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尾随的行径实非君子所为,但若不是自己跟着,那人只怕会在巷子里哭一夜吧,好歹也算是救了她!他想着想着,不觉之间昏昏睡了……
--------------------
插曲来一首《无问》……尽管岁月无声,流向迟暮,它会让你想起你的归途。……如果光已经忘了要将前路照亮,你会握着我的手吗?如果路通往不知名的方向,你会跟我一起走吗? Yes, I do
第25章 伊人憔悴
=========================
寅时正刻,皇帝按着点醒了,顿觉头疼欲裂。
昨晚他睡得极其糟糕,脑子里总是一幕接着一幕的闪现,笑声、尖叫声、哭泣声此起彼伏,扰得他不得安眠。
直到睁开眼的那一刻,他的左手还紧紧揪着被子不放。正梦到自己拉着她往前跑,似日非日、似明非明,除了两侧的红墙,前头全是白茫茫一片的浓雾,手心中那只冰凉的手轻轻滑走了,他一回头,人又不见了!
皇帝唤如福,沏一杯最浓的普洱茶过来,再命德禄去一趟寿康宫跟太后说:今日请安,晚一刻到。他坐到窗边,把窗子支开一条缝吹了阵子冷风,再喝了一杯浓茶,感觉头脑清明许多,便起驾往寿康宫了。
皇帝算着时辰,这卯时正刻那丫头应是在小佛堂,正好看看她是否无恙。
路过前殿时,他看了一眼,小佛堂的门并未打开。
太后在后殿里早早叫人备了去风寒的茶饮,见皇帝面色苍白的走进来,便叫他赶紧坐到软炕上。直等如意奉上了茶,太后才倍感担忧的问:“皇上可是龙体欠安?”
“儿臣并无大碍,母后无需担心,”不过是一夜没睡好,皇帝不想让太后忧心。
“天越来越冷了,这是要下大雪了呀!”太后望了望窗外阴沉沉的天空说道。
“借母后吉言,我朝臣民都在日日盼雪,有了雪,方能来岁丰登。”皇帝对雪泽二麦的生长有不同的理解:只有下了雪田野才能得到滋养,二麦才可发荣滋长;也只有丰登之年,民情才能欢欣安定、天下太平。
坐了一阵子,皇帝就欲往同豫轩用早膳了,就在他正抬脚要跨出门时,太后突然又开口了:“这勤儿怎的病了?如意,你且请位医官过去看看吧。”
太后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这句话表面上是对如意说,眼睛却是瞅着皇帝,只见他跨门的脚步明显一顿,直待听完后,才快步走了出去。
刚才德禄来传话时,太后就觉得不寻常,皇帝不守时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便多问了几句,德禄就如竹筒倒豆子般的把昨夜的事说给了太后。
再看他方才那停顿的脚步,她就明白了。
自己的儿子,她是最了解:这孩子怕真是上了心,才会做出这样没规矩的事来。身为堂堂一国之君,夜里尾随个宫女,还把人给吓病了,这要是传出去,皇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太后嘱咐德禄,此事不得再对任何人提起,也吩咐如意去安勤那里看看,让医官开些药方。
再说了,这德禄可是御前侍奉的太监,心眼机灵不比常人,做事也妥帖,所以在宫里时皇帝一般都将他带在身边使唤。
早上太后问起时,他也不敢欺瞒,只能如实说,却说得很有技巧。尽力把事情往极简单里说:皇帝听完戏,见到勤儿往东五所方向去,便猜疑她是有什么偷盗的算计,就暗中跟了过去,结果勤儿不过是走迷了路,倒被皇帝在夹道里吓了个半死。
至于后来怎么就抱了?怎么样就拉着走了?他是只字未提。
德禄暗自盘算着,皇帝若怪罪他嘴杂,责罚起来,也定会轻些。
病来如山倒,从不生病的安勤一倒下,就像被万千座大山压得死死的,就连抬手和翻身都做不了。
她觉得昏沉难醒,身体和四肢如灌满了铅似的,异常沉重。每次醒来时,屋子里都只有她一人,迷糊难受时,偶尔又有人扶起她来,喂些汤药。
也许是这三年来,压抑得太厉害,她这一垮下来,各种情绪就失去了控制,排山倒海而来,杂乱无章而又无孔不入。
她又总能听到小果子在耳边呼唤:“妈妈,妈妈,你快醒来嘛!快些起来,带我去玩呀!”稚嫩的声音回想在耳边,却如柄柄利剑刺在她的心头,疼得眼泪无声的决了堤。
她又听到母亲斥责的声音:“勤勤,你就不能动作快点?整天磨磨蹭蹭的!”妈妈,你现在可好?请不要为我而伤心流泪,无论在哪里,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
而阿浩,只是定定的站着,平静而温和的问:“你这是要流浪到什么时候才会回家呀?”
一晃六七日过去了,皇帝期间去过两次寿康宫仍不见安勤,就命德禄去慈宁宫里见机行事、找蜜枣问问。
德禄进了大佛堂,见着蜜枣正在更换供果,便淡定的走了过去问道:“我记得这大佛堂不是还有个勤儿吗?怎的就不见出来干活?”
蜜枣一眼便认出来:这正是皇帝身边的德禄,连忙行了个礼解释道:“德禄公公,您可千万别误会,勤儿姐姐这些日子是病倒了!”
“病了?这样的娇贵?都不能干活了?难道是重病?”德禄顺着蜜枣的话问道。
“嗯,医官虽然给了药,热是退了,可不见大好,总是昏沉不醒,”蜜枣也很担心,她这都病在榻上快十日了。
德禄回了养心殿,把打听到的情况告诉了皇帝。他正在亲贤殿批阅奏折,头也未抬、只淡淡的说了一句:“换个太医去一趟。”
按照宫里的品级,太医是负责给二品以上的嫔妃诊病,医官是给九品及以下人等诊病,医术是差距很大的。
德禄走后不久,一名太医就进了慈宁宫,蜜枣领他进了屋子,只当是太后那边来的医官。
太医诊完脉说,这病先是风寒再加郁症,是因原本肝旺体虚,再加情志所伤引起,导致气机郁滞、心失所养。
他换了副方子,就要蜜枣马上去御药房取药。
没有想到,这新药方见效得快,安勤才喝一日便清醒了,再又喝了两日便能下床走动。
她觉得身上那沉甸甸的铅块都被蒸发了似的,脑子和身子都轻松了不少。
又歇了几日,安勤便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谢罪了,对于那一晚的事也无人再提。
就在安勤去寿康宫请安的那一日,德禄莫名的以“尽忠职守”为由得了皇帝的赏赐。
--------------------
历史小知识:
1、乾隆爷一生对雪情十分重视,写了无数咏雪的诗。在他心中有一条逻辑链:有雪,田野滋培,来岁丰登,粮价平减,民情欢欣,社会平稳,天下大治。
2、在许多乾隆爷的提识中都表示:初冬十月到次年正月间下的雪,有利于农田,值得欣喜;但二月以后下的晚雪,则会因春麦已出芽,遇雪将会冻伤而影响收成。
3、同豫轩,修建于乾隆年间,是西苑里的一组园林建筑。当皇帝居住在紫禁城时会在每日卯正一刻到此处早膳。
第26章 恢复秋狝
=========================
乾隆六年正月,皇帝提出要恢复祖制家法,去热河秋狝。
二月,时任御史丛洞上书劝谏皇帝道:“因循先帝之为,暂息木兰行围”。而皇帝却以锻炼八旗子弟骑射之术、进行军事训练、与蒙古各部王公联络情谊、太后五十寿辰诸多要事为由,坚持定于七月立秋后出发,并谕下:“所过州县宽免额赋十之三永为例。”
“秋狝”,是皇帝在夏秋时节到木兰围场狩猎,这是自圣祖皇帝以来的祖制,他在位期间北狩热河、木兰秋狝共有四十八次,几乎每年都进行,其目的在于训练部署骑射、联谊蒙古。这项盛大的活动,实际上是继承了契丹、蒙古、女真等北方民族的传统,以保持骑射的武风。
皇帝早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曾随皇祖去木兰行围,在参加避暑山庄会举办的阅射活动时,连中五箭,深受皇祖父夸奖,并获赐了黄马褂。但到先皇继位,就停止进行北狩和秋狝了。
此次皇帝再次开启木兰秋狝并非是心血来潮,除了标榜自己处处要向圣祖看齐之外,训练武备、保持满洲“国语骑射”的传统也是重要原因。
随行的包括宗室人员、军机大臣、重要词臣、各类侍卫兵丁,皇帝会继续在秋狝的旅途中处理朝政。
寿康宫也因太后随巡而开始了周密的准备工作,这是第一次太后随皇帝的长途旅程,前后有六十余天,但凡有关太后起居,事无巨细都需要提前预备妥帖。
自出了正月,宫里各项准备工作就陆续开始了,直到七月二十五日皇帝虔告奉先殿,行祭天奉祖仪式之后,第二日戎装骑马、卤簿引驾启程,这次秋狝才算顺利如期开始了。
这是本朝恢复的第一次秋狝,随行队伍异常浩大。
除了宗室和重要官员,皇帝的养心殿、太后的寿康宫、皇后的长春宫和坤宁宫,除了留下两名值守人员,所有人等几乎倾巢而出,还另有各宫妃嫔及随从人员,出行车马达到六百余辆。
安勤是个爱旅行的人,从前每年是必须进行长途旅行的,旅行对她而言就如是给生命充电。这次如果能长时间的出宫旅行对安勤而言,是无论如何不能错过的!
正如她对太后所说的:“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想想辽阔的大草原,她做什么都愿意。 最后,她被安排在茶房,协助为太后淘洗水果、办造茶汤。
按照安勤的判断,应该不过就是洗洗水果、洗洗杯子、送个点心这样的活,还是有专门的师傅负责泡茶、做乳饼的。
而蜜枣则是自愿值守,她可不愿意长途跋涉的外出干活,只要等主子们都出去了,她们在宫里可就自在逍遥了。
乾隆六年七月二十六日,队伍浩浩荡荡出了城,开始了第一次巡幸避暑山庄和木兰秋狝之行。出发第二日,皇帝颁布了减免所过州县额赋的谕旨,即是应征数的十分之三。
从京城出发后,途径怀柔县、密云县,预计途中需要四天,于三十日到达古北口。
皇家出行往往不会一直赶路,在四天时间里分别会在密云、羊山、罗家桥等七处行宫驻跸。车马走的御道是康熙年间就已经修建的,被称为“北巡御道”,沿途许多地方都修建了尖营和行宫,提供了沿途休整和住宿的便利。
未料到天气却差强人意,虽已立秋,仍是闷热多雨,路途泥泞。队伍庞大,车马行进得艰难而缓慢,所有人出行时的愉悦之情,都被一路上糟糕的天气给毁了,大家都只想尽快到达行围的第一站北古口。
唯独太后心情尚佳,毫无埋怨与不满,旅途中,皇后一直在车内悉心陪伴照料。
一日行至无聊之时,太后便召来安勤入车,要她读一读随行带来的经书和全唐诗。
刚读完一篇诗文,听得雨声又起。安勤便随手撩开了帘子,只见车窗旁隔得很近,有一位身着黄马褂、头戴单眼花翎红顶帽,骑着马的随行大臣。
他以为是太后有事需吩咐,便立刻转头靠近:原来是个宫女,白玉盘似的脸盘,正抿着嘴,一双黑亮的眼直直的盯着他,眼角还似笑非笑的向上微微挑起,然后帘子马上又被放下了。
只需一眼,安勤就认出他来了!他就是之前在新春茶宴上作“胆短”诗的大臣,长得与阿浩有七分相似,她自然记得。
皇后见安勤放下帘子抿嘴一笑,便说道:“此人是一等公讷亲,在先帝末年就已入军机处,才思敏捷、办事干练。皇上即位后,任命他为镶白旗满洲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年纪轻轻、方过而立,已得正三品,权倾朝野,也是深得太后娘娘喜欢的。”
“是呀,年轻有为,也是老身的娘家人,这一路是多烦他护卫了,”太后点头附和。
安勤暗自想了一下,讷亲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自己并不太记得,或许是曾经对清代历史知晓得太少。
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时断时续,安勤捧着诗集说道:“太后娘娘、皇后娘娘,不如今日勤儿就专门读一读含有雨字的诗句吧?这样赏雨、听诗才更有意思呢!”
“哈哈哈,好,就依你。”太后抚掌而笑,轻松的斜斜靠在了身边的黄妆缎面褥子上。
“那勤儿先读一首李白的诗吧,《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皇后听完后轻轻颔首道:“这诗中的世外桃源,桃花、野鹿、竹林、飞泉,直叫人心驰神往呀!”
“真是美呀!那就且让皇上给咱们建一处世外桃源来!”太后逗乐的说道。
讷亲骑马跟在车旁,能听到车内朗朗读诗声。他猜想应是刚才那个小宫女,她竟能断字读诗?那声音爽朗而不甜糯,字正腔圆。
一首不遇,竟也被她读出了几分的洒脱之感。
讷亲索性拉住马再靠车近些,接下来她读的是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情深不寿,自古世间多少男女都在爱别离苦中沉沦,他不禁也随之心生愁绪。
这一路,讷亲就随着多愁善感的诗歌辞赋在雨中前行,仿佛这愁人的雨幕中已充满诗意,雨和泥都不再是烦恼之事,而他只想伴着这声音一直走下去。
无奈刚到达常山峪行宫,车马刚一停住,那灰蓝色的身影就一溜烟的跑下了车,消失在了茫茫车队之中。
--------------------
历史小知识:
1、秋狝xian 读去声,指的是秋季打猎,冬季打猎叫狩。
2、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等,在随皇帝出巡时都穿黄马褂,是作为制服性质穿的。而皇帝是不会穿黄马褂的。
3、木兰是满文的音译,意思是鹿哨,是女真族和契丹族常用的围猎方式。
4、清代帝王巡幸木兰有两个目的:首先是训练军队;其次是笼络蒙古族王公。
5、乾隆帝小时候随祖父康熙帝去木兰围场,曾在常山狱行宫住过。乾隆六年,他住在常山峪行宫时写诗回忆幼时:忆昔髫龄际,趋陪圣祖前。于今巡幸至,驻跸故宫边。湛露曾叼泽,含饴想侍筵。秋风悲此日,轩屋尚当年。鸟语如怀旧,花香故逞妍。恩勤终古慕,承显一身肩。
第27章 木兰围场
=========================
安勤知道木兰围场是属于河北省承德市,应该是位于华北平原与蒙古草原的交界处,水草丰沛、牛羊成群。
曾经,她一直计划着要在夏季去内蒙古旅行,见识一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
那时的她永远也想不到,旅行计划能够实现!但最终她将到达的却是两百多年前的大草原。尽管时代变迁、斗转星移,大自然却始终用它最美的风景和最宽容的姿态,守护着这个世界,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