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红楼前传当丫鬟——牛奶花卷
时间:2020-04-21 09:17:30

 
  掌柜的很爽快的答应了。
 
  “至于这个铁托盘,底下要厚些,四边可以薄点,长度要二尺,宽度要一尺。大叔,最快什么时候能做得?”越快越好啊。
 
  “三天,你得交一两定金。”这一两银子肯定是不够的。
 
  张柔没有异议,留下定金,约定好三天过来取货。
 
  回了家,赵师傅又出去买青砖了。
 
  之后还要准备黏土,为了结实不漏风,还要准备一些草杆,家里也不缺,去马棚里拿就是了,然后切成草断,这样准备工作就做得差不多了。
 
  三天后,桂花婶、张柔再次去了铁匠铺。
 
  铁丝网一拿到手,好家伙!也太沉了吧。
 
  果然掌柜的已经在报数了,“这漏眼的用了三斤铁,托盘用了四斤,也不轻巧,你再补四两吧。这次东西简单,都没要你手工费,你可不能再要东西啦!”
 
  虽然有些肉疼,张柔还是痛快掏钱了。
 
  她着急回去弄好烤炉,吃蛋糕呢。
 
  回到家,她就指挥赵师傅干上了。
 
  先舀水把黏土和干草段和一起。
 
  赵师傅打过土坯,所以不用她再瞎指挥,水多水少的,人家心里有数。
 
  “赵师傅,你看到我画的线了么,照着线垒砖。”那线是她用烧火棍画的,很是清晰。
 
  看砖垒的差不多了,张柔让赵师傅停下,“等等,我把铁丝网放下去。”
 
  有了这个铁丝网隔断,下面才好烧柴,上面好放托盘。
 
  不放肯定不成。
 
  垒好了砖,然后还要抹泥,没有工具,赵师傅就直接上手了。
 
  “烧火,将泥土烤干了。”张柔吩咐翡翠点火。“差不多就可以了,别使劲烧。”
 
  她还有别的任务,她和桂花婶要给铁托盘“开锅”。
 
  之所以这么麻烦,还不是因为条件有限,怕铁盘粘锅。
 
  当天晚上娘俩就吃上了底子有些糊的海绵蛋糕。
 
  熙朝没有海绵,更没有蛋糕这个词汇,所以张柔只得给它取名鸡蛋羊奶白糖糕。
 
  多么一目了然的名字。
 
  “出锅那阵也太香了,我都怕赵嬷嬷她们被香味给引出来。”桂花婶掰开,咬了一口,“太好吃了,又软又甜,都不用咬,抿几下就可以了。给小孩子、老年人吃最适合不过了。就是需要放的白糖也太多了,一般家可吃不起。”
 
  张柔知道桂花婶这是心疼白糖了。也不狡辩,低头猛吃蛋糕。
 
  虽然因为受热不均匀,味道差了点,但还是瑕不掩瑜,久违了,这熟悉的味道!
 
  “这些食谱暂时别往外露,看看李夫人什么情况,也得看她开的店什么规模,一般的店配不上这些好东西。”桂花婶这是有些不舍得了。
 
  “我不寻思着家里最近钱有些紧张,要是能多换点钱也是好的。”关键是这些奶制品出来了,她们自己也可以做了,那样就不会打眼了。
 
  到时候,估计就会有人卖牛乳了,因为市场需要。
 
  也不用再麻麻烦烦养怀孕羊了。
 
  “别着急,好饭不怕晚。咱们也不只李夫人一个渠道。”桂花婶这话里信息量很大啊。
 
  张柔想了想,“是王嬷嬷?”
 
  这个人选也不怎么地啊!
 
 第295章 买奴仆
 
  第二百九十五章
 
  对于桂花婶卖关子,张柔表示她已经习惯了。
 
  反正早晚还是能知道的。
 
  她还是多吃两块蛋糕吧。
 
  下次再用这么多白糖,桂花婶未必让了。
 
  要是用麦芽糖的话,也不是不行,但是它粘度有些大,再加上用不好还会发苦,她第一次不想失败,所以才选了白糖。
 
  家里的白糖也不是国公府那种绵白糖,雪花一般,颗粒细小均匀,那种品级的都是不对外卖的,她们买的白糖品相不佳,就这样,干货店也不多,要不是她们近水楼台,也买不到。
 
  也不怪桂花婶抠抠。
 
  “别都吃了,给我留几块。”桂花婶一回神,半盘子蛋糕快没了。
 
  娘俩这晚上睡的有些晚,因为吃的有些多。
 
  之后也没过上天天奶馒头奶蛋糕的美好生活,因为羊妈妈就彻底没奶了,关键时刻掉链子了。
 
  换羊刻不容缓。
 
  这个任务交给赵师傅了。
 
  这么长时间饲养马、羊,赵师傅也算半个专家了。
 
  张柔和桂花婶也没闲着,跑了好几处人伢子,可是因为她们要求有些高,一直没买到合心意的。
 
  不过两人也商量过了,就是宁缺毋滥。
 
  买的人合适了,以后她们会少很多麻烦。
 
  就像珍珠、碧玺,虽然花的钱多些,可是真省事啊。
 
  一口鲜包子卤肉铺能开的如此顺利,和两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这日晚上,珍珠来正房禀报一口鲜的营业情况,也将王伢人的奴婢来包子铺了的事情说了,让她们明日去看王伢人家去看人。
 
  转天一早,桂花婶和张柔就去了。
 
  娘俩心里也有些着急的。
 
  毕竟房子都准备好了,空一天浪费一天钱啊。
 
  见了王伢人,互相问了好。
 
  王伢人让奴仆去带人,她简单的说了下情况。
 
  这是一位四品官家的奴仆,因为官家生病没了,家里没有其他能顶门立户的人了,所以就回老家守孝了,奴仆也都卖了。
 
  她手里是对夫妻,男的是酒楼的伙计,其实干的是二掌柜的活儿,女的是厨娘,有一儿子一女。
 
  桂花婶和张柔听了,还算满意。
 
  就打算再看看。
 
  很快人被带过来了。
 
  一家四口很是齐整。
 
  王伢人让他们介绍一下自己。
 
  男的姓胡,今天二十九岁,山西人,是一副笑面。
 
  女的今年三十岁,自小被卖,不知道是哪人。
 
  儿子十二岁,女儿八岁。
 
  “为何没有赎身啊?”张柔有些不解。
 
  男的抱拳行礼,“奴仆一家这些年也攒了些,可赎身钱还是不够,即使主家仁慈,允许我们赎身了,我们身上无银,吃喝都是问题。还不如拜托伢人再找一宽厚主家。”
 
  张柔觉得这男的还是挺会说话的,不愧是做过跑堂伙计的,嘴皮子就是利索。
 
  “我们家要开一间小饭馆,需要人,也觉得你们合适,不过不可能随时让你们赎身的,所以你们也要考虑清楚。”张柔这是打算丑话说在前头了。“你们下去商量好了再来。”
 
  自有奴仆带他们下去。
 
  王伢人也不在意,也不使劲推销,她这里的奴仆不怕没人买,何况还是有手艺的。
 
  又推荐了一对。“还有对小夫妻,也挺机灵的,男的是跑腿小厮,不识字,但算数可以,女的也没特意学过厨,不过家常菜也做得,可以买回去调教调教。”
 
  既然王伢人这么说了,桂花婶和张柔觉得见见也可以。
 
  “不过有些事我不瞒你们,她们主家是商人,生意败了,才将人卖了的,有些人忌讳这个。”王伢人知道她们也是要开铺子的,怕她们忌讳这个。
 
  张柔当然是不在意的,看桂花婶,看她点了头,才说,“我们不信那个。”
 
  结果还算满意,两人都是十八岁,不过也是从小当奴仆的,规矩不差。
 
  而且张柔发现,小伙子很有打算,他居然会打算盘。
 
  应该是有长远计划的人,并不甘心只做小厮。
 
  最后两家都买下来了,一共九十五两。
 
  真心不便宜啊。
 
  怪不得很多人都买几岁的小孩子,无它,便宜啊,五、六两就能买一个。
 
  这么多人,马车肯定是住不下的,所以张柔就又找了辆马车,将人都拉上。
 
  让胡师傅一家四口坐一辆马车,那那对小夫妻和她们坐一辆。
 
  其实这里也有她的一点小心思。
 
  第二家铺子不出意外,是以胡师傅为主的。
 
  现在她对小夫妻表示亲近,也是在给她们抬身份,以后不会被胡师傅给压到泥里去。
 
  这样才能有互相监督的作用。
 
  她们直接去了新房子。
 
  “这处房子,以后就是咱们的铺子。你们也住在这里。两间正房就归胡师傅家了,东厢房就归你们夫妻了。”张柔指了指小两口。“到时候我给你们一屋买个箱子,早上起来,东西都要收拾进箱子,屋里也要招待客人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冬天太冷,不可能把桌子摆放在屋外。
 
  而一进房子,就这么几个屋子。“我知道有些不方便,我会打听附近有没有租卖的房子,到时候不管买还是租,到时候你们也不用这么麻烦了。”
 
  不过大饼还是要画的。
 
  张柔也想好了,房子还是会买的,那也得这个店铺能挣了房子钱再说。
 
  而且就算买(租)了房,这处房子也需要人来值夜的。
 
  “一会我会让人拿来一些布匹和棉花,你们先一人做身衣服,再做一套铺盖,知道你们不缺,但该我准备的我不会忘。”也是在警告她们要遵守奴仆的本分。“你们还有什么事情?”
 
  那对小夫妻利索的跪下了,“请主子赐名。”
 
  张柔挑挑眉,翘了翘嘴角。
 
  胡师傅那边也拖拖拽拽的跪下了,也喊着,“请主子赐名。”
 
  张柔沉思了下,“以后你们都是在外头上差的,也没必要遵循府里规矩,胡师傅你们就别跟着凑热闹了。”
 
  张柔让胡师傅一家起身,又问那对小夫妻,“可还记得姓什么?”
 
  “奴仆记得,姓姚。”男的记得很是清楚。
 
  到了女的这边,只说记得三丫头,其他的没有印象了。
 
  “那你还是恢复姚姓吧,就叫姚忠。”张柔不解释,对方也该明白,这是让他忠心的意思。
 
  然后又去想女方的名字,“你就随夫姓吧,叫姚南红吧。”
 
  小夫妻再次跪拜,谢过赐名。
 
  张柔让两人起身,“你们先收拾各自的东西,然后好好休息。明日一早,我带你们去看看咱家的第一个铺子。”
 
  她还不能休息,家里棉麻布有,但是棉花不多了,还有粗粮、油盐、浴桶、大箱子、扫帚、针线、木盆、马桶…需要买的东西还不少呢。
 
  又要花钱了,可又都是必需品,不能不买。
 
 第296章 口口香
 
  第二百九十六章
 
  竖日一早,桂花婶和张柔坐着马车到了北区新家。
 
  胡师傅他们已经吃过了,熬的粗粮粥,贴的饼子。
 
  因为马车空间有限,张柔就没带胡师傅家的两个孩子。
 
  姚忠和胡师傅挤巴巴的坐到了外面。
 
  姚忠身子坐在车架中间,往胡师傅那边伸着腿。
 
  张柔也不好叫姚忠坐进来,只能吩咐赵师傅赶的慢点。
 
  好在离一口鲜并不远。
 
  现在正是早上忙的时候,店外的客人很是不少。
 
  张柔很是自豪,“这是自家的铺子。我们进去吧。”
 
  珍珠等人看到桂花婶和张柔,就要行礼。
 
  张柔赶紧摆手制止,“忙你们的。碧玉,这锅灌汤包好了,给留下两蒸屉,让他们尝一尝。”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