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秦相国夫人——红姜花
时间:2022-03-22 09:12:26

  韩非认为一国之主理应掌握绝对的权力,他应有立法权,法掌握于手,且要以术造势,平衡朝堂,乃至天下。

  他主张中()央()集()权,支持依法治国,甚至是言及带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都和少年嬴政与赵维桢的思路不谋而合。

  而最可怕的是,赵维桢接受这些,是因为她骨子里是个现代人。

  可韩非不是,他生于这个时代,却看得比这个时代更为长远。

  如此天才,说一句恐怖都不为过。

  “寡人很欣赏他。”秦王政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之心:“夫人觉得如何?”

  赵维桢一挑眉梢。

  她不直面回答,而是看向李斯。

  “我也没见过公子非。”赵维桢说:“李卿可是公子非的同门师兄。”

  “昔年投于荀卿门下,确实与公子非为同门。”直到赵维桢问到李斯,他才不徐不缓地回答:“公子非确为天才,斯自愧不如。”

  嬴政点头,看向赵维桢:“寡人欲请他入秦。”

  赵维桢没说话。

  只是片刻的沉默就足以少年国君明白赵维桢的意思。

  师徒二人早就养成了相当的默契,嬴政侧了侧头:“夫人觉得不能成。”

  “是。”

  赵维桢坦然道:“公子非之策,多数可用以秦国。他那么聪明,也应该明白这天底下唯独只有秦国可供他施展拳脚。然而公子非在韩国处处碰壁,可谓怀才不遇,宁可如此也不肯来秦。我以为,这足以证明他不愿来。”

  嬴政却不死心。

  少年人转而看向李斯:“李卿既为公子非同门师兄,可愿以同窗之谊劝说公子非?”

  李斯:“……”

  嬴政微微蹙眉:“李卿觉得也不行。”

  “臣与夏阳君想到一处去了。”李斯开口。

  青年的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或者说,他的反应过分的平常。

  国君给了个难题,他既不觉得为难,也不觉得焦虑。李斯摆出了恰到好处的困顿和沉着:“师弟为韩国公子,虽则在韩国不得志,却并无投靠他国的想法。而且,昔年我与师弟在读书时,讨论起天下大势,师弟更愿抗秦,而非助秦。他心性坚定,不见得会轻易改变主意。”

  抛出这番话后,李斯才抬头。

  他平板无波的面孔中浮现出几分晦涩难辨的思绪。

  “但……”明明已经把结论抛出去,李斯却是话锋一转:“王上想要公子非入秦,也不是没有办法。”

  嬴政怎么会不懂李斯的意思?

  他并非韩王。臣子一句话,秦王政的思路已经想到未来三四步去了。

  “你是说,逼他入秦。”嬴政了然。

  “是。”

  李斯颔首。

  “依臣看来,秦国欲攻韩,韩国四面求助不得,定会求助齐国。”李斯娓娓道来:“但齐国多年不曾与秦开战,此次也未必会出兵救援。若臣为公子非,定会劝阻韩王,不去求齐,转而求楚,借着入楚拜访家师之际,说服春申君,联五国攻秦。”

  嬴政嗤笑。

  少年国君满不在乎:“秦国可不怕他们。”

  李斯浅浅地扬起笑容:“可公子非不曾来过秦国,他不知秦国究竟富庶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没有农具改革,没有农家寻觅新的农作物,也许五国攻秦还能为韩国拖上几年喘息的机会。

  但现在的秦国,别说五国攻秦,就算真加上齐国也根本不是对手。

  “但,此事若成,便是因公子非而成。”李斯总结道:“击退联军之后,王上可放出消息,迫使韩王为了求和把公子非送到秦国来。”

  “李卿怎么知道,公子非就一定会这么做?”赵维桢明知故问。

  “……”

  李斯深深吸了口气。

  说到最后,他面孔中的晦涩才逐渐化为无奈和感慨。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