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春事
作者:长山里
简介:
【当腹黑遇上白切黑+相爱相杀+交换灵魂+复仇,传统古言架空】
江晚之十四岁初遇宋卿时,十六岁成了宋夫人。
世人都说她命好,商贾之女嫁了个状元郎。
直到她被陷私通,死在了宋卿时提出和离的那一夜。
再次醒来,她成了余家的傻子三小姐余晚之,父不疼娘不爱,还要遭受丫鬟虐待,就连那位定亲十余载的帝师,也要与她退婚。
仅是姓氏之差,境遇却天差地别。
都说余家三姐疯疯傻十几年终于清醒,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具身体早就换了主人。
杀身之仇她要报,欺辱之人她也不会放过。
至于那帝师……
沈让尘:我想杀人。
余晚之:杀谁?
沈让尘:当初退婚的我自己。
第 1 章 傻子
院中的芙蓉花几乎在一夕之间全开了。
余晚之躺在床榻上,侧头看见窗缝外盛放的芙蓉,偶有那么一两支斜斜地伸着,似乎想要探入窗来。
她记得自己院中未曾种过这样的花,只因宋卿时不喜。
他喜欢梅兰竹菊的风雅高洁,说芙蓉这样的花上不得台面。
余晚之哪能听不懂他的言外之意,借物喻人罢了。
这是余晚之稀里糊涂来到这具身体中的第三日。
她原是宋府的夫人,只记得自己去大昭寺进香,在寺中的寮房歇息时一名僧人来敲门请她去前殿,一阵香过去之后她晕倒了,再醒来已被扣上了私通的罪名。
宋卿时要休妻,她被下人拖回关入柴房,饿了整整两日宋卿时才来看她,还给她带了吃的。
怎么睡过去或是晕过去的她不记得了,只知再次醒来院子变了,房中的陈设变了,丫鬟也变了。
“来人……来人……”
她试着喊了两声,喉咙犹如针扎一般,却没人理她,门外倒是响起了两道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正是这几日守着她的丫鬟。
“你有没有听见里面在喊什么?”
“怕是那傻子又开始发疯了吧?甭管她就是,闹完了就过了。”
前两日刚醒来时她确实闹过,她想去宋家看看,不知道原本的自己怎么了,也不知道自己的丫鬟彩屏怎么样了。
下人们全当她烧糊涂发了疯,不过就算不烧,平日里旁人也将她当疯子看。
一丫鬟又说:“哎,可是她烧成那样,万一死里头了我们也担不起呀,我还是去看看吧。”
嘎吱——
房门被推开,一个身着藕荷色襦裙的丫鬟跨了进来。
“你叫我们干什么?”
“水。”余晚之嗓音虚弱。
丫鬟去了又回,进屋后搁下一碗清水,又盯着她看了片刻,觉得她一时半会人应当死不了,随即转身走了。
余晚之捧着碗,水面依稀映出一张蜡黄的脸,神态萎顿,但仍能看出过人的美貌,远山眉,星月眼,被水润过的唇如窗外盛放的芙蓉花瓣。
经过这几日,脑中纷乱的记忆总算能勉强拼凑出一条线。
这副身子的主人与她同名不同姓,是余家大房的三女。
余家是汴京城的大户,与她从前所住的宋府一个在城西一个在城南。
余府上出过几位权臣,按理说生在这样的大户人家,比她从前的出身不知好了多少,可这具身子的主人却命运多舛。
幼时从家中的假山上摔下来,摔成了傻子,大户人家出了个傻子小姐是丢人的事,因而把她藏在城外庄子养着。
身边的下人也是欺软怕硬的主,欺负她疯傻,不会告状,人前细心呵护,人后克扣吃穿不说,令她时常饥一顿饱一顿。
下人照料不仔细,这次淋了一场雨便发起了高热,病重才将她接回府上医治。
院外脚步声纷沓而至,紧接着房门被人推开,乌泱泱的一群人涌了进来。
为首的是一名衣着雍容华贵的老夫人,被人众星捧月般地簇拥在当中。
“不是还病着么?怎么就起身了?”
余晚之对眼前的人有些印象,应当是“她”的祖母。
没有得到她的应答,余老夫人早已习惯,自顾与下人说道:“烧了这一场,是愈发的不认人了,从前瞧见我虽不知道怎么喊人,但也是知道冲着我傻笑的。”
丫鬟自知自己照顾不周,忙心虚接话,“老夫人莫慌,我看小姐这几日安静了不少,也不是坏事呢,这段日子四小姐议亲,若是闹出点什么事,那……”
余老夫人略一颔首,“这倒也是,那你看好小姐,好生照料着。”
毕竟是亲孙女,虽说痴傻了,昨日大夫说恐怕熬不到秋日,她到底还是不舍。
近日里总想着这丫头还没摔傻的时候,祖母祖母的追在她身后喊,也是造化弄人。
余老夫人看着她叹了口气,刚一起身便觉袖子一紧,低头看见了她的袖子上挂了一只细白的手。
既来之则安之,事已至此,她总得好好活下去的不是吗?
想罢,余晚之微抬起头,试探着叫了一声,“祖母。”
……
余府出了件大喜事。
据说是那个傻了十几年的三小姐忽然就不傻了。
大夫说是幼时那一摔导致脑中淤血,令三小姐失了心智,此次高热不下,将淤血烧了个干净,于是人又清醒了过来。
只有余晚之自己知道,这具身体早就换了主人。
看得出她的祖母是真心高兴,父亲却只来打了个照面,态度不冷不热,好似她本就是这个家可有可无的人。
倒是她的生母林氏,这几日来瞧过她两次,母女二人说不上两句话,时常冷场,林氏看她的眼神总带着几分探究与谨慎。
“晚之,晚之?”
余晚之回过神来,看向出声的余老夫人,唇角挽了挽,“祖母。”
她生得美,不疯傻了,随意一打扮便是绝色,瞧着乖巧又温婉。
“你四妹妹近日议亲,过几日要出门去大昭寺祈福。”余老夫人在她手背上拍了拍:“大夫说出门走走对你的身体有好处,你随他们一同去透透气,散散心。”
余晚之知晓这并非是什么单纯的祈福,实则是借着祈福的由头相看。
大楚有这样的风俗,男女议亲前会相看,若是两人不反对,那亲事便可定下了。
只是大昭寺这个地方,对余晚之来说是个噩梦,是一切悲剧的开端。
余老夫人瞧见她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以为她关了这么些年不乐意出门,又说:“你若不想去……”
“我去。”余晚之开口。
她正愁没借口出门,机会便送上门来。
第 2 章 出殡
大昭寺坐落在汴京城外的太仓山上,官道直达,通行十分方便。
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余府的马车已经出发,还没到城门口,队伍却渐渐慢了下来,前头街上堵起了一条长龙。
余晚之掀起帘子看了一眼,打发坠儿去前面看看是怎么回事,留下春文在马车上伺候。
坠儿和春文是伺候余晚之的两个贴身丫鬟,从前苛待她,自打她再次醒来之后,两个丫鬟也不敢造次,这些日子伺候得倒还算尽心。
余晚之不是不准备处置她们,只是还没想好如何处置。
在旁人眼中,她是刚刚从痴傻中清醒过来的三小姐,哪来的手段和城府,一不小心便容易出漏子。
况且她这几日的心思不在这,搞清楚事情始末,还有如今的自己怎么样了才是当务之急。
她近日多梦睡得不好,便靠在马车上休息。
刚闭上眼,忽然前面传来一阵喧哗声,接着又是一阵哭嚎。
余晚之掀开帘子,只看见人流,却看不见前面的情况。
不一会儿,坠儿掀帘钻进马车,脸色依稀有些发白。
“前面发生了何事?”余晚之问。
坠儿搓着手臂上的鸡皮疙瘩,不自觉往春文身边靠了靠,道:“前头出殡也要出城,把路给挡住了。”
春文推着她坐直,“出殡你又不是没见过,怕成这样,没出息。”
坠儿心有余悸,“若是单单出殡倒还好了,我方才挤到前头去看,刚好有个抬棺人脚滑了,尸体差点从棺材里掉出来,我还看到了一只惨白的手,一大清早的,真是吓死人了。”
余晚之道:“死者为大,等着吧。”
坠儿继续道,“我方才打听过了,也是可怜,死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呢。”
余晚之半垂着眼,心想还是和她一般年纪,若她没有到这副身体里来,再过几月,就是她二十岁的生辰了。
“怎么死的?”春文好奇道。
“说是家中进贼,碰巧被宋夫人撞了个正着,那贼人杀了人没逃得了,被家丁抓住当场打了个半死。”
余晚之只觉脑中“嗡”的一声,像是被置于大钟内狠撞了一下,脑中回荡的全是那声“宋夫人”。
她十六岁嫁给宋卿时,至今已三年有余,宋夫人……她当了三年。
余晚之心中想着,开口却有些发颤,“是哪位宋夫人?”
“就是那位状元郎宋大人的夫人。”坠儿打开了话匣子,“说来也巧呢那位宋大人和咱们四小姐相看的许家公子还是同年的进士,只可惜一个刚议亲,一个却刚死了夫人……”
余晚之似乎什么也听不见了,所有的侥幸都灰飞烟灭。
哪怕她之前想过无数次原来的她很可能已经死去,可真正听到自己身亡的消息,却还是震惊得浑身发颤。
这几日她也曾悄悄打听过宋家,但偌大的汴京城,掉块饼都能砸到三个达官显贵,宋卿时不过是个五品官,哪有什么人特意关注。
若不是今日出城碰巧遇上,消息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传到她这里来。
“那贼人呢?”
余晚之冷不丁开口,吓了坠儿一跳。
“听说那贼人供认不讳,被判了斩监候。”
“宋家可还有其他人遇害?”
坠儿一愣,不确定道:“应当是没有了吧,只听说宋夫人死了。”
既无其他人遇害,那彩屏应当是还在的,不知道她如今怎么样了。
“那位宋大人瞧着着实可怜。”坠儿小声说:“抬棺人滑倒后,宋大人立马扑上去才没让尸体掉出来,抱着棺材哭得好生凄惨,嘴里一直喊着宋夫人的名字,想来宋大人和宋夫人的感情是极好的。”
坠儿似想起什么,话音蓦地一顿,小心翼翼地说:“我听见宋夫人似乎和小姐的名字同音,哎呀,真是晦气。”
余晚之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岂止是同音,连字都一模一样,只不过不同姓罢了。
她和宋卿时感情好吗?
十五岁相识,十六岁出嫁,她也不懂夫妻之间如何才能算得好,娘亲生前说夫妻相处之道,能相敬如宾即是幸事,她和宋卿时之间大约便是这样。
只是同寝三载,她到现在都没能看清她的枕边人。
家中遭贼?遇害?
她连个贼影都没见过便稀里糊涂的死了,若说宋卿时没有参与其中,她一万个不相信,说不定,背后的主使者就是他。
到晌午,马车摇摇晃晃停在了大昭寺的山门前,山上红枫延绵,后山相接处却是一片翠竹的青。
一路上余晚之都在想事,下马车时双腿还在发软,一个趔趄险些栽倒在地,吓得两个丫鬟手忙脚乱。
“怎么扶的小姐。”余夫人训斥道。
“没事,没有摔着。”余晚之走近。
余夫人将她上下打量了一番,“怎么看起来没精神?”
“多半是早上城门口的事,”春文解释道:“小姐恐是没见过那样的场面,吓着了,一路上都没精神。”
余晚之在心里想,确实是没见过。
这普天之下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看见自己出殡了。
第 3 章 帝师
九月深秋,大昭寺的莲池中的莲花还没开败。
两家夫人在莲池边打了照面,心照不宣没有提及亲事,只当寒暄,若是没看中,也不伤双方面子。
大伙儿都对四小姐余锦棠要相看的公子十分好奇,余锦棠更是紧张得昨夜一整夜都没睡着。
众人的注意力都在莲池边的清秀英俊的公子身上,余锦棠面露羞涩,被人簇拥推搡着往前。
大家纷纷探头张望,无人注意到人群中一人默默后退,须臾间便消失在了拱门之后。
大昭寺是一切事件的开端,后来发生的一切都杀得余晚之措手不及,她死得不明不白,要想知道事件始末,需得追本溯源。
余晚之循着记忆找到当日出事时的寮房,有香客出入,看上去没有什么异常。
寺中僧人来来往往,余晚之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当日来敲门喊她的僧人。
等她回过神来,眼前已是一片青翠的竹林,长长的山道逶迤入竹林深处,不知通向何方。
余晚之正准备抬脚往里走,山道上匆匆走来一名僧人,拦住了她的去路。
“施主留步,此处非见客之地,施主可是迷了路?”
余晚之忙合手回礼,“师父莫怪,的确是在寻人的途中迷了路。”
“施主所寻何人?”
余晚之思索片刻道:“我曾在寺中偶遇一位师父,提及我睡眠不佳,那师父便赠了我一味药材,如今药材用完了,想问那位师父再求一些。”
她顿了顿,又问:“不知您可曾见过一位宽耳阔鼻,嘴唇略厚,眉间有两颗痣的僧人?约莫……三十来岁。”
僧人凝神思索了一番,摇头道:“未曾见过,我在寺中已有十余年,从未见过施主描述的人。”
“会不会是新来的……”
余晚之还未说完,僧人出声打断,“不会,僧人进寺需登记造册,不巧,贫僧便是造册人。”
余晚之心中一紧,身子仿佛都沉了几分。
她是被人陷害这点不假,竟连僧人都是假的,可见并非巧合,乃是筹谋已久。
沙弥说完,见她依旧立在原地不动,于是抬手指了个方向,“施主沿着这条路走,便能回到前殿去。”
“多谢师父。”余晚之沿路折返。
那沙弥目送她走远,直到人影消失不见,才转身步入了竹林。
林中薄雾弥漫,行至深处豁然开朗。
亭中一人身着白衣,乌木束发,单单一个侧影便端的是谪仙人的风貌。
那人在棋盘上落下一子,抬手时露出一截冷白的手腕。
寂然盯着棋盘看了半晌,忽然道:“你在此时回京不是个好时候。”
“芙蕖未谢,”沈让尘抬眸,“怎么就不是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