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私奔
谨月正在屋子里给苏微穿衣服,听到这个连扣子都顾不上系就跳出来了,她一把拉开张大夫娘。
“婶子,你这是干嘛呢?”
张大夫娘指了指何样,生气地说:“谨月,我可一向把你当女儿一样呢,你就给我介绍这样的人?”
“我妹妹怎么了?”
“怎么了?你难道不知道她之前走过一家吗?不知道她还有个儿子吗?你觉得这样的人配我儿子合适吗?”
何样的头更低了。
“婶子,他们俩是自由谈对象,人家两个互相喜欢,有什么不合适的?”
“我呸,还自由谈对象,也不害臊。”
反正也说不通,谨月不想白费口舌,就各种好言好语应付,总算把老太太打发走了。
那天何样一直没有说话,连饭也没吃就早早睡了,谨月端进去的花卷,天亮时还是那个样子,动也没动过。
不就是个男人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实在不行,不嫁就是了。
不过她也知道,何样肯定没有这样的勇气。
张大夫娘闹完没几天,周氏也来了。
她阴沉着脸,二话不说就拉着何样走,气得何样一屁股坐在地上,眼泪就出来了。
“哭哭哭,你还有脸哭?我前几天怎么给你说的,你怎么就听不进去?”
“我,张大夫他是真心对我的。”
“你就是脑子里进了屎。当初要不是你糊涂,听信那个畜生的甜言蜜语,怎么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他们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你就只顾着长年龄,怎么不长长记性?”
苏老二有点看不下去了,他把周氏拉到屋子里,让她喝水消消气。
谨月现在也有点搞不明白她后娘,当初,她一心让何样嫁有钱人,后来何样离婚后感觉她的标准也并没有降低多少,怎么现在突然就变了?
不行,如果何样和张大夫真的是因为家长的世俗观念而错过,她真的觉得很可惜。
她想再为他们争取一下。
周氏还在骂骂咧咧,何样依旧哭哭啼啼,谨月给周氏添了水,又把何样带到另一个屋子,让她先休息一会,然后让苏老二带着苏微去玩。
就剩下他们两个时,谨月就说了张大夫和何样的事,也说了张大夫给她表态的事。
“娘,我觉得他们俩很合适。”
周氏放下水杯,叹了口气,说:“你不知道,张大夫的娘昨天找到家里去了,骂的那话难听得不能说。”
“你根本不用在意,她那个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等她想通了自然会接受的。”
“哼,打一开始就不喜欢的人,后面能喜欢起来吗?”
谨月感觉脸一红,心想原来你其实还是不喜欢我,我只是帮你女儿物色好人家的一个工具。
周氏估计也发现自己说的不合时宜,就咳了一下,说:“她是二婚,嫁过去也是三天两头受气。”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农历七月初七,张大夫和何样私奔了。
要不是周氏再次找上门来,谨月都不知道。
何样自从上次跟着周氏回去后,没有再来过,这次出行,她告诉周氏的是自己去看下谨月。
而张大夫,有时去拜访其他的大夫,有时上县,有时去自己的老家给先人烧纸等,诊所关个三五天的并没人在意。
这一消息很快就传来了,不止凡湾村,陈老爹所在的花沟以及何样以前嫁的魏家寺几个村子里都炸开了锅。
别人大都在看笑话,唯有张大夫的娘,颠着个小脚跑来跑去,一天能骂了好几次,骂到恨处就说权当自己没有这个儿,以后养老送终也不靠他。可一转眼又开始哭天抢地。
周氏反倒显得比较冷静,怔了半天就一言不发地走了。
谨月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当初是不是做错了,看一个老太太哭成那样,她心里也不好受。
不过让她欣慰的是,张大夫能放下一切带何样走,至少证明他是真的喜欢她。
农历十月,刘村长通知说,今年要征一批兵,年龄16-18岁,最好初中毕业,再不行也得小学毕业。
分配给凡湾的只有一个名额。
这勉强能够到条件畔的就只有苏老五与周木匠的儿子周宏。
周宏17岁了,他从8岁就开始上小学了,毕业后又进入到镇上读初中,学历足够了,但他除了不长个子,还有个问题就是眼睛弱视。
这怎么都不达标。
苏老五刚过了18岁,仪表个头都不错,但就是学历不够。
自从凡湾小学成立以来,他就跟着刘校长读书,但不知道是因为天资不好还是不爱学习,虽然在班上年龄最大,但成绩基本垫底,当然除了苏大林。
这么大的年龄,按理早应该读初中了,但因为起步晚,也是没办法的事。为此,刘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他时常给苏老五补课,为的也是让他快点升学。
可这苏老五的大脑就像生锈了的铁,一道题,讲上成十遍才勉强听懂,但换个问法就又什么也不懂了,气得刘校长半天说不出话。
不过苏老五有个特长倒是让刘校长挺欣喜的,那就是他的歌唱得很好。
首先是他的音色很纯,就是那种没有带任何杂质的感觉,其次音调也很准,不管是民歌,还是流行的港曲,只要他听过一遍就能哼个七七八八。
刘校长是个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人,也乐意为学生创造机会,所以只要是班上组织文艺类的活动,他总是让苏老五来主持。
为此班上的同学给苏老五取了个绰号,叫“苏多芬”。
刘校长也挺犯难的。
这个学历,关键这么差的成绩,就是让人去说也开不了口啊。
可惜了。
可就在刘校长觉得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上面的政策又变了,说只要识字就行,不一定非要小学毕业。
所以苏老五就很光荣地当兵去了。
这在苏家是从来没有过的,苏老爹喜极而泣,只说是祖坟的位置好,谨月也挺替他高兴,临行前给他塞了20元钱。
正是因为这个,苏老爹才鞭策着让苏老六继续上学。
而苏树,可能因为苏慎的原因,倒是一直比较努力,成绩也比较好。
让苏老大想不供给他上学都找不出借口。
第120章 苏老二外出打工
苏老太的身体稍一康复,就又开始为儿孙发愁。眼下,除了苏老大家有两个儿子,苏老二和苏老三家各一个儿子,其余几个要么没结婚,结了婚的要么不生,真是让人又急又气。
谨月那边,她倒是说了好几次,结果人家说的坚决,说再不要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足够了。
真是像疯魔了一样。
要是她也像她一样只生一个儿子,那还有她的丈夫苏老二吗?
而苏老四的媳妇王氏,都结婚一年了,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她一问,人家就说自己年龄还小,还不想要孩子,等过几年再说。
倒是苏老三的媳妇李氏,每次和她聊起天来,都会体贴地说还想再给苏家生一个儿孙。
如果每个媳妇都有这样的觉悟,她就轻松多了。
谨月根本就不在意苏老太怎么说,她现在目标是搞钱。
“谨慎细微”搞得谨月心力憔悴,虽说勤劳善良等方面她赚到了不少积分,但自己又控制不住脾气,情绪方面总是被扣分,现在的积分还够做个小本生意,再不下手就晚了。
毕竟这让人烦心的破事还不少。
去年雨水充沛,麦苗长势喜人,还有土豆玉米等都长得不错,一年下来,个个眉开眼笑。
很多人家因此见到了生平最多的钱。
虽然还不能说完全脱贫,但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
最基本的保障有了,大家也就开始追求其他的了,比如炒菜时不再只放盐,还会放点花椒粉等调料,女人买衣服也不再是只图便宜,还会稍微注重下款式。
庄稼人看天吃饭,谨月觉得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当时最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才准备开建,谨月决定还是先试试水,她把第一个目标选在了X城,。
X城离他们大概有三百多公里,去年刚建了一个很大的综合性商贸市场。
当时凡湾的人连去县上都觉得奢侈,平日里的小东西就在村口的小卖部买,偶尔的大件会去镇上买。
谨月算了下,积分兑换成钱大概有一百五十多元,不过出门嘛,总得准备点备用金,本以为以她平日里助人为乐积攒的人脉。
随便借个百八十块没问题。可没想到,她在村子里关系好点都人家走了一圈,连二十块都没凑够。
最后还是刘校长给她凑了五十块。
一切准备就绪。
谁知道苏老二突然说要跟上别人去打工,说是一个大工程,人家要人要得急,班车都在县上等着了,明天一早就得出发。
一同去的除了苏老大和苏老三,还有村子里很多其他男人。
一刹那,整个村子似乎变成了女儿国。
谨月从此开始了她一个人忙里忙外的日子,平日里的担粪挑水什么的都可以一个人做。
但是犁地、种田等没个男人不行,张氏本身能干,再加上苏树平时放学节假日什么的都可以帮忙,还有一些活苏木也可以帮着做。
李氏有娘家弟弟帮忙,苏老爹的一些地,除了老四,还有女婿时而过来帮忙,唯独谨月,思来想去也没个合伙的人。
正在发愁时,邻居苏庆生的媳妇蔡氏找上门来了。
苏庆生年龄和苏老大差不多,但因为常年有风湿病,听说南方天气潮湿,也就没去打工。
本来他们完全可以做自家的活,但今年年头,养了快十年的驴突然死了,最后吃肉的时候才发现驴是因为吃了草料里的针,那千疮百孔的模样真让人看着难受。
都怪他这个又脏又懒的媳妇。
庄稼人离不开驴,但眼下的光景,再去买一头驴也确实是一种奢望。
蔡氏说了想要合伙种地的想法时,谨月非常乐意。
虽然他们平日里打交道并不多,尤其谨月话语也少,对此刻她而言,这真是天降的喜事。
因为这一层合作关系,谨月和蔡氏接触的越来越频繁。
蔡氏大谨月四五岁,但因为结婚早,两个孩子都十几岁了,一儿一女。但儿子在四五岁的时候不慎掉下悬崖,伤到了脑袋,所以有点不太正常,平日里也就游手好闲,什么都不会做。
不过蔡氏似乎一点都不在意,她并没有因为可怜儿子而给他更多的爱,事实上,她对于自己的孩子非打即骂,丝毫没有显示出母爱。
甚至在做母亲这一角色上,谨月觉得她远远不及格,比如做父母的,通常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留给子女,但蔡氏不会。
她会背着子女统统自己吃掉。为此谨月感到不解,也委婉问过蔡氏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孩子。
蔡氏说:“爱他们干什么,女儿大了都是别人家的人,儿子大了也要娶妻生子,人这一辈子,只有自己疼自己最实在。”
谨月虽然觉得哪里不对,但也无力反驳,她甚至觉得她还挺通透挺潇洒的,一辈子不需要操心,或许这样的人根本不会有任何烦恼吧。
苏老爹对苏玺是真的疼爱,隔几天就要过来看一下,逗逗抱抱的,所以农忙季节一来,谨月就大胆地对苏老爹提了想法,说希望他白天能帮着照看一下苏玺,苏老爹欣然同意,当天就带着苏玺和苏微去了老院子。
真正独自撑起这个家以来,谨月时常觉得力不从心,所以时常厚着脸皮请苏庆生帮忙。
不过好在这苏庆生也确实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大凡谨月开口,他从来没有拒绝过,甚至连给驴镲草这样的事他也替谨月干了。
这要是换成其他的女人,比如张氏、李氏,肯定要闹翻天,不过蔡氏似乎丝毫不在意,好像觉得理应如此。这让谨月非常感激,做点好吃的什么的都会给蔡氏他们端一点。
苏老二是在打工三个月后回来的,当时正好到了农历十一月底,天寒地冻,除了拾拾树枝、扫扫树叶,暂时没什么农活要忙。
那天中午谨月安排苏慎照看弟弟妹妹,就去扫树叶了。她得趁着初冬的第一场雪之前屯好过冬的东西,树叶是填炕的必备物。
那几天谨月的右眼一直跳,刚开始她以为是最近没睡好的原因,可持续几天都是那样,让她开始心慌,隐隐约约觉得估计要发生什么事。
第121章 出事了
谨月不是迷信的人,但也一向看重敬神之类的活动,比如大年三十,她一定要让苏老二去烧头香,再比如初一十五,她都会在灶头上给灶王爷上三炷香。
今天正好是初一,她一大早就烧了香,并献上了两个煮鸡蛋,让灶王爷保佑一家平安喜乐。
不会有什么事的,不要胡思乱想,谨月安慰着自己,挥着手里的扫把。
“二婶,二婶,你快回家吧。”谨月心里一紧,回头一看,看到苏密正站在地边气喘吁吁地喊。
谨月扔下手里的扫把,跑过来问发生什么事了。
很显然,苏密是被叮嘱过的,她只说也没什么事,就是现在需要回家。
一路上,谨月的心七上八下,是不是苏微或者苏玺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苏慎?她越想越害怕,感觉眼睛都花起来,一不小心就被路上的树枝绊倒了,她也顾不上拍膝盖上的土,继续往家赶。
这是一段不长的山路,谨月走过无数次,但从来没有哪次像今天这样感觉漫长又难熬。
门大开着,谨月听到正房传来苏老大和苏老爹的说话声,谨月以为自己听错了,苏老大不是外出打工了吗?怎么会在这儿。
她几步跨进正屋,怔住了。苏老爹老大老三老四他们都在,还有张氏李氏王氏。
然后谨月就看到了面目全非的苏老二,他正躺在炕上,面部苍白又浮肿,头发凌乱,胡子拉碴。
她的心开始往下沉,三个月前还生龙活虎的人,怎么突然就成了这样,她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你回来了。”苏老大首先开口。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会这样?”谨月神情慌张,焦急地问。
“二嫂,二哥他砌墙时不小心摔了下来,伤到了腰。”苏老三开口。
“老二不是一向做木工的吗,怎么去砌墙了?”张氏问道。
“起初是在做木工,不过这几天砌墙的那个工人请假回去了,为了赶进度,才临时让老二代替的,这也是额外给钱的。”苏老大解释。
“谁想到会发生这种事,不过工头倒还算讲点道理,赔偿了三千块钱。”苏老三补充道。
苏老大从上衣口袋掏出一个包着的鼓鼓的脏手帕,递给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