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计划栽培蘑菇,蘑菇菌包中的培养料配方,大体上已经确定,只等确定了栽培何种蘑菇,最后再进行微调。我今天就是来林子里转一转,看看应该栽培何种蘑菇。
我有极大把握,能栽培出大量蘑菇来,而村里面刚好你卖山货最在行,我邀请你与我合伙,愿意吗?”
夏五斤听完姜秾的话,虽然注意掩藏了神色,但如今的他到底尚且年轻,闻言眼睛微眯,神光流转间,就泄露出来几分危险与戒备……
然而姜秾在实验室里时,观察物理和化学反应时倒是格外灵敏,但在日常的察言观色方面,却迟钝得厉害,以前她从不需要去做这事,向来都是别人看她脸色。
姜秾没有察觉到夏五斤神色有异,看他一直没出言表态,还催促道:“和我合伙栽培蘑菇,卖的钱我们对半分,你看怎样?”
放在以前她以技术入股,都是她六成或七成,合作者四成或三成,考虑到现在交通不便、市场不成熟,她让了利,五五分成。
在姜秾静等他表态的神情下,夏五斤终于问道:“蘑菇菌包?培养料?”
栽培蘑菇,夏五斤当然明白,想来就跟种庄稼一样,与他正在做且做了两年多的事情,应该差不多。否则他一个半大孩子,又如何能捡到那么多蘑菇拿去卖?
不过,这邻居姜家的妹子,竟也知晓栽培蘑菇,恰好还要与他合伙,那还真是巧了啊……
莫非他最近的行径,在哪里有着他不知晓的漏洞?否则她又从哪里知道的消息,难不成是借照顾之便,从他娘嘴里撬出来的?
夏五斤心念电转之间的思索,姜秾当然是不知道的。
“蘑菇菌包,就是装着培养料的柱体物,蘑菇就长在上面。而培养料之于蘑菇,就相当于饭菜之于人,肥壤之于庄稼,培养料就是为了使蘑菇发育生长所调配的养料,由各种原料混合发酵而成。
具体由何混合、发酵多久,到时要根据栽培蘑菇的品种,与原料搜集的难易而定,大体就是些麦秸秆、麦壳、豆科、豆藤等。”
戒备与危险神色逐渐消失,夏五斤明白了。
面前这人并非是从哪儿知晓他在栽种蘑菇,因而扮笑面虎威胁他,想入伙分一杯羹。
蘑菇菌包,大概就相当于他收集来的长着蘑菇的腐朽树段。只是蘑菇能长在她所说‘蘑菇菌包’上?
想明白后,夏五斤就疑惑了,“蘑菇,不是长在朽木上的吗?”
姜秾:“你采摘蘑菇时,就没遇见过长在枯叶腐土间的?”
夏五斤在心底回想,他最初采蘑菇时见到朽木上长出蘑菇,立即就联想到在田里种庄稼。于是,他一旦见到长蘑菇的腐朽树段,就把它们砍一砍,再搬运并集中在一处,这样每次雨后就能采摘一次,比漫山遍野去采摘更快也更省事。且采摘到的更多,还能空出时间来,去找更多长着蘑菇的腐朽树段拖回来。
枯叶腐土间长蘑菇,他大约遇见过许多许多次,但都是随手采摘了就完事,他满心满眼都是去找更多长着蘑菇的腐朽树段,也没去深究原因。
夏五斤眼底神光大亮,“你话里意思是,蘑菇不仅仅只能长在朽木上,在土里也能长?”
姜秾:“就理论而言,土壤里也能长,只要蘑菇生长的各项条件都满足,别说土里,就是水里都能长蘑菇。
朽木上能长出蘑菇,在于朽木为蘑菇的生长提供了养料,而只要有了蘑菇的孢子、、就是种子,各项生长条件也满足,就能长出蘑菇。”
姜秾:“我能够调配满足蘑菇生长的培养料,以及制作蘑菇菌包,剩下就是寻找适合栽培的蘑菇种类。蘑菇一旦接种出菇,只生长个十来天就能收割,虽一批菌包只能收割五至六次,但只要菌包数量足够,产量便极为可观,若是能够尽数卖出,收益自然不少。怎么样,要与我合伙吗?”
姜秾再次提出合作邀约。
夏五斤是一个胆大的人,敢于打破规矩俗套,做在他人眼中惊世骇俗的事情,这也使得他在别人口中毁誉参半。
“好啊,我们合伙!”
夏五斤不仅胆大,他还奸猾心细。
他是这样想的,先答应下来,闲来无事时出点力便罢了,要他拿银钱出来是绝无可能的。如此一来,若果真能种出来蘑菇,那他这个村里卖山货的行家,负责去县城售卖也没什么,走上一趟或多或少总能赚上几个铜板。
若到时没能栽培出来蘑菇?他也不亏什么,他照样还用腐朽树段栽种蘑菇,不影响他什么。
夏五斤这人,此刻怀着能赚到钱更好、赚不到钱也不亏的心思,可有可无的没多高热情,自然不会将他在林子某处栽种蘑菇的事说出来,只是建议:
“久没下雨,如今林子里长不了蘑菇,不如等下过一场雨了再来?等到时各种各样的蘑菇都冒出来了,再来挑选采集适合栽培的蘑菇种子。”
姜秾想到她在这林子里转了这么久,确实只看见稀疏几朵蘑菇,同意道:
“嗯,好,既然这样,我们先准备好调配培养料的大致原料,以及装裹成菌包的材料。等下过一场雨,确定出栽培何种蘑菇之后,再对配方配比微调,然后调配出培养料,装裹成菌包,再播种孢子又或是接种菌丝。”
既然要等下一场雨后,才能确定出适合栽培的蘑菇,那今天也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姜秾说:“你还有事要做?若没事,我们就一起回去罢,路上边走边商量一下,调配培养料的原料等相关事情。”
夏五斤遇见姜秾时,正是查看完栽种的蘑菇后的回途中,现在也没事要做,就欣然应允:“好啊,一起回去吧。”
一路上,姜秾将早已琢磨好的培养料原料和夏五斤说了,主料有麦秸秆、麦壳、黄豆藤和黄豆壳等,辅料有石灰和人禽粪肥。这些原料都经由姜秾仔细考量过的,既能为蘑菇生长提供碳氮磷等元素,也易于获取。
唯有石灰需要费点力,但对夏五斤来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他在县里恰好有一个在县衙当差的底层皂吏的好友,能接触到修缮官衙城墙的原材料,搞点石灰出来再容易不过。
夏五斤顶着一张明朗正派的脸,拍着胸脯:“搞来石灰的事情,就放心交给我罢!”
培养料原料搞定,接下来就是确定出把培养料装裹成菌包的原材料。
像后世常用的可降解塑料纸,现在肯定是没有的,不过能装裹严实的塑料纸,也并非是必需的。
如果不是为了便于摆放,使培养料肥力更持久,减少感染病变概率,就是把培养料直接摊在什么席子上,也照样能种出蘑菇。
装裹菌包的原材料,割些能编织缠绕的韧草代替就行。
两人回去的一路上,将培养料的原料以及装裹成菌包的材料,都确定了出来,并商量好了怎样获取,以及如何做准备。
经过一路仔细深入的商量,夏五斤最初热情不高可有可无的心思,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竟生出一种感觉:
或许真能赚到些银钱呢?
……
之后的几天里,姜秾和夏五斤两人,时不时就碰头凑在一块儿,叽叽咕咕商量着些什么!然后就扛着薅锄和挖锄,担着箩筐,手拿镰刀进进出出。
接着,又从去年码起的麦秆垛里抱走几捆麦秆,刨走一两筐堆在后院屋檐下的麦壳,寻摸小半桶粪肥……行迹奇奇怪怪的!
周翠娘要不是忙着筛选出交纳‘夏税’的麦子,她非得找个时候好好问问女儿,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
不过很不凑巧,阴差阳错下周翠娘总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时候,一旦想起来了总只能暂时搁置:等我忙完嘚!
终于赶在一场大雨前,将准备好纳夏税的麦子交给了温宁村村长葛贡士,并在天气放晴后,凑了一群人赶紧护送到县衙交上了!
周翠娘终于闲下来后,姜秾他们又已经没了动静。
于是周翠娘只事后问了一句,“姜浓,你先前和隔壁的五斤,你俩在忙窜些什么呢?”
姜秾虽然觉得这次蘑菇栽培,成功可能性极大,但若到时直接将种出的新鲜蘑菇,交给她煮汤、素炒、凉拌,不是更好、更有惊喜感?
“没忙窜什么,就是没事乱窜玩耍。”
周翠娘也想不出两个半大孩子凑一起,除了乱窜玩耍外,还能做甚么正经事,“你也这么大了,不要总没个定性到处乱窜,先前那段时间你照看弟弟、洗衣打扫,做得很好,这次就不多说你了,以后可得收收性子。”
周翠娘在对待家人时,用‘刀子嘴豆腐心’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姜秾从她的念叨里,从来只听出她的好心好意,也就不在意地任她念叨了。“嗯,晓得了,我之后就会开始做一件正事。”
对女儿口中所说‘一件正事’,周翠娘并未放在心上,半大孩子嘛,时常会说些令大人发笑的话,随便听听就是了不用在意。
姜秾不知道周翠娘心中的不在意,也就不能充当教育家,去批判她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
反正在她这里,她已经和她的监护人打过招呼,并得到默认,之后她就只管放手去做事就是了。
姜秾在周翠娘那儿‘报备’的正事,就是沤制有机肥。她并没因为栽培蘑菇,而忘了这一件顶重要的正事。
按周翠娘的说法,蘑菇又不是正经粮食,哪有主粮丰收重要?
姜秾觉得这说法有些道理,在封建农耕社会的现在,粮食产量看老天爷脸色,如果关中平原上再遭一次大旱,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物资流通滞塞的情况下,是否能用合适的价格买到足够粮食?几乎不能。
那么,她全部精力都用去栽培蘑菇,就是赚再多钱,天灾一来,照样是一个饿肚子的下场。
铜板、银子或金子,虽然很有用,但不能吃。麦子丰收家有余粮,比家有余钱更加保险,粮食才是硬通货!
姜秾的打算是,加紧沤制有机肥,在秋耕前施一次底肥。
第11章 镰刀的妙用
姜秾个人觉得,现下这个情况,有机肥沤制的难点,就在于配料腐烂发酵的效率和质量,这也是她一直头疼的。
没有加快发酵的反应炉和催化剂也就罢了,若是整捆整根的原料(肥源)都不能切碎,发酵时间将会大大拉长。秋耕之前倒是应该不至于施不上底肥,可发酵出的有机肥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
就如姜秾先前所了解的那样,如今别说没有粉碎机器,村里便是连牛驴畜力都没有,做任何事都全靠人的一把子劳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后世所用那样的粉碎机器,那就利用现有条件制造出机器来!
也不去奢想能将原材料粉碎成粉末,只求能轻松将麦秸秆、豆藤、青草等切得细碎,不必拿一把菜刀或柴刀去‘嘿咻嘿咻’地一点一点刀剁。
至于如何带动机器,借用自然界的风力或水力,再不济就肩拉、脚踏或手摇。
制造一架机器,只要知晓其内外结构,并能精确造出各部件,最后成功组装起来,这些都能做到,这事也就不难了。
知晓结构和尺寸精确,这两者都难不到姜秾。
于是,白天家里的两个大人下地劳作去后,在家看家的姜秾,就拿一把镰刀来劈劈砍砍起来。
如此两天后,一架手摇式切割机,也就做出来并组装好了。与后世新世纪初农村常用的老式手摇猪草机,神似无比。
差别只在于主体全是木制,底座、手柄、齿轮和喂料槽全都是木制的,只除了起最主要的切割作用的刀片……
刀片这最重要的部件,倒是把姜秾难住了一瞬。
别说精钢刀片根本就没有,就连寻常的生铁刀片,都要花上不少钱去县里铁匠铺预定。姜秾身无分文,也不想为还没见着影的有机肥,去找周翠娘要钱打刀片。主要还是因为肯定要不着,家里没有余钱,周翠娘舍不得给的。
于是,姜秾就一物多用,把一直在用的镰刀给装在了机器上,代替刀片起着切割作用,摇动手柄就能轻松切碎原料。
姜秾之前在调配蘑菇培养料期间,刀剁麦秆儿和豆藤时,就与夏五斤说过,她要造一个切割培养料原料省力的机器出来,否则日后量大起来了,忙不过来,也还很累人。
因此,姜秾组装这架手摇切割机时,夏五斤特地现场观摩了,组装好了进行试验,短短一刻钟时间,就轻松将两大捆麦秆切得细碎!
观摩完毕,夏五斤嘴中夸赞姜秾手巧的同时,心里却生出一丝莫名地担忧……
手摇式切割机大功告成,姜秾面上不太显形,心里可满满都是自豪与喜悦。
从22世纪到这里后,屡战屡败,如今终于在顺利开展蘑菇栽培计划后,又成功了一次,她的自信重新建立并充盈起来了。
简言之,姜秾膨胀了!哪里会想起来担忧?根本不明白需要担忧什么!
傍晚时候,周翠娘与姜双五从地里回来后发生的事情,证明夏五斤那一丝莫名担忧,并非是杞人忧天。
姜家夫妻两傍晚回到家,姜双五绕着墙边屋檐下的那一个木架子走了两圈,仔细看过,又上手摇了两下,一向少言寡语的姜家男主人,自然什么都没说。
周翠娘就不一样了,同样仔细看过后,目光锋利得像正装在切割机上那把镰刀刀锋!一转头,锋利目光就极准地剜在了姜秾身上!
姜秾:“……”
这场景,好似有些熟悉。
果然,周翠娘高声道:“姜浓!你自己说,你才乖巧几天?!你给我说说,说不出来今天一顿打你是躲不过了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希望孩子能自觉明白他错在哪里,但大多时候孩子是不明白的,甚至觉得大人发火很是莫名其妙。
此刻的姜秾,就是这样一个受家长教育灵魂年龄快三十岁的孩子:“……”
满脸懵逼的姜秾,只得沉默以对。
接着,周翠娘揭晓了姜秾错在何处,“那可是家里仅有的一把镰刀,一把要两百文钱的镰刀!你就给我糟蹋在了那玩意儿上?以后用什么砍柴割麦?”
在姜秾回答之前,姜双五首先弱气开口:“虽然镰刀被装在、、那玩意上了,但看着并没有没坏,拆下来装上刀柄照旧能用,翠娘你也不必这么生气……”
“哈?!不必生气?照我说,你们父女两是一个德性,平时一棍子打不出个屁来,暗地里就蔫坏蔫的!镰刀确实没坏,装上刀柄照样用,但那刀是随便能玩的吗?万一割到哪了,又或是砍到哪了,怎么得了?小孩子不知道轻重,你一个大人也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