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的文武百官下跪行礼,齐声恭祝皇帝和皇太后以及摄政王福泽安康,御前大总管一扫拂尘,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如今最受瞩目的是科举舞弊一案,前几日,赵文华已将案情的来龙去脉整理清楚,逞交给摄政王,李善特意命人给谢宝扇送去一份。
王国邦是刑部尚书,他手持笏板,躬身朝着宝座的方向说道,“微臣有事启奏。”
摄政王示意王国邦说话,那王国邦要启奏的自然便是科举舞弊案。
景阳伯所犯的罪行证据确凿,已认罪伏法,书商袁明智已死,涉案的学子卓宇等人被剥夺功名,等候发落,除了景阳伯,礼部尚书江海川身为本次科考的主考官,亦有失职之罪,只是如何定罪,却不归王国邦管。
有同僚为江海川求情,“江大人虽有失职之罪,却他实属无心,还请皇上和殿下从轻发落。”
屏风后的谢宝扇朝着李善看去,他剑眉微蹙,似乎正在思考如何给江海川定罪,李善察觉谢宝扇在看她,轻轻笑了一声,扬声问道,“太后娘娘以为该如何发落?”
有朝臣皱眉,似是不满摄政王询问谢宝扇的意见。
谢宝扇启声说道,“此次科考疏于防范,以致酿成惨祸,出了这等不幸的事情,绝非江大人本意,况且皇上登基不足一年,姑且念他为朝延鞠躬尽瘁三十余年,惩罚不宜太过,只望各部要以此为戒。”
李善听出她这意思是要宽宥为主,再则主犯是景阳伯,李善便道,“既是如此,就革去他在礼部的职务,礼部尚书一职暂且由吏部尚书郭大人代管。”
江海川只是被革职,并未累及族人,这已是格外的优待,朝中不少和江家沾亲带故的人,都暗自舒出一口气。
景阳伯一族算是完了,不过京中最不缺的就是王侯公卿,少了一个景阳伯,众人茶余饭后感叹几句也就罢了。
科举舞弊案总算告于段落,有罪的人论罪处罚,原先滞留京中的学子们等到结案,准备收拾行囊返乡,等待三年后的又一次科考。
退朝后,谢宝扇仍是从西次间出了宣政殿,绕过仙楼,她看到摄政王站在穿堂,他身边带着一个小太监,却不见李恪,想来是往尚书去了。
谢宝扇走上前,那李善便道,“我送你回宁寿宫。”
从前朝到后宫,层层叠叠的宫墙仿佛没有尽头,往宁寿宫去的路上,通过坤安宫前面的长街会更近,谢宝扇却带着摄政王绕过坤安宫,李善指着前面说道,“那里更近一些。”
“我知道。”谢宝扇笑了笑,她看着远处长街两边的宫殿,那些宫殿没住人,院墙年久失修,看起来灰扑扑的,显得格格不入。
宫女和太监落在后面,谢宝扇指着前方的一个院落,说道,“我刚进宫的那年除夕,被废太子暗中算计,险些着了他的道儿,后来我就不爱打这条路走了。”
当年遇到的事情,过了许久,谢宝扇仍旧会在睡梦中被惊醒,直到李恒死了,杨氏倒台,她这才渐渐不再做噩梦。
今日,谢宝扇的心已变得平和多了,再不像过去那般惶惶不安,这于她而言,自然是一件莫大的耻辱,她原本以为自己不会对任何人说起此事,此时面对李善,提起这事时,似乎也没那么不堪。
身旁的人一语不发,谢宝扇扭头看向李善,只见他面无表情,一张薄唇紧紧抿着,狭长的眼眸微微下垂,让人猜不出他的心思。
“就走这儿。”李善说道。
他带着谢宝扇经过坤安宫,一路上,二人默默不语,过了长街,便是那几座废弃的宫殿,这里略显偏僻,几扇斑驳的朱门挂着锁,平日几乎无人会来,走过那扇朱门,谢宝扇心头一紧,下意识的就会屏住呼吸,直待他们走远,她方才缓缓得轻出了一口气。
李善站在她身边,说道,“那晚的事情我知道。”
谢宝扇一惊,她止住脚步,抬头看向李善,初夏的日光照耀着他的侧脸,投下了一层光斑,谢宝扇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李善再次开口,说道,“废太子数次在宫中为难你,我都知道。”
当年,他远在云州,只能命人在暗中守护谢宝扇,那夜情形危机,他的人就要冒险现身施救,谁知谢宝扇聪明机智,稳住了李恒,正是因此,李善彻底看清杨氏和李恒的真面目,她母子二人,一个愚蠢残暴,一个绝情寡义,就算杨氏对他有抚育之恩,他也绝不会忠心这种不仁不义的君王。
李善看着谢宝扇,她的前半生被家族束缚,进宫后处处受制于杨氏,那年废太子落败,若是他强硬带她去云州,不知今日又是何种光景。
他在看谢宝扇,谢宝扇也在看他,两人四目相对,很快又各自移开视线,谢宝扇摸着自己的手腕,轻声说道,“殿下一定觉得我很可笑吧。”
李善忍不住皱起眉头,他指着乾明宫的方向,这个时辰,师傅们正在教授李恪学习,他道,“你回头看看,住在乾明宫的是你儿子,废太子的尸骨早已不复存在,就剩杨氏还在慈宁宫苟延残喘,你还觉得自己可笑吗?”
这话让谢宝扇陷入沉思,她回头遥望乾明宫,远处的乾明宫被四周的殿宇层层环绕,朱红色的宫墙和明皇色的琉璃瓦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显得庄严肃穆。
第134章 一眨眼,中秋佳节就要……
一眨眼, 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年初先皇驾崩,再是新帝登基, 随后又出了科举舞弊的案子,纷纷扰扰闹了大半年,总算得以消停,虽说如今仍是先皇的丧期,不宜大操大办,不过宫里的气氛实在太过沉闷,宗室里的亲眷也许久不见,谢宝扇便提议办一场中秋夜宴, 把宗室里的人请到皇宫一同赏月,摄政王李善自无不可。
第一要请的人是念慈庵的福华长公主, 谢宝扇打发身边的女官前往念慈庵送中秋贺礼,诚心请她回京过节, 一同送去的,还有谢宝扇带给谢宝瓶的礼物,福华长公主回了节礼, 人却说不来, 谢宝扇早知她清静惯了,猜到她未必肯来, 倒也没有在意。
余下摄政王夫妇,端王阖家老小,另有几位公主,并宫里有头有脸的太妃太嫔,算下来也有几十人,足够热热闹闹办一场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