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红楼前传当丫鬟——牛奶花卷
时间:2020-04-21 09:17:30

 
  沈大哥、沈二哥面面相觑。
 
  沈自秀有些坐不住了,“不行,你们太吃亏了。”
 
  沈大哥揶揄的看了眼自家三弟,这胳膊肘往外拐的倒是快,“张婶子、张妹妹,的确如我三弟所言,这样你们很吃亏。你们也应该知道,这地价也是不同的,上等田最贵,这山头就比荒地好一些。”
 
  张柔和桂花婶也不傻,当然知道这个的。
 
  张柔摇头,“账不是这样算的,如果我们出两千五百两能否单独买下那个山头,肯定是不成的。所以从这点来说,我们也不吃亏。”
 
  桂花婶也说,“我们又不是一把付清五百两,你们也是要担一些风险的。”
 
  沈大哥看向沈自秀,那意思是让他说说话。
 
  他也看出来了,张家也是把整个家底拿出来了,也不容易,他并不想占母女俩便宜。
 
  沈自秀彻底放松下来了,之前他真的怕大家互不相让,他站哪边都不是,甚至有一度他有些后悔提出这个合买的提议。
 
  还好,不论张婶子还是大哥都没让他失望。
 
 第323章 办地契
 
  第三百二十三章
 
  之后经过双方谦让,沈自秀从中调和。
 
  张家收下一亩上等田,两亩中田,三亩旱地,加上山头,出资三千两银。
 
  其中两千五百两一把拿出,其余的每月给一百两。
 
  因为沈大哥之前也没有想到合买这个主意,所以也没问过管家可否将地契分开。
 
  所以为了保险,双方还是签订了协议。
 
  两份协议,一份是土地分割协议,一份是五百两的欠条。
 
  双方皆大欢喜,少不得要庆祝一下。
 
  中午,少不得要庆祝一下。
 
  桂花婶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大菜。
 
  吃的沈家三兄弟都是连连赞叹。
 
  吃过饭,沈家兄弟也没多待,他们还有事情要做呢,也要去银楼和收旧货的商铺去换钱。
 
  桂花婶倒没拦着,“你们该办事办事,下午直接过来,你们也知道我买下了邻居的房子,到时候你们兄弟三个住到那个院子,没有不方便的。”
 
  沈大哥只能再次谢过桂花婶,也没把话说死,方才出了门。
 
  “娘,不会出现什么变故吧?”张柔有些患得患失。
 
  她心心念念的土地啊!
 
  都没想到她们能买到。
 
  桂花婶却很淡然,“有变故又如何,钱还在咱们手里,就连欠条也没给他们。咱们用菜谱换了两千多两银子,你可以随意买房买人开包子铺了。”
 
  张柔一想也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反正钱在手,做什么不成,大不了多开几家铺子,其实铺子比土地更挣钱,只不过土地比较稳定。
 
  虽然也受天气影响,但是还是比商铺风险低。
 
  各有各的好处吧。
 
  不过从投资角度来说,鸡蛋不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
 
  所以投资多元化还是很有必要的。
 
  张柔想着,如果买不到土地,她倒是可以考虑入手两套房。
 
  她还没忘当包租婆呢。
 
  “行了,别担心用不着的了,随我去厨房看看,不管土地能不能买到,这都是沈家老大、老二第一次上门,咱们得好好招待的。”桂花婶拉着张柔去了厨房,商量晚上做什么。
 
  下午沈自秀单独回来的,“婶子、柔妹妹,别做那么多菜了,我大哥、二哥不回来,他们要请那位管家吃酒。不过晚上要过来叨扰的。”
 
  张柔一听就懂了,酒桌好谈事儿。
 
  桂花婶点头,“哪里就叨扰了。”
 
  沈家两兄弟应酬也是为了买地,那地可还有她家的一份呢,所以人家也是帮她们的忙。
 
  晚上沈家两兄弟回来的比较晚,很是不好意思。
 
  好在桂花婶也没睡,三人在聊天呢,其实也是有意识的在等他们。
 
  桂花婶让张柔喊一声赵嬷嬷,“去把醒酒汤端来。”
 
  沈大哥、二哥再次拜谢。
 
  “张婶子,咱们明天上午就能办手续,而且我也问了,可以直接开两份地契。”沈大哥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桂花婶。
 
  “这样也好,省得以后麻烦。”沈自秀觉得大哥、二哥这顿酒没白喝。
 
  “明天上午那位管家会跟着过去,有他在,府衙的文书也不敢刁难咱们,都办利索了。”这也是沈大哥请酒的一个目的。
 
  桂花婶连连说好。
 
  这就是朝中有人好办事。
 
  当年她们改身契,可是又说好话又塞了不少红包。
 
  后来几次买房子,白中人在衙门有熟人,就变得很顺利。
 
  现在那位爵爷管家想要帮忙,她们自然是乐意非常的。
 
  时间不早了,桂花婶招呼大家去休息,“自秀啊,你大哥、二哥第一次住,有什么事儿你照顾着点。”
 
  “放心,婶子。”沈家大哥、二哥抱拳行礼,由沈自秀带去了二院。
 
  “娘,咱们也休息吧。”张柔将桂花婶送入东屋,她才回了屋。
 
  然后又没控制住,将首饰匣子搬了出来,拿出那三颗大宝石,将它们放在手指上欣赏。
 
  决定了,等日后手头富裕了,就定做三款戒指。
 
  也许她可以自己画首饰图。
 
  那些步摇她是不太懂,可是戒指她很懂啊。
 
  款式她知道的更多。
 
  越想越可行,到时候蓝色的给桂花婶,粉色、绿色她留着戴。
 
  虽然不舍得,张柔还是将宝石放回去了,再将首饰匣子藏好。
 
  这才去睡觉,明天起,她也是有地的人了。
 
  哈哈…一下子一百多亩,虽然绝大部分是山头林地,那也算地主阶级了吧。
 
  可是那么多地,种什么呢?
 
  上等、中等田种水稻,然后也不卖,留着她们自己吃。
 
  旱田可以种黄豆、花生,也可以种些瓜果。
 
  蔬菜的话就算了,她们有园子。
 
  可是那一百多亩山头要怎么搞呢?挠头呦。
 
  她上辈子去过农家乐,好像导游说过什么绿色立体交叉种植什么的,可惜她早就不记得了。
 
  谁知道有穿越这码子事儿啊。
 
  哎!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张柔决定不想了,因为想再多也是空谈,还是等拿到地以后实地考察过再说吧。
 
  对了,好像置换农庄,这次的产出也归她们了。
 
  当然沈家的农庄也归人家了。
 
  这样的话,还真得去看看。
 
  就这么胡乱想着,张柔睡着了,梦里一片金黄的麦穗。
 
  竖日一早,吃过早饭,全家一起出动。
 
  因为可以直接分地契,桂花婶和张柔自然也是不能缺席的。
 
  “张婶子,一会你们不用出来应酬,到时候我让自秀喊你们,直接办手续就好。”沈大哥交代了句。
 
  “麻烦两位贤侄了。”桂花婶求之不得呢。
 
  到了衙门门口,桂花婶撩起车帘,“自秀!”
 
  沈自秀打马过去,喊了声,“婶子。”
 
  桂花婶将钱匣子递了过去,“这是二千五百两。”
 
  办理手续肯定是要用钱的。
 
  沈自秀没有接,“婶子,你一会也要进去的,到时候直接给那位管家就是了。”
 
  桂花婶拿着匣子又往前递了递,“快拿着,这也是给婶子省事了。”
 
  她就不用和那位大管家打交道了。
 
  沈自秀只能接下,然后下了马一手拿着缰绳一手拿着钱匣子,去找他大哥、二哥了。
 
  嘴角却是一直弯着的,这可是两千多两,很有份量,张婶子就这么轻松的交给他了,这就是对他的信任。
 
 第324章 去看农庄
 
  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如沈大哥所说,那位爵爷管家来了,那手续就没有任何麻烦了。
 
  虽然分地契有些麻烦,文书还是笑脸相迎,动作更是麻利,很快就弄好了。
 
  只需双方签字即可。
 
  桂花婶仍然以自己不会写字为由,将地契登记在了张柔名下。
 
  一众人等出了府衙,桂花婶带着张柔上了马车。
 
  沈大哥、二哥自去送那位大管家。
 
  沈自秀牵着黄云,在张家马车边上以做护卫。
 
  桂花婶掀开车帘子,“自秀,我已经吩咐赵嬷嬷买菜了,咱们手续也办好了,土地也到手了,中午怎么说也要庆祝一下。”
 
  沈自秀点头,“一会我去买坛蜜酒去。”
 
  这就是非常捧场了。
 
  张柔想说换女儿红,那个她还没喝过,又怕桂花婶瞪她,只能作罢。
 
  对于沈自秀的捧场,桂花婶无疑是高兴的,“不用你买酒,一会咱们路过酒庄我去买。你就别跟婶子争了。”
 
  那蜜酒显然只适合她们娘俩,可是自秀他们三个大小伙子,哪里好喝蜜酒。
 
  这会子,沈大哥、二哥也过来了。
 
  桂花婶又问两人,有什么特想吃的。
 
  沈大哥也是非常会拍马屁的,“婶子手艺好,做什么都好吃。”
 
  就这么说说笑笑的,众人回了张府。
 
  桂花婶回府第一件事就是去存放地契,这东西太过于贵重了,所以尽管是张柔的名,还是她保管。
 
  张柔对此一点意见没有。
 
  “三位贤侄,你们且待着,我和柔儿去厨房看看。”桂花婶和沈家三兄弟打了声招呼。
 
  中午几个菜赵嬷嬷做不得,必须她下厨。
 
  沈大哥赶紧站了起来,“婶子,有什么吃什么就好,不用特意操劳,下次侄子都不敢来了。”
 
  “这不是高兴么,我们娘俩也能买到土地,还不值得庆祝一次。”东西都买了,哪里能不做呢。
 
  “三位哥哥喝酸梅汤,最是解暑了。”张柔交代一句,赶紧随着桂花婶去了厨房。
 
  中午要做的菜可不少,她也要主厨的。
 
  屋里就剩沈家三兄弟。
 
  沈二哥贼兮兮的开了口,“老三有眼光。我在衙门可是看到那张地契签的可是柔妹妹的名字。”
 
  沈自秀又给自己倒了杯酸梅汤,很是无所谓,“那又如何。”
 
  沈二哥啧了声,不过想想也对,要是老三想攀附,曾经可是有个家财万贯的寡妇想要招他入赘,他却理都不理。
 
  也有官家千金要塞手帕给他,他更厌烦。
 
  这就是个奇怪的家伙。
 
  沈大哥说起了正事,“中午吃完饭,我和老二就要回去了,你也和我们回去吧,得收拾屋子,咱们要尽快搬家。”
 
  农庄现在已经是人家爵爷的了,只不过他们交好那位大管家,给了他们三天的搬家时间,
 
  这个时间已经很宽裕了。
 
  “那边我和老二去看过,也有处小房子,条件未必赶得上咱们之前住的,就先对付一下吧。”再盖很没必要。
 
  沈自秀自然没有意见,不过,“农庄的佃农、奴仆怎么办?”
 
  “那边的是奴仆,人家都带走。咱们这边的佃农奴仆人家不收。我琢磨着等到了农庄,再和几户佃农当面谈,这几户人家倒是勤劳肯干,如果他们愿意,跟着咱们也行,不跟也没事,京郊不缺佃农,以后有钱了,咱们可以多买奴仆。”至于奴仆,肯定是要带走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