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事情都是由易到难地做,他首先就找到了从小长大的舅舅家附近一个帮闲。
这人当然不是什么‘灰色世界’的核心人物,他每日只管在大街上打混。探听消息是一把好手,有的时候有了什么赚钱的事情,他就当那个牵线搭桥的,利用自己人头熟的优势,将生意两方拉起来。
他在中间吃拼缝当经纪,多少也挣一些钱粮养活家里。
首先找这个人有几点好,第一,他爱钱,而且是见钱眼开的那种。只要有钱给他,他就能将事情办的妥妥当当。彭冬生现在不是怕他要钱,只怕这钱没地方花——老话说‘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不是所有人想要花钱办事就能真的把钱花出去的。
另外就是这人人脉熟,和下九流行当里各行的人物都有一些联系。这种联系大多不太紧密,也就是能说的上话的程度。但是这种程度也够了,至少能够不做个嗡嗡乱撞的没头苍蝇。
找这帮闲询问各行当里面的事情,钱打点到位了肯定能问出不少的东西。就算有些东西他自己也不太了解,但他肯定能够引进足够了解的人!
“呦,这不是冬生么?好些日子没见,怎么想起找到老哥我来了!”对方倒是很热情,像是和彭冬生非常熟一样。实际上两人打交道说的话绝对不超过十句,他这样的人自来熟也算是基本功力了。
彭冬生非常直接地说明来意,不出所料,对方的神色很是犹豫,为难道:“要说冬生你难得求到哥哥这里,实在不该推辞,只是人家行里的事情我可不敢多说。”
彭冬生非常懂地拿出一块银子,不需要掂量,看样子都知道这是一个十两的银锭破开的,得有五六两。然后道:“哥哥拿这钱去请行内的朋友喝酒赔罪,这样就算说了些许小事出去,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228章
连翘的手上有一个装订的厚厚的册子,这一看就知道是使用的人自己钉的。里头还将一些纸笺粘黏上去...整体来看居然莫名地像后世流行一时的手账。只不过这可不是什么手账,而是彭冬生给他送来的第二批资料。
第一批资料就写了足足两个册子,在他去收集情报之后第五天就送来了,主要说了骗术一门和大街上耍彩活儿卖艺人一行里面的门道。今日送来的是算命、赌坊、神婆、古董几个行当里的东西,同样厚厚的册子有三大本。
连翘对对方的工作效率非常满意,她可不像是时下的人,有什么话都不太容易说出口。立刻赞道:“彭先生可帮了大忙!没有这些我可没法儿往下写小说本子——虽说也能编造一些,可是编造也得有本而来,方能像那么回事儿不是!”
彭冬生轻轻点了点头,似乎是不为所动的样子。只是临到连翘用丝毫不似作伪的真诚目光看他,他这才侧了侧身子,似乎是不想直接被连翘看到自己的样子。
拿起茶没有喝,然后放下,清了清嗓子道:“你到底在写什么样的小说,竟然要用到这些?就算主要几个角儿都是这种下九流出身,也不必了解这样深罢!”
古代其实是有黑道小说的,只不过对于黑道的描写还不够深。譬如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就是一部典型的黑道小说——水泊梁山聚义,说的好听,不就是一帮社会闲散人员结成帮派了么。
难道就因为这些人出于义气做了几件好事,就将他们的社会危害丢开了?滑天下之大稽!话说连翘那个时代,邻国的黑帮还会帮忙地震救灾呢!还不是一样是黑帮。
但是身为读者,是感受不到书中对于‘黑道世界’的描写的,甚至常常感受不到他们生活在黑帮当中。偶尔有一些描写,也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完全没有深挖背后的规则与体系——比如浪里白条张顺,不就是常在摆渡江心之后杀人劫财?这种事并不是偶然,很多偏远水道上,小船载客,到了江心时候威胁客人的多了去了,只是少见要人性命而已。
这其实就成了一个小小的行当了,或者说有他们自己内部的一套,可是书中绝对没有深挖,反而很浅就带过了这件事。
这个时代的小说也有《水浒传》类似的小说,而且武打小说本身就像是这类小说的孪生兄弟,这就更繁荣了。但是这类小说也没有深挖‘黑道世界’的意思,往往只当作一个社会背景。
连翘就算是写那样的小说,按照彭冬生所想,也没有必要知道这许多。不过话问出来就知道自己多话了...人家写什么小说难道该和他来说?连翘这种作者还没有发出来的新小说本就该好好保密的!何况是对他这个有过写模仿文前科的。
说是如今改好了,谁知道会不会知道对方要写什么了,赶紧先一步发一样的小说呢!
然而这个时候让彭冬生改口,又有一种欲盖弥彰的感觉。最终只是闭了嘴,什么都不再说。
连翘却没有注意到彭冬生的不自在,自然而然道:“我写的这小说,人物正是要穿梭这样的下九流世界。你不觉得这个世界很精彩,天生就合适写小说本子?里头的人物冲突多,事情也冲突多。而且下九流行当的世界多神秘,一般人难道没有好奇心?”
连翘又絮絮叨叨地说了好些,彭冬生都默默听在耳朵里。表面上非常平静,但内心是‘!!’这样的。
一个惊叹是因为连翘的构想...曾经彭冬生看连翘的小说的时候就觉得绝望了,他不认为自己能写出那样的小说。事实上,别说写了,就连想都没有想过。这时候是他第一次在连翘创作阶段就参与她的小说,对这一点印象更深。
明明是就放在身边的题材,他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最后却是连翘打算将其写出来。甚至对方不点明这一点,他都不能意识到。
另一个惊叹是因为连翘的的随便——这是能够随随便便就说出来的事情吗?难道不应该好好保密这个小说题材?不小心发扬出去了,明日市面上可就全都是这种小说了!虽然作者和作者之间是有差距的,别人来写肯定也不及她。但是瓜分她原本的市场,这是肯定的啊!
特别是随便告知的人还是他...一个曾经写过她模仿文的家伙。
连翘真的不知道彭冬生的内心戏有这么多,从她的角度来说,她其实不太意识到这一点需要保密。主要原因是,她自己知道自己并不是这一类小说的开创者,她只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已。
这样一来,她很难对这类小说产生一种‘自我产权’一样的感情。甚至她有些羞愧于可以凭借这一小说获得‘开山鼻祖’之类的荣誉,她明明知道荣誉不是自己的!
她不可能对大家说出自己是穿越来的真相,所以这个秘密就只能她自己保守了。所以如果她新小说的题材如果泄露出去了,最后她不是这类小说的第一人了,她的心里说不定还会过意一些。
听起来有些傻气,但她确确实实是这样想的。
“这小说的许多念头和许多人说过了么?”冷不丁的,彭冬生问道。
连翘摇摇头,诚实道:“那倒没有,我又不会追着人说这件事。而不相干的人问起,我也懒得说呀...你、宋先生,还有文华,就三个吧。”
宋文静是连翘的编辑,自然是知晓的,彭冬生自动忽略掉了他。然后就是‘文华’了,说实在的,他一会儿没有反应过这是谁。毕竟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对于许文华第一反应还是‘西湖客’,对于本名反而没有那么敏感。只有生活中的朋友,才会因为经常称呼本名,对此敏感起来。
彭冬生和许文华根本就没有过几次接触,自然想不到。更何况连翘都没有连名带姓地叫,只一个‘文华’,确实让人不解。
连翘翻阅着三本厚册子,抬起头发现彭冬生的脸色出奇的好,和平常有些冷淡的样子倒是相差甚远:“怎么,有什么好事?看不神色不错呢!”
彭冬生努力压下嘴角,垂下眼睛瞥了一眼连翘,鼻子里哼哼了一声:“其实也没什么。”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连翘就是‘客套’而已,并没有真的探究他内心的意思。所以正当他准备继续说话的时候,人已经低下头继续看册子去了。
就像是一口气被堵到了一半,彭冬生立刻就气不顺了。然而对着连翘,也就是他名义上的老板,他是不能发脾气的。所以只能什么都不说,脸色重新冷下来,自己和自己生闷气——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做了连翘的助手,脾气就变得这样古怪了。
连翘完完整整地翻阅了一遍后册子,然后整齐放好,笑着道:“就是这样了,你做的极好,整理的也特别便于查阅——上次说到的地方都改过来了,反正我是没什么可说的了的。”
彭冬生也点了点头,站起身来打算告辞,临走之前才像是状似无意一样提起:“对了之前给的一百两银子只剩下十两不到了。”
不能因为小说、影视剧中古代银子给的随便,动不动就是几万两几十万两,就轻视银子在古代的价值!实际上就连比较写实的古代电视剧在银子上面也犯了类似的错误——这些电视剧动辄也有几十两上百两吧。然而现实是,这在古代也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一百两银子这么快花完,连翘却没有多想。立刻对春儿道:“将我房中柜子里的钱箱子打开,先拿一百两银子来!”
连翘不是不把钱当钱,只是觉得要买通行里人收集到这些资料本就是花钱的事情,这是正当要求而已。
不一会儿,春儿下楼来,手上拿着两个大元宝。这也是最大的元宝了,一般由朝廷户部浇铸,五十两银子一个,两个就是一百两。春儿还很懂得财不可露白的道理,拿了一个布口袋,将银子装好了,这才递给彭冬生。
彭冬生依旧是干脆利落的接过银子,发现连翘就连问他账目的意思都没有,这才知道之前一直做的账也是白做了。然而让他自己上赶着将账拿出来,那也是不能够的。
“果然你们这些有名气的作者不一样,都是有钱的主。”掂量了一下银子,彭冬生点点头就要走了。
“?”说实在的,连翘并不明白彭冬生为什么要说这个话。毕竟这话听起来有点像嘲讽,但从连翘的角度明显感受的出来,对方并没有嘲讽她的意思...更像是有点气急败坏和...高兴(?)。
她自己都觉得自己脑子坏掉了,到底是怎么把气急败坏和高兴两种心情放到一起的啊!?
“你路上小心一些,过几日见——到时候我家办茶会,你来不来?”
“来,怎么不来,吃大户的机会不来白不来!”彭冬生头也不回,貌似恶狠狠地道。
走出门的时候正好和一个人擦肩而过,见到他的时候福至心灵,这才知道连翘说的‘文华’指的是谁。不正是‘西湖客’许文华么...有很多传闻都说过了,两人交往十分密切。他倒是没有多想,毕竟都是同一个编辑名下的作者么。
许文华和唐宋时一起来找连翘的,许文华走在前头,后头是唐宋正在愤愤不平:“乔琏先生,这件事您来评评理......”
彭冬生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有一些茫然。说话的唐宋其实他也认识,和许文华一起,都是行内各种聚会的时候众星捧月一样的人物。人家是不会认识他这种小人物的,或者说见过的也没有什么印象。
来给连翘送东西的时候心里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膨胀,把整个人撑的满满的。但是现在见到这个,忽然觉得像是一根针扎破了,然后什么都放了出来,然后依旧是什么都没有。
第229章
许文华和唐宋吵吵闹闹地进了屋子,许文华才不管唐宋在后面逼逼‘乔琏先生,这件事您来评评理...’,顺手就给连翘扔了一张帖子。
连翘拿着帖子也不急着看,只问他们:“什么帖子,竟然还劳烦你来专送?这也是奇了。”
想也知道了,以如今许文华的江湖地位,能让他去的聚会都是不一般的了。更何况客串一回跑腿的,给人送请帖!
没等许文华说什么,唐宋就抢着说道:“什么奇不奇的,这是丁一新的帖子!”
“哦——”连翘露出秒懂的表情。
丁一新,这确实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连翘刚刚穿越的时候就对这个名字很熟了,毕竟入行怎么可能不将行内大神打听清楚!十几位大神之上只有两位登顶王者,那就是‘洛北公子’宋志平和‘草堂老翁’丁一新!
甚至‘洛北公子’宋志平的登顶方式饱受争议,就如同连翘那个世界的《泰坦尼克号》一样,是票房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以至于颁发奥斯卡的学院都惊呆了,于是将一系列大奖都给予了《泰坦尼克号》。
然而谁都知道票房代表了很多东西,却不一定代表了全部。奥斯卡奖本来也不是颁发给票房最高的电影,如果是那样,每年颁奖季也不用猜测了,直接看票房高底不就好了?所以关于《泰坦尼克号》到底值不值得那样的赞美,一直是有争议的。
很多人也不把宋志平当成是真正的‘王者玩家’。
这样一来,毫无异议的王者就只有‘草堂老翁’丁一新了,绝大多数的人认为他就是现今的业内第一人!
以丁一新的业内地位确实足够许文华给他捎带请帖了...再一步说,丁一新也是许文华行内少见欣赏,甚至敬佩的人物。嗯,虽然说起这件事,许文华本人从来没有承认过的。
“前些日子就听说丁一新回来了,现在已经到了吗?”连翘也很惊讶,这么大的的新闻都错过了!
许文华嗤笑了一声:“你整日关在屋子里倒腾你新的小说,外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虽然看起来他的语气很不好,但是连翘知道他没什么嘲讽的意思。只是许文华这个已经习惯这种口吻说话了,所以哪怕是好声好气的说话,也是这个样子的。
自动忽略对方的语气,连翘笑着打开请帖:“既然是这样,请家人送来就是,怎么巴巴的还差遣你?”
丁一新本身并不是苏州人,甚至不好算江南人,他是益州人!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在成都一带混迹,渐渐出了名气,甚至名震天下,受到苏州这边大报馆的挖掘,这才来到了苏州。
他是一个很爱家乡的人,但是在益州发展事业的时候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并不是自己比其他人都好,就一定能够卖掉最多的小说、赚到最多的钱、获得最大的名气。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环境等外在条件也是很重要的。
他本身的才能再出众,也不能突破益州这个地方作者的天花板...于是思考良久,他来到了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