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红楼前传当丫鬟——牛奶花卷
时间:2020-04-21 09:17:30

 
  桂花婶愣了下,点头,“做娘的哪有不希望闺女过好日子的。”
 
  张柔夸张松口气,“那我就跟您说实话了吧。我搞不来婆媳关系的,我要找个没婆婆的,而且男的要巨巨巨好看。当然能入赘更好。”
 
  好吧,她就这点要求,让桂花婶寻摸去吧。
 
  没婆婆一点大概不算难,但是巨巨巨好看的男的不好找吧,所以不急哒,慢慢来。
 
  最好找个十年八年的。
 
  桂花婶头疼,“这男的好吃的也不能当饭吃。”
 
  这个观点必须不能同意呀,“娘,你说咱们辛辛苦苦挣钱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保证咱们有饭吃有衣穿。既然我的能力已经达到这个地步了,我为什么不找一个称心如意的,长的秀色可餐,看着就能多吃半碗饭,我就喜欢长得好看的。长得太丑的,辣眼睛。”
 
  桂花婶气的想拍人,这臭丫头什么时候学会以貌取人了。
 
  张柔还振振有词呢,“那就只允许男的好色呀,你看那有钱的男的谁不三妻四妾的,还说什么娶妻娶贤,纳妾纳色。以后我不比那些男的挣得少,我就要一个好看的,这也不行的。”
 
  委屈脸。
 
  桂花婶揉着太阳穴,看这样子是掰不过来了。
 
  可去哪找那么好看的男人,而且这男人太好看也花心啊。
 
  还好,柔儿还小,可以慢慢找找。
 
  好像上次吴老爷子说他孙子长的不赖,也不知道有多好看。
 
  张柔看桂花婶的表情,就知道被她拐带歪了,她还使了个小心机呢,只说巨巨巨好看,到底多好看,也没给个具体标准,所以到时候真找到那么一个人了,她只说不够好看就可以啦!
 
  不过这个话题还是太危险,万一桂花婶反应过来了呢,赶紧转移话题,“娘,现在一口鲜珍珠也能扛起来了,咱们也不用总去了,对手也被咱们挤兑不干了,高手寂寞啊!”这两天她天天去后园子摘菜,可也不能总摘菜吧。
 
  还得找点事儿干。
 
  桂花婶瞪她,“又想折腾什么?”
 
  张柔早就想做的事,“买房子!有了房子要是有中意的奴仆就可以买了,不担心没地方放。”
 
  桂花婶哼,“有了房子再买了人,然后再去找商铺开二店是不是?”
 
  “也不是不可以啊,反正配料都是现成的,口味也是经过验证的,肯定会成功的。”复制粘贴又不太费事儿。
 
  关键是挣钱啊,一家一口鲜一个月挣小一百两,要是多几家,她就是名副其实的富婆啦!
 
 第292章 想买邻居房
 
  第二百九十二章
 
  说到买房子,桂花婶也有些意动,“买房子也不是不行,可是我手头也就不到一百两银了,如果还想买家里这样的房子,就得卖东西了。”
 
  张柔赶紧摆手,“娘,你那钱是给你零花的,现在我管家,当然我凑钱了。”
 
  不过她想到一件事,好像她忘记了给桂花婶和自己发月例,虽然对她来说,不过从左手倒右手,但是桂花婶得每月都有收入啊,张柔把这事记下。
 
  “其实我不用怎么凑,我也没打算买太好的。在北区挨着西区这片买,买个普通一进的,也就四百多两的事,我手里现银有五百多两呢。关键找房子还需要时间,咱们一口鲜每日还有进账呢,肯定不用卖东西。”她也不舍得卖。
 
  当日从国公府出来的比较突然,两人也没来得及把东西送入事先商量好转移财产的当铺和房子,幸运的是主子们看不上她们那点东西,也没检查。
 
  所以两人手里现银也就二千余两的样子。
 
  这些银钱有一些是桂花婶之前的积蓄,但是并不多,后来和王嬷嬷做茶楼生意,每月差不多十两的分红,一连分了好几年,着实让她们挣了一笔。
 
  还有一些来自于和程嬷嬷的交换,用方子换了好东西,后来大部分也都换了银钱。
 
  大头还是来自于老夫人的赏赐。
 
  特别是一些老旧沉重的黄金首饰,她们有换一部分,换成翡翠和银票了。
 
  这钱里当然也有她们的月例,只不过比例特别小罢了。
 
  “那你的意思第二家铺子不会离一口鲜太远了?”北区离她们这里也不算远。
 
  “对,不会特别远,这边平民还是很富裕的,多开几家包子铺也容得下。”这样也方便她们巡视。
 
  桂花婶发现,对于做生意她没女儿有想法,以后也会尽量以柔儿为主。“你定主意就好。”
 
  “放心娘,我肯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做的。”张柔保证不会冒进。
 
  桂花婶抬眼看了圈屋子,“说到买房子,我更希望能把旁边的房子买了,到时候两家打通,这房子绝对够住了。”
 
  “我也想啊,不过有点难度。”其实住了这么长时间,加上有心探底儿,左右邻居是什么人,她们还是知道的。
 
  左边这位是位大商家,应该是布商,专门做丝绸生意的,并不在京城常住,府里住的应该也是一位姨娘或者是外室。
 
  所以这么长时间,她们没表示,人家也一点信儿也没有。
 
  不过这也符合母女俩的意愿。
 
  再说右边的,男主子是一位老举人老爷,这辈子已经是仕途无望了,不过以言情书网自居,想来是不愿意和她们这些商户为伍的。
 
  现在桂花婶和张柔还是普通平民,不过随着包子铺越来越多,收入超过某个额度,她们就会被划入商户了。
 
  还好熙朝鼓励经商,虽说还是“士农工商”,但是不禁止商人穿绸衣,也不禁止商人子第考科举。
 
  所以京城很多普通百姓都靠做小生意过活儿。
 
  “想让左边这家卖房子,一是做生意亏了,再不就是人家换更大的房子。不管哪个,咱们都得等。倒是右边这家,可以操作操作。”右边这家别看是举人,但在京城,老举人真不是特别稀罕。
 
  张柔所说的操作,也不是玩阴招儿。
 
  而是右边儿老举人儿孙众多,房子根本不够住了,他们或是换大房子或是分家。
 
  一两年内肯定会有变动。
 
  张柔当然希望他们家会卖房子,然后再去别处买大房子。
 
  这样她就有希望买下房子了。
 
  当然她更希望能等等,容她再挣一两年钱的。
 
  娘俩在这惦记别人的房子,不知道有人也在惦记她们的房子。
 
  木举人府(张柔的右邻居)。
 
  一位中年妇女坐在椅子上,小声的问身前的奴婢,“可打听清楚了。”
 
  奴婢回答的更小声,“回二夫人,奴婢最近一直盯着呢,没有看到有男人从张府出来,除了赶马车的是个男的,每次都是那对母女俩上马车,奴婢跟着那府里的奴仆,发现她们开了一家包子铺,叫做一口鲜,生意不错,客人也挺多的。”
 
  二夫人撇撇嘴,表情很是不屑,“要不是为了房子,我才看不上她们呢。”
 
  看到奴婢吞吞吐吐的,“你还查到什么,速速说来。”二夫人催促道。
 
  “奴婢听一些客人闲聊,说是掌柜的手段了得,挤兑一家饭馆生生不干了。人家是不是…背后有人啊。”奴婢想到二夫人要做的事,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二夫人自从得知邻居来了新住户,且还是孤儿寡母,就起了心思,想要大儿子纳了人家。
 
  她认为大儿子是个读书种子,不舍得他娶个商户女,所以只能是纳。
 
  对方也不是傻的,有房有产业,谁会当妾。
 
  所以二夫人就让她查对方的底细,到时候使些不干净的手段。
 
  生米做成熟饭,到时候为了女孩的清誉,说不得也得妥协。
 
  可没想到,人家虽然不声不响的,手段也是不缺。
 
  苏家的春来饭馆也开了这么多年,说被挤兑关了就关了。
 
  她害怕了。
 
  二夫人抓了抓椅子把手,“果真背后有人?怕不也是谁家外室吧!”
 
  奴婢又把苏家的春来饭馆的事情说了。
 
  二夫人有些强撑,“不过一个小商户罢了,怎么和咱家比。”
 
  奴婢低头不语。
 
  心里却是不屑,这苏家她们木家就没有不熟悉的,之前大夫人就想为儿子求亲苏小姐的,结果被拒绝了。
 
  还不是看上了人家就一个独女,嫁妆丰厚。
 
  她们家老太爷倒是举人,可是儿孙全是白身,等到老太爷没了,还不如人家商户呢,起码商户有钱。
 
  她们府里正房住着老太爷和两个妾室,老太太早就没了,东厢房住着大老爷,西厢房住着二老爷。
 
  因为房间有限,妻妾都住在一起,这还不算,小姐也跟着住,少爷都住进后边排房了,谁不知道那是奴仆住的地方。
 
  这么挤,老太爷也没说换房子,因为根本没钱。
 
  现在家里奴仆就剩六人了,主子比奴仆还多。
 
  现在几个少爷都到了适婚年纪,两个夫人眼光一个比一个高,也不看看,自己啥模样。
 
  外头的媒人就没有愿意做这单生意的。
 
  知道不挣钱,而且两个夫人还事多。
 
  府里连个像样新房都弄不出来,还非摆出一副自家儿子公主都配得的样子来。
 
  “你再去查,定要查到对方的底细。如果对方真有背影…”二夫人叹口气,像吃了多大亏一样,“大不了就像我儿娶了便是。”
 
  在她心目中,只要儿子肯娶,张府段段没有不嫁的道理。
 
  她能从纳到娶,也是做了最大的让步了。
 
  还是有些不甘心,“到时候一定要把这房子做陪嫁,要不然我可不答应。”
 
  奴婢低头不语,她也不知道谁给二夫人的勇气。
 
  总说大少爷是状元之材,呸!都十七岁了,连个童生还不是。
 
  倒是会摸门房孙瘸子媳妇的屁股了,好色劲儿学了个十成十。
 
  以后也是个风流花心种,她算是看明白了,这家谁嫁过来谁倒霉。
 
  不过她到底是奴婢,卖身契还在夫人手里,她不敢不听话。
 
  如果惹得夫人不高兴,肯定会被卖掉,到时候为了多卖半两银,少不得把她卖到那脏地方去。
 
  二夫人又想到了什么,警告道,“不许让大夫人知道这事儿。”
 
  奴婢连连保证才退下。
 
  张柔自然不知道这对主仆的对话,不知道她差点要当妾了,要不然非得喷她们一口咸汽水不可。
 
 第293章 再买房
 
  第二百九十三章
 
  邻居的恶意她们娘俩自然感受不到,还在按部就班的过自己的日子。
 
  商量好了要买房子,但两人都没着急,硬是等了一个多月,手上又多了一百多两银,才去找中人。
 
  做生不如做熟,何况这位中人手里房源众多,便于她们挑选。
 
  因为之前的买房,加上给拉线茶楼生意,双方也算的上是熟人了。
 
  也知道对方姓白,挺少见的一个姓氏。
 
  过程很是顺利,白中人坐着她们家的马车带着她们看了五处房子。
 
  各有优缺点,房价更是相差不大。
 
  最后她们定了一处半旧的一进小院子,价格是八百五十两。
 
  一点不还价。
 
  也是五处房子里价格最高的。
 
  这处房子连口井也没有,房瓦也有很多破败之处,想要住人少不得要翻修一番,之所以卖的如此贵,还不肯让价,原因在于地段。
 
  它是这一大片住宅的头排头家。
 
  只要稍微改造一下,完全可以改出一间商铺来。
 
  当然这个商铺和集市里的商铺是不一样的。
 
  有点像上辈子,住宅区里门口的一楼。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