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和家长解释自己正在‘闭关’,他们可不会觉得这是你工作的一部分!连翘也不去尝试着做无用功了,干干脆脆道:“既然是这样,我去换件出门的衣裳,这就随着母亲出门就是!”
随便拣了一套衣服,又让春儿重新梳了个头发,连翘这就跟着吴美娘出门了。
说起来要给连家老太太买的礼物很简单,主要就是银楼挑几件金东西而已。若是图省事儿,步摇半个时辰两个人就能打回转。
只不过吴美娘的计划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她是正经打算好好逛一逛京城的。不然来了京城一趟,竟然什么都没有看过,这不是可惜么!说出去也没意思。
于是拉着连翘,带着丫头,上了马车,张口就让人送到了京城最大的一片街市——北市。
这应该算是此时京城的一个消费区,整整一个坊市大小的地皮,上面全是商店铺面,横竖街道加起来也有十几二十条了。在这里什么东西都有的卖!国内的、海外的商品不计其数。更妙的是有便宜的也有昂贵的,可以满足不同的购物需求!
主要是整个北市内有分街道,其中三四条街道专门是价格高昂的奢侈品,消费能力达到这个层次的自然会选这里。另外的街道基本上就属于中产阶级消费了,偶尔还有一些小贵的商品售卖,属于轻奢吧。
至于更便宜,完全底层的老百姓的消费,这里没有那种。主要是这里是黄金地带,那样的生意做起来,商铺的租金也不够啊!
吴美娘下了车之后,看到整整一个坊市做的商业区,也十分惊叹,笑着道:“京师原就和咱们南边的繁华不一样,咱们南边是小家碧玉,京师就是大家闺秀了,也不是说谁好谁坏,就是气象不同。”
对此连翘不做评价,对于一个宅女来说,评测各地的消费场所、娱乐场所...还有比这个更好笑的吗?谁给她的勇气?
她打定了主意,今日就做一个钱袋子、应声虫就好了...应该不会太难熬吧?
事后证明她还是太天真了,身处远离家乡的京城,这并不能打消吴美娘在逛街上的体力——买的东西倒是不很多。这也是吴美娘过去十几年经营家业,为连翘谋划着将来的时候养成的习惯。
购物方面的欲.望并不强烈,看的多买的少,偶尔买的话都是精品。这方面按照吴美娘的理论也很好解释。吴美娘认为他们这样的人家并不怕花大钱,怕的是省小钱!
有些东西看着便宜,就使劲多买,实际上那些东西不行,有的时候用起来拿不出手,或者不中用。这样算账,其实比买个好的花的还多呢!
连翘先陪着吴美娘去了银楼,定了一对赤金镯子,一柄玉如意,这也就罢了。然后就近逛看了那两三条做奢侈品生意的街,说实在的,好东西是有不少,但要说稀罕东西,那就没有了。毕竟苏州那边也是通商港口,商业氛围甚至超过京城,那边国内外的东西见的更多。
不过让连翘颇为感慨的是那些真正的奢侈品的价格,按理来说她现在的身家也还可以了。不说什么富甲一方,至少从数据上来看,可以属于社会百分之二十那一撮,精确一些说,百分之十也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没她有钱。
然而这没什么卵用,她各种资产包括起来,其中有稿费所得,也有投资所得,加起来也有十来万两了。但是看看这里的货物,一串一百零八颗的珍珠佛珠串,一万三千两银子才能得。
一副前朝大书画家的山水画,七千两。
古拙大方,上古传承下来的青铜器,五千两。
一套用上等紫檀木做的家具,名家打造,六千两。
海外的香料、宝马、玉石...都是高价,另外国内也有好东西!关外的三十换人身,有婴儿手臂大小。西南的滇玉,这里都是最好的,比进上也不差了。还有织造局出来的各种昂贵织物,看着算便宜的了,但是贵也能上升到几百两银子一匹!其中有的是材料贵,有的是手艺贵!
吴美娘并没有在这两三条街买什么东西,连翘也只是在一家专门卖海外宝货的商铺里挑了一个外国传进来的八音盒。不过这个八音盒比较原始,音乐很简单,远远比不上后世。倒是美术工艺比后世的一般货色强的多,相当貌美。
这两三条街逛完,连翘整个人就不太好了。然而这才是一个开始呢!其他的街道吴美娘虽然没有看完的意思,但随便看几条街,顺便提老家的亲朋买一些这边的东西做礼物带回去,这是早就计划好的!
礼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比较正式和贵重的,这种在礼物中占比不高,往往一套礼物中只要有个一两样就可以了。另外一部分就是小玩意儿了,各种具有京城特色的小手工艺品,这样买一些,那样买一些。添在礼物当中,既显得礼物丰富,又十分有心意,实在是惠而不费啊!
一开始的时候连翘还能勉强跟上吴美娘,到了后面就只能摇白旗投降了。看到街边有一家茶楼,立刻进去歇息,而且一旦开始歇息就耍赖不肯动窝了。吴美娘拿连翘没有什么好办法,最终也只能自己去逛,嘱咐连翘别乱跑,到时候还要汇合回帽子胡同呢!
这一日的‘磨难’好歹是过去了,大约过了两三日,吴美娘收到了银楼送来的金镯子和玉如意,和其他礼物一起撞在红通通的锦盒里,准备着连家老太太生日当天,一起送到连家去。
“这一份礼物如论如何也不算薄了。”吴美娘感叹着给礼物盒子系上由红绸扎成的花球。
事实上确实不薄,等到连家老太太生日当天,连翘和吴美娘带着礼物早早地来到连家。连大太太命人将礼物抬下来,然后亲手奉给连老太太看,心里也是感慨——自己这位二弟妹家底恐怕比之前想的还要厚实呢!
按照道理来说,过去几十年都不能在母亲跟前尽孝,初次给老母亲过生日,礼物厚实一些,甚至比其他兄弟姐妹要厚实太多,这没有问题,甚至很有道理。但事实上人的行为受现实情况约束,如果经济条件一般,那又如何能备得起丰富、昂贵的礼物?
对比其他兄弟姐妹今年的礼物,不说别人了,就是连守信,那也是完全给比下去了。而另一种对比,远的不说,就说去年才找到的连守忠,去年寿辰他送的又是什么?他那个时候已经有连守信的资助了,做着小买卖,但还是没有钱做这个,只送了四匹绸缎以及一些零碎小玩意儿。
这些礼物晾出来,这些天渐渐对吴美娘有意见的连老太太也脸色和煦起来。至于连守忠连守理,以及连家小姑三家人,都眼睛格外热切了起来。
其中连家小姑最沉不住气,稍晚一些时候一家人正在说话时,便一边砸核桃,一边再次推销起他的儿子来——极力鼓动连翘给她做儿媳妇,留在京城!
第369章
连家小姑不是第一次提起这件事了,实际上连翘和吴美娘与她第一次见面,这就是她的主意了。只不过当时吴美娘拒绝的干脆利落,没有留一丝一毫的余地,以至于话题戛然而止。在之后的时间里,连家小姑偶尔有旁敲侧击的暗示,却通通被吴美娘和连翘母女视而不见。
这一次连老太太做寿的日子,她旧事重提起来,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侄女儿也仔细想想这件事吧,你又没得父亲兄弟撑腰,若是随便嫁给个不相干的人,到时候受欺负如何是好?嫁到姑姑家里来就好多了,姑姑疼爱你还来不及呢!拿你当亲生女儿。你表哥又是个性情和顺的,还能比这样更好?”连家小姑在一旁碎碎念。
若是连翘是个普通的小姑娘,没经历过什么事儿,这样的软磨硬泡说不定真的会被说动三分。只是连翘也算是见识过大场面的了,这样的言语能打动她?那就是个笑话了。
所以连翘只是假装认真听着一样,常常应和几句,实际上很不放在心上。
连大太太常年在魏国公府的后宅里做事,对于察言观色是最熟悉的,很快就发现了连翘的情况。不过她又没有必要揭穿连翘,所以只看自己家那个小姑子做无用功——这些日子她也算是观察出一些眉目了,自家新来的这二弟妹以及侄女儿,可不是任人搓扁揉圆了的土人,人家是很拿的住的!
这一点从人家自作主张就搬到现在住的帽子胡同就知道了...的确,惹得家里老太太不开心了,但是那又怎样?人家依旧坚持,旁人又能如何呢?
说是婆婆可以尽情调理儿媳妇,可是这儿子已经死了的儿媳妇,又是才认回来,有什么能挟制住?
连家小姑说了半晌,依旧是一点进展都无。这个时候有个连大太太心腹的婆子进来道:“太太,外头戏班子已经备好了,特来请老太太并各位太太,去外头看戏!”
今日虽然是家宴,并没有对外请客。可到底是一家团圆后的一个生日,不可能平平常常地过,所以连守信特意定了个戏班子来家里唱堂会,虽说人少,可也热闹了不是!
连家的房子并不是很大,再加上客人也不多,所以这戏班子请的很小,人不多。这个时候唱戏的地方就在小园子的一处开阔地,而连家人的宴席已经在亭子里摆了一席,亭子旁边摆了一席,看戏是清清楚楚的。
连老太太和连守信两代人坐在亭子里,至于连翘这第三代,就坐在外面一席。
这个时候也到了午宴,于是厨房里渐渐送上菜来。趁这个空隙,戏班子的班主奉上戏单,请连家人点戏。这种事情自然是地位从高到低,首先由连老太太开始点。
连老太太点了一出《玉阳关》,然后轮到大太太,她推辞了两句:“按理说该轮到我的,只是二弟妹心来,且是客人,我不好越过她去。”
这样说着,将戏单递给了吴美娘——总之就是这一场你推辞我,我推辞你的活动中,《玉阳关》开场了。
连翘一开始并没有将这出戏放在心上,说实在的,她平常不喜欢看戏,对于戏剧了解少的可怜。这《玉阳关》又没有人提醒她说的是什么,她甚至连最基本的都搞不清楚。后来这出戏一开场就是十分热闹的沙场戏,连翘还想着这类热闹戏向来是老人家的最爱啊!
后来人物名字叫出来,连翘才渐渐意识到,这是改编自小说《唐门虎子》中的一段——就是四十年前开启小说业新篇章的那部小说。
这个时候她依旧没有多想,只是回忆这段剧情,想起来是小说中某个唐家子弟战死沙场,然后妻子守节,还替他过继了一个族中兄弟的儿子,培养长大成人,指望继承他的志向。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所以只是回忆了一下就丢开手了。
这个时候听身边坐的女孩道:“要是能让我点戏就好了,我最想点《红翡翠》那几折戏!”
听到她这样说,连翘不由得对她侧目。《红翡翠》不是什么别的戏,正是她《江湖》中赌石篇章改编成的戏剧。中间内容充实,有好多折,就算是能让她点,恐怕也是不许点完的。
女孩说着转头看向连翘。用十分艳羡的语气道:“堂姐是苏州的,一定可以最及时地看到乔琏先生的小说吧?”
连翘的镇定差点挂不住!好不容易稳定下来,清了清嗓子,试探道:“怎么,你喜欢乔琏?”
这姑娘是连守信和连大太太最小的女儿,比连翘还小了两岁。众多堂亲、表亲中,连翘还比较愿意和她相处,至少她对于自己没有什么企图,显然连大太太没有交代她一定要做什么。
她和连翘就是正常的交往,有的时候连翘来连家请安什么的,两人玩一会儿,说一会儿话。不见得多亲密,却也彼此十分有分寸,算是连翘比较愿意交往的连家人之一了。
只听她回答:“这话问的多新鲜呐,如今又有谁不喜欢乔琏先生?”
显然对方是个小迷妹,而且对如今京城里读者对‘乔琏’的了解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一下就察觉到了最近京城这边乔琏成了一个大热点,此时说出这个话,倒是颇为炫耀。
虽然知道这是粉丝带着厚厚的滤镜看自己,实际上哪有那么夸张!却也不免因为这种粉丝滤镜而美滋滋。没办法,人类就是这样渴望得到赞赏,希望达成成就的动物,连翘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却也难以免俗。
连翘这是低头笑了笑,并不做什么评价。对方却接着抱怨:“其实我最爱的还是最新出来的《鸳鸯蝴蝶剑》,在京城这边有书社专门印刷,然而还是比报纸出的迟了很多。”
确实是自己的粉,这样想着连翘就觉得十分有意思。
轻轻松松看戏,偶尔觉得无聊的很,就竖起耳朵听亭子里那一桌在说什么。多是一些琐事,不过偶尔也暗藏一些交锋,连翘在一旁听着,露出一丝玩味的表情。虽然已经知道连家并不简单了,但是这样如同电视剧中的撕逼,还有让她有了一种古怪的感觉。
“...说起来这一出《玉阳关》也是一段佳话了,虽然是过继的儿子,可将来也是不辱没家门的好男儿——更重要的是会供养‘母亲’,将来又能在坟前给那死的早的‘爹’供应香火,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说这话的是连守理媳妇,说完之后笑眯眯地看着吴美娘。
连翘这个时候还是没有多想,说白了她看了不少宅斗小说,可是那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真的面对一个真实的宅斗场面,她又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是相当迟钝的。
相比之下,一直周旋在各色人等中的吴美娘就比连翘敏锐多了。从一开始就觉得不对劲,而事情到了连守理老婆说出那样完全就是明示的话,她彻底明白了过来。
对方想要给连守诚过继!
想到有这个可能,吴美娘一时又急又气!她心里很清楚,对方有这样的暗示,肯定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可怜吴美娘和连翘,想要给吴美娘找个老来倚靠,给连翘找个将来能撑腰的哥哥。
对方图谋的东西其实很容易猜测——过继给已经死去的连守诚有什么好处?那当然是继承家中的家业。想到这里,吴美娘其实是有些暗恨自己这一路对待连家人实在是太大方了!
大方本身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财不可露白’。她显露了富贵,自然惹来看这些不好相与的‘亲戚’们的觊觎。
吴美娘没办法向这些人解释自家的钱其实不多,至少由连守诚留下来的钱并不多这个事实,钱都是连翘挣的,只能抿着嘴道:“这件事恐怕难以答应。”
连守理的老婆却一改之前的温吞,咄咄逼人起来,眉毛一挑,道:“二嫂这是说的什么话!这难道不是为你好,不然你将来靠谁?这难道不是为了二哥好,不然将来恐怕烧香的人都没有呢!”
吴美娘忍下心中的不满与烦闷,直接道:“我的事情四弟妹不用着急,我嫁到连家的时候是带着嫁妆的,这些年经营有道,别的不说,至少给自己养老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