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我是林黛玉她叔——晋代衣冠
时间:2022-10-14 17:27:14

  转眼,就到了次年二月。
  由礼部主持的会试在京举行,全国各地的学子汇聚一堂,摩拳擦掌,预备一展身手!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个人考试场所叫单间,每个单间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空间十分狭小。
  考生进去前会先搜身,每人发三根蜡烛,进去后房门立马封锁,考生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索幸是二月,早春,空间狭小反倒起了保暖作用,若是夏季,这样小的空间,指不定要憋出啥病。
  但条件还是相当恶劣,人也十分难熬。
  林清还好,心里有底,所以答卷行云流水,基本没有卡文的时候。
  答完后,林清估摸着这回可以得个前三就立马交了卷,一出考场,管家就立马驾着马车来到林清身边,将他接到车上。
  虽是早春,可北方的春季却依旧寒冷,林清喝了一碗滚烫的姜汤,加之盖着一层厚实的棉被,身体才逐渐回暖。
  林清之后便一直待在家中静待放榜,所有邀约一概婉拒,安心为殿试做准备。
  二月二十八日,会试放榜。
  林清名列前茅,林府到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氛围,管家更是在家门口放了好几串又响又亮的大爆竹,引得街坊四邻、过往行人艳羡不已。
  得中会试后,除第一名外,其余皆称'贡士'。因着会试录取名额与殿试为等额,故所谓'贡士'实际可等同进士,所差的唯有“钦赐”而已。所以啊,基本你只要中了会试,'进士'已是'囊中之物'。
  但由于殿试的名次对考生将来入仕和升迁至关重要,故考生们对殿试还是非常重视的。
  三月初一,为殿试日。
  会试所录贡士均参加殿试,因着殿试名义上是皇帝“亲策于廷”,皇帝本人即是主考官,所以贡士们理所当然都是天子的门生。
  能走到这一步的,都是人中龙凤,汇齐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即使最后入不了第一甲,仅凭“天子门生”四个字,也足以获得无上荣耀。
  就像《桯史.卷三.天子门生》里夸岳飞那样:卿乃朕自擢。秦桧日荐士,曾无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夸人不附权贵、好节气!都用“天子门生”代夸、衬托,足见其含金量。
  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军校将准备好的试桌排列在丹墀东西两侧,并且面北,礼部官员散发试卷,贡士们列班跪接,叩头就位,露天答卷。
  考试结束后,贡士们将试卷交往东角门的收卷官处,并从这个门出去。收卷官将试卷送至弥封官处进行糊名,糊名完毕直接交由掌卷官送往东阁读卷官处,以定高下。
  殿试第三天。
  这天早朝后,圣上亲临文华殿,读卷官们各持一份试卷,东西序立,然后按官职的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
  按照惯例,读卷官只读三份,如有旨再读,读卷官们才会继续读卷,直到下旨免读。
  可这次殿试,圣上直接让读卷官一口气读到第十份才罢休。每读完一份,司礼监官就会将试卷呈于御案前,供圣上查看,而宣读完毕的读卷官们则一一退到门外等候。
  等待的时光总是令人煎熬,考生是,考官们亦是。
  圣上沉着脸将御案上陈列的十份试卷一一详看,周围人紧张的大气儿都不敢喘。这个皇帝一贯是个宽厚仁慈的性子,鲜少有这般严肃的时候,所以其他人轻易不敢惊扰。
  不知过了多久,圣上终于钦定好了前三名。其余试卷也被退回东阁,读卷官也回到东阁,他们将第二甲第一名以下进行排列,然后拆卷填写黄榜。
  拆卷与填榜工作放在华盖殿进行,随鼓乐声起,执事官将黄榜卷好交付翰林院官,捧至奉天殿等候。皇帝则由导驾官引导,由华盖殿来到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按常朝侍立,作堂下乐,鸣放鞭炮,放榜开始!
  这时,贡士们早已在殿外丹墀两边拜位上排列,传制官请旨后出奉天殿左门,在丹陛东朝西站立,执事官高举放有黄榜的榜案来到丹墀御道上放定。
  “有制!”传制官高唱。
  众贡士应声跪下。
  “天圣三十九年三月初一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一甲:江弘载、林清、李仪芳;二甲第一,刘道安;三甲第一,李哲。”
  传制官清晰而又响亮的传唱声传入每位学子耳中,被点到名的人顿觉气血翻涌。
  康庄大道、锦绣前程、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没被点到的免不了灰心丧气,但此刻尘埃落定,只能叹自己技不如人。
  念罢,众进士随着口令俯、起、四拜。
  执事官举黄榜案出奉天门左门,将黄榜张挂于长安左门外,众进士随出观榜,有顺天府官员用伞盖仪从送新科状元归第。
  宫内,文武百官依次入班,有致词官于丹陛中跪定致词。
  “天开文运,贤俊登庸,礼当庆贺!”
  接着鸣放鞭炮,皇帝起驾,百官退朝。
  仪式结束。
 
 
第37章 归属
  三月三, 上巳节。
  每逢三月时令,人们都会去水边祭祀,习俗就是春浴、踏青。
  文人雅士们临水设宴, 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 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 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这种游戏被称作“曲水流觞”, 深受部分读书人的追捧、喜爱。
  皇帝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 也会在这一天,携文武百官一道春游,而京都城的老百姓, 扶老携幼,全家出动, 郊外于是彩幄翠帐, 人流如潮。
  新科进士也会在这一晚, 按照惯例到春江台参加晚宴。
  每逢殿试结束, “三月三,龙抬头”之日,圣上会于晚间亲临琼林园瀛洲塔。
  春江台也位于琼林园,且与瀛洲塔一南一北对望, 瀛洲坐北朝南,春江台坐南朝北。位置虽相互对立, 建筑风格却是同等的大气恢宏。
  春江台是一个圆柱形高台,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皆有供上下行的汉白玉石阶, 高台表面同样铺上了白玉砖。白天看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毕竟皇家建筑那么多,仅是一个白玉砖,并不十分稀奇,然而到了晚上,白玉铺就的圆台表面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晶莹剔透,整个高台焕发出莹白而润泽的幽光。
  立于高台之上,恍若置身空灵仙境……
  虽然整个高台仅用白玉作装饰,但正因如此,才更显纯粹无瑕。且高台台面面积够大,几乎要有一整个操场大,只不过操场是椭圆形,高台台面是正圆形。另外玉,尤其是白玉,天生自带贵气与仙气,所以整体有一种明月入怀、幕天席地的广博气势。
  瀛洲塔则是座有九层塔身的高塔,巍峨耸立,庄肃大方。塔身通体呈大地般的泥土色,古朴厚重,且每层设有环形回廊,供塔层内人员走动,尤其第三层的回廊处,悬挂着薄如蝉翼的轻纱,微风吹过,飘逸柔美,若隐若现。
  瀛洲塔与春江台处在一条贯穿南北的直线上,两侧各自有条长而笔直的川流,自北向南潺潺流动,春江台东西两侧的石阶下去就临着那两条川流,南北侧更是由人工挖出了依合圆台弧度的半环状溪流。
  只是这水流是自北向南流,如何南北还有两道横着的东西向弧状溪流?
  奇哉,怪哉。
  只能说,宫内果真多能工巧匠。
  晚间,夜幕将至。
  新科进士分别在文武大臣之首的带领下,分两列进入琼林园,此次参宴的除了文选进士,还有武选进士。
  原先武进士是不能参加这种国宴的,通常只有兵部自己举办的宴会以示庆祝。后文桓太后称制,重视武选、武进士,所以另外开恩,让武进士同文进士一同参加春江宴。
  文进士坐于春江台东,武进士坐于春江台西。古来“东、西”,向来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所以即使武进士能同文进士一齐参宴,多少还是有些屈居人后。
  因着早前一直是文进士在春江台庆祝,所以春江宴一般专指文进士的庆功宴,后来武进士也加入其中,为了加以区分,便称文进士的宴为“青钱宴”,武进士的宴为“吴钩宴”。
  二者都各自有典故。
  “青钱”出自“青钱万选”的典故,比喻文才出众,屡试屡中;“吴钩”则出自“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是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虽然各自有各自的宴会名称,但只有加以区分时才会称各自的宴会名,对外以及史书记录还是统一称“春江宴”。
  但也并不是考中的进士都能参加,通常只有文进士前两百四十名,武进士前一百二十名才能参加。
  这些进士必须比皇帝早到,早早整齐排列在春江台南面,等到皇帝上了瀛洲塔,发布宴会开始的召令,这些进士才能陆续上春江台就坐。
  总体可以说是十分麻烦,然而此时此刻,谁会嫌烦?能在这多待一秒都能为将后的吹嘘增添资本。
  宴会结束后,这些新科进士还能进瀛洲塔内留名,改明儿里面哪个有造化的当上了内阁首辅,还要特地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哩!
  林清站立于队伍前列,微低着头,双手垂立在两侧,面色是一派平静,内心却早已波涛汹涌。倒不是不耐烦,相反,他很享受这种于他来讲堪称“奇异”的氛围。
  往常看影视剧,待到殿试,那些学子们仅在金銮殿答题,刚答完就能被皇帝直接钦定状元、探花、榜样,他就觉得,不就是写一张卷子被皇帝问几句话嘛,有什么好激动、好紧张的?只要心理素质过硬,实力强劲,完全不是问题啊。
  然而前日的那场规模宏大的仪式,让他这孤陋寡闻、一无所知的普通人彻彻底底领略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天子仪礼、皇家气度、天家威严!
  所谓“天下震慑,诸侯宾服”,概莫不如是。
  林清犹记得,那日跪于下首,听着自己的名字被传制官嘹亮的声音传遍整个寰宇,他浑身的气血都在翻涌!
  明明知道自己是靠系统这个外挂才有的这个成绩,本身并不值得骄傲,可他还是无可救药的被这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打动。
  那一刻,他第一次对这个异世界产生了归属感,因为从今往后,他林清的名字、事迹,会一一详尽记录在册,所有的所有都会证明他来过、存在过,而不再是死了都没人关注、可有可无的人。
  唯有如此,他才觉得,自己正在被这个世界体系逐渐接纳。往后啊,这南柯国,必有他林清的一席之地……
  不知过了多久,夜色越来越浓,天边的圆月也越来越亮,前方的春江台在浓郁的月色的映照下,通体散发着幽润盈白的光芒,远远望去,真好似个体型庞大的白玉柱,晶莹剔透、熠熠生辉!
  终于,春江台上,传制官先是用他那响亮清晰的声音宣读了开宴贺词,好一会儿才宣读完毕。
  紧接着,场内又是静默片刻。
  忽而,坐于高塔之上的皇帝发布了指令,指令由身边的传令官一个接一个传唱下来,声音也由一开始的几不可闻,到最后响彻寰宇。
  “开——宴——”
  春江夜宴。
  开始!
 
 
第38章 害羞
  随着这一声令下, 在台上早已等候多时的乐师们开始演奏起来,一排排穿着华丽的舞女莲步轻移台上,来到春江台正中心, 伴随着礼乐声翩翩起舞。
  进士们也在各自领头人的带领下, 踏着汉白玉石阶走至台上。
  因着参宴人数是定数,故每人有自己的专属位置,所以大家都有序落座。
  圣上坐于瀛洲塔第五层, 正中间的位置,取的是“九五至尊”之意。
  原先塔身是六层,文桓太后当政后, 圣上还小, 所以便由文桓太后代为主持春江大会。可南柯国此前从无太后参加春江宴的先例,于是众大臣提议,在原塔身上加盖三层, 文桓太后可移居第六层,圣上仍旧在五层。
  这样, 既能突显圣上“九五至尊”之威仪, 也能以表圣上对太皇太后的孝心与尊崇。
  文桓太后闻之, 欣然应允。
  并下令在瀛洲塔第三层回廊处设置一席席轻纱, 用以遮掩住回廊全景,然后命令尚未婚配的公主郡主们于这一晚登临瀛洲塔,参与进来,来个“与众同乐”。
  彼时, 文桓太后已然大权在握,旁人轻易质疑不得她, 所以即使有些于礼不合, 抗议声也很快淹没在一片称颂认同中。
  但其实文桓太后的心腹也搞不懂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旁人斗胆问出口,她也只说自己自有思量,这般含糊其辞,放在向来雷厉风行的文桓太后身上是很少见的。
  后文桓太后仙逝,圣上也没下令禁止,所以这条规矩便一直这么沿袭下来。
  瀛洲塔,第五层。
  圣上坐于御座之上,坐北面南,微微低头,春江台之盛景便尽收眼底。
  这种国宴,皇后是一定会到场的,贤妃作为圣上宠妃,自然也不会缺席,所以二人一左一右坐于皇帝两侧。
  两人都盛装打扮了一番,贤妃酷爱月白色宫装,搭配头顶华贵的金冠显得典雅大方,皇后自然是戴凤冠穿凤袍,雍容有礼。
  其实皇后的凤座比贤妃的座位离皇帝更近,但皇帝总会无意识的将身子稍稍歪向贤妃一侧,虽然表面不偏不倚,但细看还是看得出些许端倪。
  比如,皇帝在与贤妃交谈时,看向她的眼神是有温度的,带着暖意和笑意,眉目都舒缓了下来,只有在面对亲近且信任的人时,才会这般放松没有戒备。
  而在与皇后交谈时,可就严肃认真多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派头。
  倒是叫人挑不出什么错处来,可明眼人就是能一眼看出皇帝跟谁更亲近,皇后么,就有些一言难尽了……
  贤妃显然也对这种场面习以为常了,并不觉得尴尬,说到开心处,脸上还时不时涌现少女般的天真与娇憨,看向皇帝的眸中更是带着点点星光。
  要说这贤妃也是个命好的,有个“爱妹如命”的哥哥不说,嫁的还是一国之君,与他交心后更成了彼此的挚爱。待皇帝百年归西,还有一个好儿子可以依靠,真正的人生赢家。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