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农)——黄姜
时间:2019-10-18 08:45:53

  夏五斤想了一路,最后决定就依着姜秾的叫法,把本是宫廷贡品山珍的槐莪,叫成平菇。
  夏五斤把当初心中陡然升起的熊熊野望,给压了下去。
  然而,即便是平菇,也因其肥厚鲜嫩的绝佳品相,而卖了一个好价钱。
  野外采的蘑菇,哪有菇房里栽培出来的鲜嫩干净?像是蘑菇这种山珍之所以多是收购干货,虽主要是鲜蘑不便运输,也未必没有品相不好的缘故。
  虽然他们卖出的新鲜平菇同样不便运输,但只来太白县收山货的商人,就能将这些鲜蘑消耗了。更何况,只是小宗鲜蘑运输,是没有问题的,权贵富豪想要什么总是能想到办法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不也不便运输吗,不还照样从南运到北?
  十二斤鲜蘑,‘袁屋杂货’给了六百文钱收去,一斤五十文钱,麦子市价一斤十文钱,平菇的价格相当于麦子的五倍。这是平菇的价格,还不是槐莪的价格。
  寻常干蘑一斤一百至两百文不等,大体上十斤鲜蘑能得一斤干蘑,这次新鲜平菇一斤五十文,算得上可观且厚道了。
  虽然有周翠娘这个大人在,可袁老板客气地与她招呼过后,还是与夏五斤说话,“夏小子,这次从哪里采来这些好菇呢?”
  夏五斤与袁老板相熟,这人精明逐利却守信,讲究个求财有度,比如这次五十文一斤的价格――袁屋杂货肯定是有赚头的,这是他能与袁屋杂货打交道这么久的原因。
  尽管如此,夏五斤依旧不打算将栽培蘑菇的事细说出来,“小子我运气好,在玉皇山里找到了一处潮湿肥沃的好地方,只要不遇见大旱,即便不是在雨后的日子里,也照样有蘑菇可采!”
  袁老板闻言眼神一亮,这样肥厚水灵且润白鲜嫩的绝佳品相的鲜蘑,竟是能常采常买!
  袁老板目光在夏五斤身后跟着的周翠娘脸上转了一圈,又转到笑嘻嘻的夏五斤身上,不去深究他话中真假各有几分,这小子以前每次都能卖出那么多干蘑,还会没点秘密或猫腻?
  不过他对探究别人的秘密,一般是没有兴趣的,他只做个收购山珍野货的杂货铺老板,有货就收,不管旁的。
  袁老板:“夏小子最近运道旺,是好事呢,老头儿我可得抓紧机会,沾一沾夏小子你的好运道!不知夏小子可否给老头儿我,一个沾你好运道的机会呢?”
  夏五斤这些年混迹县城,见过不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他也学到了些。
  “袁老板愿意沾小子我这点微末的一时好运,我是再乐意不过的!毕竟谁沾谁好运,还不知道呢!”
  袁老板被夏五斤尚显稚嫩的圆滑逗笑,不过小小年纪就有这般表现,已经是不错了。“哈哈哈!那夏小子,以后你再采了这样的鲜蘑,可都得卖到我袁屋杂货来啊,我们互相沾沾好运。”
  夏五斤自然答应,“一定一定!我卖了这么的山珍野货,一直觉得就袁屋杂货最厚道,又与袁老板您最熟,小子以后定然还是要把货卖到袁老板这里来的。”
  袁屋杂货,给价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最稳定的。别家杂货铺会有淡旺季之分,据此大幅提价或压价,袁屋杂货却总是将收购价格,保持在稳定的中上游,且从不拒收,有多少收多少,并不怕压货。这说明袁屋杂货的资财之雄厚。
  而且据说它背景也很深厚,背后的靠山是袁家,那个昭朝首富袁家。传言不知真假,但夏五斤确实没听说过县衙那帮子人,去找袁屋杂货的麻烦。
  他们栽培蘑菇成功,现在的平菇,以及之后的香菇,采收时间和数量都会趋于稳定,找一个给价稳定、稳定收买的杂货铺,非常重要。他可不想走街串巷去叫卖,那太费时间和精力了,不划算得很。
  都不是无所事事的闲人,卖了蘑菇、付完钱,袁老板没再与夏五斤多唠嗑,只简单话别后,就转身忙事情了。周翠娘和夏五斤也出了门,去做早先说好的事情。
  卖平菇得的六百文钱,由周翠娘仔细收着,一路小心翼翼,生怕没揣牢丢了,或被偷了或被抢了。
  两人之后去做的事情,是昨儿傍晚就已经商议好了的。从今天卖得的钱里拿出一百文来,首先支付上次赊欠的石灰的欠款,然后再买一两袋石灰回去,紧接着增加调配培养料时要用。
  周翠娘爽快地给了钱,并且顺便就把新买的石灰扛了回去,没让夏五斤去雇个力夫。
  傍晚时回到村里,姜家与夏家凑到一起,各家欢欢喜喜地分到二百五十文钱!
 
 
第16章 黄豆丰收
  晚上睡前,周翠娘将二百五十文钱,用麻绳串成两串半,又在黑暗中摩挲着数了两遍。
  数清了确定一文没少,这才掀开床上的草垫子,拿掉床板上的两块木板,又在露出来的床基座上拿掉两块泥砖以后,露出下面一个中空的四方空间。
  周翠娘郑重地把钱放进去,将床恢复原状。
  这是当初建房砌床时,夫妻两偷摸着专门留下的藏钱的地儿,里面除了刚放进去的两串半钱,还有之前的存款一串钱――即是一百文钱。以及,一根用布仔细包着的镀金铜簪,那是周翠娘唯一的首饰,也是她唯一剩下的嫁妆。
  加上前不久才收上来的几百斤麦子,就是目前姜家的全部钱粮动产了。
  姜家与村里绝多数人家一样,为了节省灯油,天黑后是轻易不点灯的。
  黑暗中,周翠娘的声音响起,“孩他爹,卖一趟平菇就分得了二百五十文钱,那只需要再去卖上三趟,不就能凑够你一两的‘代役银’了?到时就不用卖麦子了!”
  “嗯,好像是。”姜双五就是一个憨实的庄稼汉子,大字不识,也不太会算数。既然翠娘说只需要像今天这样,再卖三趟平菇就能凑够,那肯定就是了。
  “浓娃儿和五斤,还打算再多调配些培养料,做上几百个菌包,就能栽培出更多的平菇和香菇。或许不用再去卖三趟,就能凑够了!”周翠娘琢磨着,原本已经躺下了,一激动又一个打挺坐了起来!
  “或者还是卖三趟,之后却能卖更多趟得更多钱,如果代役银凑够了,就把钱攒下来!不,还是先扯几尺布头,把一家人的衣裳好好补一补,或者买上一匹布,给他们姐弟两做一身新衣服。”
  姜双五觉得他媳妇儿打算不错,“嗯,给两个小的做一身新衣服,也给你自己做一身。”
  黑暗中,周翠娘摇了摇头,又反悔道:“不,还是先把钱存着以防万一,万一明年夏天麦子的收成很好,再才把钱拿出来给姐弟两做新衣。如果不好,就要把钱拿去买粮食。”
  姜双五又觉得他家翠娘考虑得真周到,“嗯嗯,这样也很好。”
  周翠娘畅想了一会儿有钱以后要怎么用,然后就回归到现实,“我想得倒是很美,还是要确保蘑菇栽培,能一直像这次这样,才能卖钱、存钱,否则不过都是瞎想罢了。”
  姜双五连连应和,“是是,是这样。”
  他也不会鼓励一句,像是‘肯定能一直像这次这样,不会是瞎想’,又或是说一两个法子,以确保蘑菇栽培能一直像这次一样。
  周翠娘没好气地拍了身旁的姜双五一巴掌,“你就只会‘嗯嗯’、‘哦哦’还有‘是是’!”
  “嗯……翠娘你知道我这人笨得很,脑子不好使,但你尽管吩咐,我能做下力气的活儿,你说什么我做什么!”
  周翠娘也没指望这人能变得聪明,“你仍旧把力气都使到地里罢,其他事不用你操心!”
  周翠娘琢磨道:“栽培蘑菇这事,看着赚钱得很,浓娃儿和夏家五斤聪明是都聪明,但到底还是两小孩儿,不管是力气活儿还是琐碎杂事,没有大人帮忙怕是得累坏咯……
  田里庄稼是最重要的,你不能放下,不过在不是太忙的时候,我得放一放,去帮帮他们!”
  姜双五完全没有意见,“嗯嗯,田里的活儿有我兜底呢。翻耕麦地的事儿,我一个人再用上几天就行,你去帮浓娃儿就是了,等我忙完后,也去帮忙。”
  “嗯,就这样吧,我打明儿起,就多去帮忙栽培蘑菇的事了,这么赚钱的门路,可不能黄了!”
  实实在在地见着了钱,两家小孩合伙栽培蘑菇的事,就不再是小孩子的玩乐之举了。
  两家大人,不只是周翠娘,夏婶也重视了起来。
  第二天,周翠娘和夏婶两个母亲,跟在姜秾和夏五斤俩小后面,来到山下树林子里的菇房,看了他们栽培蘑菇的地方。
  结果眼前所见的菇房,与她们先前所想并不一样。
  两个小孩力气确实小,却懂得借势借力,在凹地处和树木间,搭起来的两间菇房,还真是像模像样的!
  姜秾和夏五斤带着两人,先是逛了刚为他们挣了钱的平菇菇房。
  利用凹陷地势挖建的平菇菇房内,墙面被挖成一阶一阶的台阶,上面是用三根树枝做的支架――代替后世的钢铁支架,其上倾斜放置着菌包。
  这样倾斜放置菌包,相比垂直堆放,出菇面积更大,产量相应也有所增加。
  菌包上由韧草捆绑出了菱形格,格子里露出培养料,料面上布满一层白色菌丝。
  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从这些菌丝上,再次长出肥厚鲜嫩的平菇来,继续为他们换来银钱。
  期间,主要是夏五斤负责详细地为两个大人讲解,有疏漏或谬误的地方,姜秾才再做补充。
  “……为防幼嫩的平菇染病,在养护时尽量要讲清洁爱干净。比如,在庄稼地里施了肥后,若是没有换衣清洁便到菇房里来做事,就有让平菇染病的风险。”
  已经长成的平菇问题不很大,主要是料面上的菌丝,害怕被破坏力强的细菌污染。
  周翠娘:“晓得了,这幼嫩平菇啊,就好比那刚出世的小婴孩儿,幼嫩纤弱,一不注意就会染病。”
  夏婶也默默点头,一遍边在心里默记姜秾说的养护平菇禁忌事项,记得牢牢的以后才不容易出错。
  之后,四人又去了香菇房。
  香菇房被借力建在几棵树之间,许多藤条在几根树之间穿插编织成网后,在网上搭盖上茅草树枝,成为房顶。
  房顶之下四面,把几捆杂草简单用细竹夹住,当成帘子,垂下以作遮挡。透光又透气,正好打造出了适合香菇生长的,光线和空气的环境。
  房内用藤条在几棵树之间,栓结了砍来的手腕粗细的小树干,做成放置香菇菌包的平台,现在有两层平台,等菌包增多后可以灵活增加层数。
  平台上,表面同样捆成菱格形状的香菇菌包,正按部就班地发育着,再过上个把月时间,约莫就要出菇了。虽然还没看见香菇影儿,更没见过香菇挣来的钱,可在场四人都对香菇有所期待。
  在两间菇房里都逛过,对于蘑菇栽培,周翠娘和夏婶在心里也有了个底,也都很赞成增加菌包数。
  “现在看来栽培蘑菇这事,费力气的地方确实不多,像之后增添菌包的时候,切割麦杆等,以及搅拌原料这些费力气的事,我就全包圆了!”周翠娘豪气干云道。
  夏婶也开口揽活:“我这幅破烂身子,虽不能像翠娘你这样做力气活,不过像养护蘑菇这样的轻省活儿,还是能做的。
  反正我平日在家没事,那我就来学学怎样养护这些菇吧。等我学妥当了,就接手五斤的养护这块的活儿。”
  夏婶想着她下地种田不行,这养护蘑菇的活要轻省不少,她定然能做的。
  若是之后栽培蘑菇挣钱稳定,那她就索性不管那两亩地了!秋播时随便撒点种子任它收多少呢,她就加入到栽培蘑菇里来,定然赚钱更多。
  这样一来,以后除了接种和调配培养料,还需要姜秾出手,去县城卖菇还要夏五斤跟着跑一趟,其余的活儿就都被两个大人分完了。
  栽培蘑菇是个赚钱的门路,大人们不管是出于不放心,还是不想小孩子太累,他们会接过手去做都很正常。
  姜秾和夏五斤俩小的,没什么不高兴的,还乐得清闲。
  ……
  平菇的第二茬,开始出菇时,‘种麦正当时’的秋分节气,将至。
  只等一场雨下来,又天晴之后,农民们就要倾巢出动,播撒小麦了。
  姜家早已经将五亩施了底肥的麦田翻耕完毕,并且已经把麦田晾晒了好些天,只等时机一到,就下地播撒小麦。
  姜家的邻居夏家,没有那劳力去翻耕麦田,就依先前的打算,到时随便撒上几斤麦种,来年夏天能有多少收成,都随老天爷高兴。
  不过,在播撒小麦之前,姜秾亲手刨坑点种的黄豆,率先迎来了大丰收!
  姜秾种的这片黄豆地,还不到两分地大小。就周翠娘一个人,用上小半个下午的时间,就能轻松收完。
  村里陈家媳妇人称陈婶的妇人,这天恰巧去林子里捡柴禾,回来时路过山脚姜家的这片黄豆地。
  陈婶看见周翠娘在收黄豆,就打了招呼,等她看清地里黄豆的样子后,立即惊呼出声:“姜婶,收黄豆呢?……唉哟!我天啊!这黄豆长得真好!豆荚又胖又长,里面得结了多少粒豆子啊?!”
  周翠娘此刻心里自豪得很,直起腰来,拿镰刀指点划拉一下这片不到两分地的黄豆地,笑哈哈道:
  “唉!对,收黄豆呢,陈婶捡柴禾回来啦?哈哈哈,长得是还不错哈,这一片黄豆啊,是我们家浓娃儿种的!
  起初我与她阿爹只当她种着作耍了,没做什么指望,中间也只她阿爹来浇了一挑水,之后便没再管它们了,没成想居然还长得不错!”
  陈婶索性放下肩上扛着的一捆柴禾,跳下黄豆地里随便扯了一个豆荚,掰开一看,赞叹艳羡不已:
  “唉哟!这个豆荚里居然有六粒豆子,每一粒还都又大又饱满!只有豌豆才能结出这粒数来哟,可是看大小,得抵得上两粒豌豆大了!唉哟,这再仔细一瞅,这片地里的豆荚,竟然都是这样的呢!”
  周翠娘早就知道会有好收成,可是如今见人这样惊讶羡慕,心里的高兴自豪依旧不减丝毫!
  “是呢,差不多都长这样儿!陈婶,你家今年种了黄豆没?收成怎么样啊”
  陈婶立即愁眉苦脸,长叹一口气:
  “唉嗨,可别说了,种倒是种了,可收成差得很!我家三根黄豆藤上的,怕还没你家这一根藤上长得多、长得好,藤上好些个空荚,豆粒吧也是又小又瘪。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