。
  书库旁边的桌椅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头。书柜间人人摩肩接踵,却都尽量保持着较小的音量,不去打扰到别人。
  青苗这回,也算是把未来图书馆给打出个名头了。
  她曾担心的像是宋明河那样质问是假书的情况也几乎没有出现。大概是人们这会儿还没有假货的概念,她又已经换了一个出版社,人们只以为是新出版的书籍。同时,这些也不像教科书那样具有统一性。
  不能把书带走的情况就是这里挤满了人,青苗都要考虑再找几个志愿者了!
  就在这时,青苗收到了一封信。
  那是夹在她的书里面的一封信。青苗不能出去,每天都会找几本书消磨时光,有时就放在前台,然后她上楼处理一下其他事物。这回,下楼坐好后,她拿起书,竟然从里面飘落出一封样式精美的信。
  打开那封粉红色的信,是一张印染着花朵的信纸。这种信纸可不便宜,现在就没多少人买得起。青苗抽出信纸,一行冷硬的字映入眼帘——“今晚的月色真美。”
  青苗下意识抬头看了一下外面,太阳还在明晃晃地挂着呢!
  “莫名其妙……”
  青苗打量了半天,发现上面还真就只写了这一句话,也没找到署名,要是没人认领的话……最后只好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唉,今天人这么多,也不知道是谁的恶作剧。
  吴知这会儿拿着一本书哒哒哒地跑过来,“青苗姐姐,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
  青苗接过他手上的书,有心做知心姐姐大显神威,看了两眼后又默默合上书本,慈祥的笑容渐渐在嘴角凝固,最后摇摇头,有点尴尬地实话实说了。
  “小知啊,你青苗姐姐也不是什么都会的。这个就只能靠你自己了,也许在电子书库里你可以找到答案。”
  青苗大学学的是商科,高数什么的还有涉猎,计算机就完全不行了。
  她说完,却没能引起吴知的注意力。
  吴知正一脸好奇地看着桌面上那张信纸,表情有一点说不出来的……微妙?
  “小知?小知?你见过这封信?”青苗连着喊了吴知两三声才唤回他的注意力。
  吴知一个激灵,露出一个纯洁的笑容,摇摇头,“有点好奇,第一次见。”
  青苗狐疑地看向他,吴知一脸无辜,还眨巴眨巴眼睛给她买了个萌。
  真可爱!
  葡萄般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原本有些枯黄的头发这几天也渐渐养得乌黑发亮。光滑的小脸蛋青苗还捏过两次,手感特别好,就像是滑溜溜的果冻!
  心中怀疑的小火苗晃来晃去,最终静止了。
  青苗将信将疑地放过了他,只是嘱咐道,“要是看到他的原主人,记得跟他说一声可以到前台来领。要是没人领,我就只能扔了。”
  扔了?吴知瞪大了眼睛。
  青苗这会儿有了一个听众,自然忍不住吐槽一下,“上面莫名其妙的也不知道想说什么?现在还白天呢!哪里来的月亮?”
  吴知嘴角抽搐,点了点头。
  青苗不禁又露出一个慈祥的微笑,傻孩子!这不就暴露了你其实知道的吗!
  自从知道了吴知家里的情况,青苗是全心全意拿他当自己的子侄看待,这会儿自然也不忍心戳破他,轻拿轻放,让他自己看书去了。
  吴知从青苗手里接过书,哒哒哒地往楼上跑去,心里满是对裴鹏飞的怜悯。
  太惨了!
  真是太惨了!
  第一次送情书就落得这个下场!
  那句话吴知有看到过。
  当时他劝大哥哥不要写诗,青苗姐姐不一定喜欢。不一会儿看到大哥哥转身去找了一本情话大全吴知还是蛮高兴的,这总能写出几句好一点的吧?
  结果大哥哥怎么又挑了这句所谓的最含蓄情话?
  你倒是含蓄了,别人就看不懂了啊!
 
  第14章 八十年代强国路(十四)
 
  经过一段时间的喧嚣,图书馆的人流终于稍微平稳了下来。出乎青苗意料的是,每天都有农民过来。
  并不是说农民不能过来,而是农村离图书馆着实不算近,为什么会有农民愿意过来?
  青苗没有注意到,不只是农民,国企退休的技工也不少。他们都是来看一些工业相关书籍。
  这,其实就是乡镇企业崛起的要素之一。
  乡镇企业是农村权力渐渐放开后飞速崛起的。他们利用城市退休的二代机器,国企退休后想继续发光发热的技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生产人们生活中供应不足的产品。
  国内人多地少导致的矛盾一直是一个难题,此时还未放开流通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在城市立足,而农业长期哺育工业更是使农民收入较低。这些因素导致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一直是农业哺育工业,昂贵的城市产品和低廉的农产品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剪刀差,给城市工业化提供了原始积累。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也使得人民生活水平较为低下,因为轻工业才能提供人们衣食住行中需要的大部分东西,于是凭票供应一直持续到了八十年代。这就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改革开放后国家方针政策调整,开始优先发展轻工业,工业也开始反哺农业。改革开放还有对社队工业发展意见的政策出台。这些是足够的政策支持。
  最后,一些国企退休的技工想继续发光发热,加上生产这些初级产品的技术也不算太难,这就有了技术支持。
  足够的人力、技术、市场,还有合适的政策,乡镇企业以那位改革的总设计师都没有料到速度异军突起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不了解这段历史的青苗自然也不知道原因。不过她的图书馆倒是在她无意识之际给还在摸索的农民提供了一些帮助。企业如何管理,要用什么机器,怎么使用……
  李教授他们的后招来的比青苗想象的要快。
  才过去了两周,他们再次登门,还带着一个带着金丝边眼睛的男人。
  他们一进来就直奔前台,见到如此多的人虽热稍感意外,却丝毫不怵。王教授脸上挂着得意的微笑,李教授虽然面色紧绷,但是眼里还是闪过几分自得,而那个金丝边眼镜一股公事公办的表情,说出来的话却要气死人。
  “我是文化局的蔡文长。我们接到群众举报,你们图书馆涉嫌无证经营。”
  无证经营?
  青苗回头看着那张挂在背后墙上的证件只觉得好笑。她抬起自己的手指指向那张证件,不可思议地问,“这是无证经营”
  青苗这两周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说她投机倒把,她干脆不收费了。说她无证经营?她已经准备好了证件!
  金丝边眼镜对此视若无睹,脸色没有丝毫变化,他伸手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睛,淡淡道“此为不合格证件。”
  不合格?
  都没拿下来看一眼就不合格?
  现在图书馆的人多了起来,他们对峙的状态也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周围的读者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观望着事件的后续发展。
  青苗这会儿是真的笑了,嘲讽地笑绽放在她的脸上,“你不仔细看看?”
  金丝边眼镜还是无动于衷,甚至有些不耐烦了,他皱了皱眉,说,“没有必要。我说不合格,就是不合格了。”
  说实话,要不是现在他们是站在对里面,青苗简直要佩服这个人了。滥用职权能说的这么理所当然丝毫不惧也是一种本事。
  当然,青苗并不担心,她也还有后手。只是这会儿需要拖延一下时间。
  她眯起眼睛接着问道,“你也不怕败坏你们文化局名声?我这证件可是正正经经的合格证件,你们文化局自己盖的章。怎么才过多久就跑过来跟我说这不合格了?是想敲诈一笔?还是想……”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