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红楼前传当丫鬟——牛奶花卷
时间:2020-04-21 09:17:30

 
  张柔感觉脑壳疼,“赵嬷嬷,你算出来了么?”
 
  赵嬷嬷有些窘迫的摇摇头,“数一多我就有些算不明白。”
 
  张柔有些不解,“那你之前不去集市买东西么?”
 
  赵嬷嬷点头,“自然是去的。不过要买大件,孩他爹肯定跟着。平时我买的东西,很少有超过十文钱的。”
 
  张柔听明白了,这就是在告诉她,她只会算十以内加减法么。
 
  脑壳疼!
 
  “翡翠,你会数数,能数到多少?”这好歹有点基础,而且记性不差,没听她说么,她看到她爹买五个包子,花了十文钱,就记住了。
 
  翡翠微微低着头,“奴婢能数到二十呢。”
 
  张柔还算满意,又问一直没出声的碧玉,“碧玉,你呢?”
 
  碧玉语带慌乱,“奴…奴婢能数到五。”
 
  张柔牙疼,数到五还需要用这么不肯定的语气么。“翡翠,交给你个任务,回去教赵嬷嬷、碧玉、琉璃,务必都得会数到二十。”
 
  摆摆手,让三人出去了。
 
  “娘,我不放心将包子铺交给她们啊。”她怕钱没了。
 
  桂花婶倒是沉得住气,“反正咱们不是要买新奴婢的么,就问问有没有识数的就是。”
 
  “哎…”识数的肯定有,但是贵啊。
 
  这样一来,成本也增加了。
 
  而且三个人看店,总是一人收钱,这也不合适,说不定会生出其他事端的。
 
  “我再想想。”张柔刚才是有些灵感的。
 
  她可以从翡翠记忆力下手,也不知道成不成。
 
  回头试试吧。
 
  “快吃饭吧,这做生意需要的东西多着呢,咱们慢慢来就是。”桂花婶给张柔夹了口菜。
 
  张柔想想也是,大铁锅得找铁匠铺定制,还有蒸屉也得买。家里那个她们自己还得用,且层数太少了。
 
  她准备去买那种小圆蒸屉,然后可以一次性蒸十几层的那种。
 
  慢慢来吧,以她和桂花婶手里的银钱,就是什么也不做,吃个十来年也是没问题的。
 
  想通了,气自然就顺了,“娘,你也吃。看来赵嬷嬷是个受教的,花椒不放那么多了。”
 
  “她学的挺快,下次再教她几个菜。”对于赵嬷嬷,桂花婶是很满意的。
 
  至于不会数数,她并不在意,哪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我是不打算让赵嬷嬷去包子卤肉铺的,我想把她培养成内管家。”桂花婶也是在给张柔交底儿。
 
  “那我就重点培养翡翠吧。”桂花婶要培养内管家,她干脆培养个女强人。
 
  哈哈…很有挑战的任务呢。
 
  培养女强人的第一步,先教她数一百个数。
 
 第273章 买东西
 
  第二百七十三章
 
  之后三天,桂花婶天天带着张柔出府。
 
  做了不少事,花了不少钱,买了不少物件还买了两个奴婢。
 
  第一天上午,她们去了京郊采石场,去买药碾子了,价格不贵,才四十五文。
 
  娘俩都觉得好不容易来一趟,就又买了几样。
 
  张柔曾经惦记的石磨,买了。
 
  这个比较贵,要一两二钱银。
 
  还买了个大石臼,用来砸调料的,比如桂皮。
 
  张柔还买了两个石碗,准备回去做改良版石锅拌饭。
 
  做石锅拌饭别的倒是好说,只不过买不着韩式大酱,所以只能是改良版的。
 
  两个石碗才十文钱。
 
  便宜的有些吓人。
 
  张柔有些不解,就问桂花婶。
 
  桂花婶倒还真知道,原来京郊有处更大的采石场,是属于官府的,在那里采石的人都是罪大恶极之徒。
 
  他们是没有工钱的,所以那处采石场往外卖东西就格外便宜,其他的采石场想要生存,也只能把价格降下来。
 
  张柔明白了,官府横插一脚,最后受益的是老百姓。
 
  也算是好事吧。
 
  石器一口气买齐全了,不过怎么运回去是个大问题。
 
  主要问题出在石磨上,太沉了。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先送她们娘俩回去,把除了石磨的几件石器都带回去。
 
  之后赵师傅单独过来拉石磨。
 
  而且为了不累到黑风,还要分两趟。
 
  就这样,都晚上了,才把石磨拉回来。
 
  之后是更麻烦的安装,主要是石磨太沉了。
 
  底座还好,安装上面的石盘的时候特别麻烦,得抬起来,还得对齐。
 
  除了琉璃,剩下的人都上了,都累出汗了,总算安上了。
 
  说实话,张柔都有些后悔了。
 
  第一天下午,她们娘俩坐顺风车(第二次去拉石磨)到了集市。
 
  娘俩又分别去不同的药房和干货店买了不少桂皮和香叶。
 
  这是桂花婶的意思,她要囤积一批香料,害怕万一断货。
 
  按照桂花婶的说法,这做吃的最怕突然变了口味,熟客都会不满意的。
 
  之后娘俩是雇了辆马车回来的。
 
  第二天上午去找黑豆酱油,仍然无果,下午她们又去南区的牲畜集市买了头怀孕羊。
 
  她们也不会挑,最后桂花婶给看场子的人塞了钱,让他帮忙挑的。
 
  看着挺精神的。
 
  价格也不便宜,要二两银子。
 
  第三天,再找黑豆酱油,仍然没有找到。
 
  桂花婶带着张柔去了王伢人那里,买了两个会算数的奴婢,花了五十两整。
 
  之所以如此贵,是因为这两人是“家生子”,规矩顶顶好,模样不差,能力更是不差。
 
  桂花婶满意两人的技能,但是有些事却是要问清楚的,例如被发卖的原因。
 
  家生子如果不是犯了大错,很少被发卖的。
 
  她们可不想买个祸根回家。
 
  王伢人也没隐瞒,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她们所在的官家犯事了,主子被贬流放了,所以奴仆、家产都卖了。
 
  这样的奴仆是不愁卖的,她就接手了几个,因为倒手就能挣一笔。
 
  张柔还是有些不放心,因为看发型,她们应该已经婚配了,她们家人、丈夫、儿女呢?
 
  王伢人索性让她们自己说。
 
  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名字叫做梓眉,今年二十三岁,父母已经不在了,有个哥哥,他们一家被发卖到外地了,具体在哪也不知道。她的丈夫因为她一直不能生育,和她和离了。
 
  另外一个叫做籽芯,今年二十一岁,是自梳女,也是无父无母。
 
  娘俩商量了下,也就决定买下两人了。
 
  张柔做下决定,不是看着她们可怜,人伢子那里都是这样的,她可怜不过来的。
 
  她觉得像两人这样的,无牵无挂的,只要她诚心以待,她们起二心的几率会小很多。
 
  对!就是出于这么功利的目的才将两人买下的。
 
  当然两人认字(不多)还会算数,也起了决定性作用。
 
  娘俩买了人,然后轻车熟路给两人买了一些东西。
 
  布料、棉花、水壶、茶杯都不用买,家里都有,只买木盆、浴桶、饭桌、扫帚、马桶…这些。
 
  也把两人安排在门房,赵家两口子挪到第一间,翡翠她们三姐妹第二间,把第三间让给她们俩。
 
  正院也没地方了,东厢房是仓库,西厢房要改成大锅灶,用来做卤肉。
 
  张柔一边记账一边和桂花婶说话,“要不以后挣钱买更大的房子,要不就暂时别买奴婢了,咱家没地儿住了。”
 
  看着三天花的钱,有些苦脸,也不是太多,可是都是往外出的,一文也没往里进的,这就很闹心了。
 
  “你不是还要开二十家包子铺么?”桂花婶还记得某人吹的牛呢,现在却是不让买奴婢了,那怎么开。
 
  连锁包子卤肉店,她记得呢,“咱们稳扎稳打,先把第一家开顺当了再说。主要得挣了钱,然后可以买房子嘛,这样的房子咱们买不起,不是还可以买二三百两的,到时候让奴婢去那里住好了。”
 
  桂花婶就笑了,“就你鬼主意多。那个黑豆酱油不找了,明天咱们去南区杂货店买大酱和酱油,顺便买蒸笼和木桶。还得去铁匠铺定制两口大铁锅。”
 
  张柔捂脸,一脸的肉疼,“又得花钱。”
 
  桂花婶笑的不行,“现在花钱还不是为了以后挣更多的钱嘛。”
 
  张柔蔫了吧唧,不过桂花婶这话也有道理。
 
  这时候赵嬷嬷通报了一声,进来了,“夫人、小姐,那两人梳洗完了,我给带来了。”
 
  张柔坐正了,“让她们进来吧。”
 
  总要有一些仪式感的。
 
  两人进屋,也没四处乱瞄,直接跪拜行礼,一看就是懂规矩的。
 
  桂花婶和张柔很是满意。
 
  “进了我们张府,规矩不多,只需要衷心肯干,别乱嚼舌根就可以了。我给你们起个新名字吧,你叫珍珠。”张柔指了年纪大的那位,还剩一个,“你就叫碧玺吧。”心里有些苦恼,以后奴婢多了,珠宝不够用了。
 
  两人再次跪拜谢恩。
 
  仪式成,以后张府的奴婢又多了两人。
 
 第274章 以退为进
 
  第二百七十四章
 
  桂花婶很是欣慰的看着张柔,以后家里更多的事情她都可以放心的交给女儿来办了,以后怕不是也能当个悠闲的富家老太太。
 
  张柔让两人起来了,还在问话,进一步摸摸底儿,在王伢人那,只知道她们认字会算数,“你们还会别的么,厨艺?女红?会不会看秤?”
 
  前头两个还正常,可是看秤有些怪异,张柔也是知道的,但是秤卤肉一定会用到的。
 
  两人只是惊讶了一下子,珍珠就福礼回答,“回夫人、小姐,简单的厨艺我是会的,女红不错。”掏出一块手帕,“这是我自己绣的。秤…没摸过,并不会。”
 
  张柔接过手帕,直接转交桂花婶了,她就一外行。
 
  桂花婶仔细看了,很是满意,“绣工很好。你以前在针线房工作?”
 
  “回夫人,奴婢是姨娘院子的大丫鬟,替姨娘管内务的。”珍珠原来是大丫鬟呢。
 
  张柔和桂花婶对视一眼,两人都很满意。“那碧玺你呢?”
 
  “回夫人、小姐,奴婢厨艺不差,我在厨房待了三年,之后才去的少夫人院子,我是二等丫鬟,主要负责少夫人的饮食,女红一般,也不会看秤。”碧玺恭敬的回答着。
 
  张柔更满意了,碧玺跟她的经历有些像呢,“好了,你们下去把新衣服做了,再给自己做副铺盖。要有空闲时间,教教赵嬷嬷还有她三个女儿算数。下去休息吧。”
 
  将人打发下去了,张柔扭身去看桂花婶,看到她正在沉思,“干娘,你在想什么?”
 
  桂花婶面露纠结,“我在考虑一个问题。如果珍珠厨艺不好,我是不是应该把她留在府里,培养成内管家,毕竟她之前也是管理内务的,肯定是得心应手。”
 
  桂花婶这么一说,张柔也在考虑,“而且珍珠的规矩要更好,她的针线也不差。这都是优点,缺点也有,不会种园子,而且赵嬷嬷不在,她和赵师傅在前院会不会不方便。”
 
  真的是,各有利弊。
 
  听张柔这么一说,桂花婶更纠结了。
 
  “娘,船到桥边自然直。”所以别纠结了,“咱们明天还得买一杆秤,另外白面也要买一些。秤我会一点,和买秤的学学,问题就不大了,回来我亲自教她们。”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