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归——郁桢
时间:2018-05-02 11:46:56

  两人相似一笑,锦书很快又回过头去。
  这时候那边的门被打开了,出来了一位宫女,宫女向锦书招手。锦书扭头去看了一眼秦勉,秦勉冲她摆手,让她别担心快进去。
  锦书低了头,双手捏了裙子轻步跟着那宫女进了那扇门。
  太后坐在宝榻上,闭了眼,正慢慢的捻动着佛珠。烛光照在她的脸上,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
  “娘娘,齐王府的二娘子来了。”
  高太后略抬了抬眼皮,瞥了一眼地上跪着的那个女人,沉声道:“太医说你的药很及时,老妇很感谢你的药,你的治疗。这里有一盒东西是赏赐给你的。”
  宫女将那黑漆的螺钿盒子捧给了锦书,锦书双手捧过谢了礼。
  高太后沉吟了片刻方说:“老妇感念你医术出众,想举荐你到这崇庆宫里任一个小小的医女。每天都能出入宫廷,给你薪俸,你只用照顾我的药饵、推拿如何?”
  这大大的出乎锦书的意外,她几乎不假思索的婉拒道:“回禀太后娘娘,臣妾无才无德,哪敢到娘娘跟前侍奉。再有夫君并没有打算在长安久居。”
  高太后这才想起锦书的夫君是齐王之子,她沉吟片刻道:“那好吧,你什么时候想通了,就来告诉老妇一声,老妇随时欢迎你过来。”
  锦书再次拜谢。
  就在此时,宫女隔着帘子禀了一声:“太后娘娘,齐王府的二郎君特意来给太后请安。”
  高太后听说,向锦书笑着点头道:“看样子你夫君倒挺在意你的,一会儿不见就找上门来了。”接着又对宫女道:“请他进来吧。”
 
 
第二十三章 悻悻然
  锦书的那一番警示秦勉是听进去了的,所以在燕王派人来邀请秦勉去那边小聚的时候,秦勉找个了托词拒绝了。
  他收到了洛阳家中写来的信,信上所叙秦励的病已经好了许多,看样子刘太医真有两下子,秦勉读到这里大大的舒了一口气。
  难得的闲暇,锦书亲自下了厨房做了两个拿手的小菜。两人一处吃了饭,期间秦勉说起了秦励的病,锦书听说也是替秦勉欢喜:“看样子回去我可以拜这位刘太医好好的学一学,再精进一下自己的医术。”
  “你还要精进啊?”
  “这是当然,学而不厌嘛。师父她老人家在天之灵知道我努力也会很欣慰吧。”
  见锦书真心喜欢,秦勉也就由着她去了。
  这一天两人都没出门,下午时一人在书房看书,另一个在内室配药。
  明日大行皇帝的棺椁就要入地宫了,两人商议了什么时候回洛阳。秦勉便说过几日要带锦书四处走走,因此两人便把回程的日期推迟到月底。
  第二日他们进宫的时候还不到四更天,夜色宁静。
  锦书强打着精神,跟着一起一跪,直到大行皇帝的棺椁起出了仙居殿,一路往西出了重玄门。漫天洒向的纸钱犹如纷纷的白雪一般。
  深秋的早晨已经有冬天的感觉了,出了重玄门,锦书才上了齐王府的车。前面一班三清殿的道士发引开路,有捧法剑的,也有摇帝钟的,持法尺的,捧铛、捧铙的,一共有四十九人,抬棺的一共六十四人,后面是一班高僧,僧人每人手持铜磬,口颂《大悲咒》、《往生咒》等经文。
  这一路蜿蜒了足足有三四里地,太阳渐渐升了起来,队伍一直缓缓的向北边的地宫而去。早起的百姓撞见了这一幕,纷纷退避三舍跪地送行。
  等到帝陵时,已经是黄昏时了。
  大半天里锦书呆在车上除了中途休息时下了地,就一直在车上。要不是提前在车上备了些水和干粮,这时候她肯定已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到了地宫,又是一番繁复的仪式,看样子今天是回不了城了。好不容易大行皇帝的棺椁终于入了地宫。
  陵寝这边备有住宿的地方,临时的落个脚倒不成问题。只是人多难免有些打挤。
  累了一整天,锦书已经困得眼皮子打架了,刚想躺一会儿,却见燕王妃身边的侍女走来了:“齐王府的二奶奶,我们娘娘发病了,请您过去看看。”
  “发病呢?”锦书有些吃惊,她身上可没带药啊,她又问:“随行的太医呢,没有人去瞧瞧?”
  侍女说:“随行的只有两位太医,一位照顾太后,一位照顾陛下,抽不出身。”
  看样子她非去不可了,锦书硬着头皮跟那侍女去了燕王妃的房中。果然燕王妃的哮喘病又犯了,好再气势没有上一次来得凶猛。
  “天气骤变,娘娘就有些扛不住。”锦书吩咐人去帮忙找一套银针来,侍女去了许久,终于找到了一套银针,锦书忙给燕王妃施了针,然而燕王妃还是喘得起来,锦书手上又没可用的药。
  “这银针是从哪里借来的?”
  侍女回答:“从王太医那里借的。”
  “那麻烦你再跑一趟,找王太医要两种药,百合固金丸和千金定吼丸,要是没有的话,有参蛤麻杏膏。或是参蚧散也行。”
  锦书一连说了几味药,那侍女愣头愣脑的似乎有些记不住,锦书见状只好道:“行了,我亲自去一趟吧。你好好的看顾着娘娘。”
  锦书又问王太医在何处,被告知在太后那边,锦书只得前往。
  太后落脚的地方在左配殿,锦书去的时候却见廊庑上站满了人,没有通传她也不敢擅闯。她只好向太后身边的侍女请示:“王太医还在跟前吗?”
  侍女回答:“太后娘娘正请平安脉,齐王府的二娘子不如等一会儿再过来吧。”
  “我等得可病人等不得。”话是这样说,但锦书也不好硬闯,只好在廊下焦急等待。那侍女见锦书神色匆忙便询问出了什么事,锦书只好把燕王妃发病的事告诉了一遍。这位侍女侍奉高太后十来年了,知道高太后心疼小儿子,因此也不敢怠慢,便对锦书道:“请二娘子稍待片刻。”
  那侍女进屋去了,锦书见她愿意帮忙问话,心中很是感激。
  没过多久,门打开了,刚才进去的那个侍女正朝锦书招手,锦书赶紧上前,侍女低声和她说:“太后娘娘问王妃的病,所以要见二娘子。”
  锦书一凛,她轻步走了进去。有宫女替她推了门。
  锦书进屋后才知皇后与皇帝也在此,她也不敢乱看,忙下跪行礼。高太后坐在炕上便问:“燕王妃犯病呢,可凶不凶险?”
  锦书答曰:“不算特别凶险,但没有及时的治疗会让娘娘很受苦。”
  高太后听说沉吟了片刻才道:“她年纪轻轻的,倒是个不经事的,竟得了这样的病症。王太医,一会儿你随齐王府二娘子却给四郎媳妇瞧瞧,千万不能耽搁了。”
  王太医忙答应了。锦书心道有太医坐镇当然最好,不然饶她医术再高明拿不出药来也是于事无补。
  秦劼坐在炕沿上,已经脱下了热孝时的素服。天子持服,以日易月。他穿了一身月白色的蟒袍,五爪团龙,衣摆处堆绣着江水海牙。
  锦书跪于地上,也不敢抬头乱看,正好看见新帝的衣摆,层层锦绣堆叠里,锦书看得有些炫目。
  秦劼却缓缓的拨弄着手里的茶盖,装作不经意间用余光打量着跪在下面地砖上的女子。女子浑身上下只两种颜色,黑的是头发,白的是衣裙。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小时候念过的一句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然而还没等秦劼在心中将这两句诗吟罢,就听得王太医告退,地上那女子也起了身,跟着王太医一并下去了。
  看着地上空空如也,秦劼心中有些悻悻然。
 
 
第二十四章 插曲
  锦书的那一番警示秦勉是听进去了的,所以在燕王派人来邀请秦勉去那边小聚的时候,秦勉找个了托词拒绝了。
  他收到了洛阳家中写来的信,信上所叙秦励的病已经好了许多,看样子刘太医真有两下子,秦勉读到这里大大的舒了一口气。
  难得的闲暇,锦书亲自下了厨房做了两个拿手的小菜。两人一处吃了饭,期间秦勉说起了秦励的病,锦书听说也是替秦勉欢喜:“看样子回去我可以拜这位刘太医好好的学一学,再精进一下自己的医术。”
  “你还要精进啊?”
  “这是当然,学而不厌嘛。师父她老人家在天之灵知道我努力也会很欣慰吧。”
  见锦书真心喜欢,秦勉也就由着她去了。
  这一天两人都没出门,下午时一人在书房看书,另一个在内室配药。
  明日大行皇帝的棺椁就要入地宫了,两人商议了什么时候回洛阳。秦勉便说过几日要带锦书四处走走,因此两人便把回程的日期推迟到月底。
  第二日他们进宫的时候还不到四更天,夜色宁静。
  锦书强打着精神,跟着一起一跪,直到大行皇帝的棺椁起出了仙居殿,一路往西出了重玄门。漫天洒向的纸钱犹如纷纷的白雪一般。
  深秋的早晨已经有冬天的感觉了,出了重玄门,锦书才上了齐王府的车。前面一班三清殿的道士发引开路,有捧法剑的,也有摇帝钟的,持法尺的,捧铛、捧铙的,一共有四十九人,抬棺的一共六十四人,后面是一班高僧,僧人每人手持铜磬,口颂《大悲咒》、《往生咒》等经文。
  这一路蜿蜒了足足有三四里地,太阳渐渐升了起来,队伍一直缓缓的向北边的地宫而去。早起的百姓撞见了这一幕,纷纷退避三舍跪地送行。
  等到帝陵时,已经是黄昏时了。
  大半天里锦书呆在车上除了中途休息时下了地,就一直在车上。要不是提前在车上备了些水和干粮,这时候她肯定已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到了地宫,又是一番繁复的仪式,看样子今天是回不了城了。好不容易大行皇帝的棺椁终于入了地宫。
  陵寝这边备有住宿的地方,临时的落个脚倒不成问题。只是人多难免有些打挤。
  累了一整天,锦书已经困得眼皮子打架了,刚想躺一会儿,却见燕王妃身边的侍女走来了:“齐王府的二奶奶,我们娘娘发病了,请您过去看看。”
  “发病呢?”锦书有些吃惊,她身上可没带药啊,她又问:“随行的太医呢,没有人去瞧瞧?”
  侍女说:“随行的只有两位太医,一位照顾太后,一位照顾陛下,抽不出身。”
  看样子她非去不可了,锦书硬着头皮跟那侍女去了燕王妃的房中。果然燕王妃的哮喘病又犯了,好再气势没有上一次来得凶猛。
  “天气骤变,娘娘就有些扛不住。”锦书吩咐人去帮忙找一套银针来,侍女去了许久,终于找到了一套银针,锦书忙给燕王妃施了针,然而燕王妃还是喘得起来,锦书手上又没可用的药。
  “这银针是从哪里借来的?”
  侍女回答:“从王太医那里借的。”
  “那麻烦你再跑一趟,找王太医要两种药,百合固金丸和千金定吼丸,要是没有的话,有参蛤麻杏膏。或是参蚧散也行。”
  锦书一连说了几味药,那侍女愣头愣脑的似乎有些记不住,锦书见状只好道:“行了,我亲自去一趟吧。你好好的看顾着娘娘。”
  锦书又问王太医在何处,被告知在太后那边,锦书只得前往。
  太后落脚的地方在左配殿,锦书去的时候却见廊庑上站满了人,没有通传她也不敢擅闯。她只好向太后身边的侍女请示:“王太医还在跟前吗?”
  侍女回答:“太后娘娘正请平安脉,齐王府的二娘子不如等一会儿再过来吧。”
  “我等得可病人等不得。”话是这样说,但锦书也不好硬闯,只好在廊下焦急等待。那侍女见锦书神色匆忙便询问出了什么事,锦书只好把燕王妃发病的事告诉了一遍。这位侍女侍奉高太后十来年了,知道高太后心疼小儿子,因此也不敢怠慢,便对锦书道:“请二娘子稍待片刻。”
  那侍女进屋去了,锦书见她愿意帮忙问话,心中很是感激。
  没过多久,门打开了,刚才进去的那个侍女正朝锦书招手,锦书赶紧上前,侍女低声和她说:“太后娘娘问王妃的病,所以要见二娘子。”
  锦书一凛,她轻步走了进去。有宫女替她推了门。
  锦书进屋后才知皇后与皇帝也在此,她也不敢乱看,忙下跪行礼。高太后坐在炕上便问:“燕王妃犯病呢,可凶不凶险?”
  锦书答曰:“不算特别凶险,但没有及时的治疗会让娘娘很受苦。”
  高太后听说沉吟了片刻才道:“她年纪轻轻的,倒是个不经事的,竟得了这样的病症。王太医,一会儿你随齐王府二娘子却给四郎媳妇瞧瞧,千万不能耽搁了。”
  王太医忙答应了。锦书心道有太医坐镇当然最好,不然饶她医术再高明拿不出药来也是于事无补。
  秦劼坐在炕沿上,已经脱下了热孝时的素服。天子持服,以日易月。他穿了一身月白色的蟒袍,五爪团龙,衣摆处堆绣着江水海牙。
  锦书跪于地上,也不敢抬头乱看,正好看见新帝的衣摆,层层锦绣堆叠里,锦书看得有些炫目。
  秦劼却缓缓的拨弄着手里的茶盖,装作不经意间用余光打量着跪在下面地砖上的女子。女子浑身上下只两种颜色,黑的是头发,白的是衣裙。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小时候念过的一句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然而还没等秦劼在心中将这两句诗吟罢,就听得王太医告退,地上那女子也起了身,跟着王太医一并下去了。
  看着地上空空如也,秦劼心中有些悻悻然。
 
 
第二十五章 老先生
  从帝陵回来后,锦书躲在家里睡了整整一天才缓过了劲。
  秦勉倒没锦书那么的娇弱,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依旧一早就出去了。
  秦勉没有进宫,也没去燕王那边。他骑着马,在长安的街头走了一圈。国丧期间,那些走马斗鸡的地方也都关了门歇业。街市上显得冷清了不少。
  秦勉也没什么心情四处乱逛,正欲往回走的时候,却见一顶轿子走他身旁停了下来,他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轿帘被掀起,里面坐着一个老者。
  秦勉记忆很好,一眼就认出了轿中所坐的那人正是曾有过一面之缘的老者孟轲,也就是被锦书认定将来会代替丁首辅的老先生。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