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钱氏积郁成疾,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
宋诃心里,这么多年对这个孙女一直心怀愧疚。
他上前几步,轻声道:“外面天寒地冻的,怎么不进去等。”
宋知岁笑得温婉,“孙女也刚过来没多久。”
她小步跟在祖父身后进了门,伸手将火炉上热着的水壶拿下来,仔细地摆好茶具不紧不慢地泡着茶。
宋诃见她一举一动端庄熟练,离京三年,茶艺礼仪规矩从未落下,不禁满意地松缓了神情。
“这么晚了,过来祖父这里可是有事?”
“离家多年,想同祖父多说会儿话。”
宋知岁将冲泡过一遍的茶水倒出去,没有抬头,“回来的路上,孙女听见了一些闲话......”
宋诃抬起眼睫,“什么闲话?”
“京城里的人说,内阁首辅与靖安侯针锋相对,是因为一早便有意于辅佐四皇子继承储君之位......”
话音刚落,宋诃眉睫不由自主地颤动了下,猛地伸手将书卷甩出去,厉声道:“简直是无稽之谈!”
“我宋某人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行的是忠君之事,为的是朝野安稳,怎会涉足党争行那宵小之事!”
宋知岁看着地面上被摔坏的书册,面色平缓道:“祖父无需动气,您一生清正廉洁,朝中百官自然是看在眼里。”
听她这样讲,宋诃逐渐平稳住心神,垂下眼帘没再说话。
宋知岁见他神色缓和,方才继续开口道:“宋家欲嫁女于四皇子是真,内阁多番打压靖安侯府也是真,京中有此流言也不觉奇怪。只是,孙女担心这流言蜚语人云亦云的,如此放任下去,假的也成真的了。”
“孙女离开京城许久,许多事看不明白,咱们宋家有祖父位极人臣,领衔内阁,父亲叔伯任职翰林院和大理寺,如今最该做的便是明哲保身,祖父为何要一直牵扯同靖安侯府的事的事牵扯不放呢?”
宋诃皱了皱眉,“你一个女儿家,不懂朝堂之上的弯弯绕绕,靖安侯府功高盖主,已然成为朝野上下乃至君王的心腹大患,如若不趁现在制衡,将来必生忧患。”
宋知岁眸光淡淡,“可这么多年,靖安侯对朝廷忠心耿耿,从未行半分僭越之举。”
“有这样的想法便是太过年轻,太容易相信人性。”
宋诃叹了口气,“这世间最容易变化的便是人心,靖安侯手握二十万大军,位高权重。一个人坐拥如此大的权利,又无人能压制,假以时日必成大患。”
宋知岁听着自己祖父的一字一句,半晌没有说话。
良久后,她递了一盏茶水送到他面前。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孙女虽不懂朝政,但倒是在祖父您的话中听出了些矛盾。”
宋诃皱眉,不解地看着她。
“什么矛盾?”
“祖父是怕靖安侯权利过大无法压制,日后成朝中忧患,才多番针对想打压靖安侯。可祖父为何敢这般雷厉风行地去做这件事?如今靖安侯征战在外,您不怕逼急了他当真行举兵谋反吗?”
闻言,宋诃怔怔地看着她,似乎被她的话质问住了。
宋知岁轻笑了一下,叹了口气道:“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您从心里也信任靖安侯的为人,您觉得他根本不会行不忠之事。那既然如此,您不觉得您的想法十分矛盾吗?”
宋诃闭了闭眼,许久没有说话。
像是窥探了一番自己的内心,半晌后他闷声道:“我的确相信靖安侯的为人,”
“可这世间事变换莫测,靖安侯府内光他一人的忠心就够了吗,若是后代亲友中有一人生出不臣之心,到时候再想弥补就难了。”
“那就是之后的事了,我们总得先顾及眼下的安危。”
宋知岁眉目平缓,一字一句道:“祖父替陛下替朝廷分忧本没有错,但如今涉足过深只会引火烧身。祖父有没有想过,陛下有意给七皇子赐婚,便是已经担心咱们家插手储君一事,反倒是想借助靖安侯府来制衡于我们。”
“伴君如伴虎,我宋氏一族有今日实属不易,孙女能理解祖父身为臣子的一片赤诚之心,但紧要关头也当明哲保身才是。”
院中房檐上的积雪落下来,发出一阵声响。
宋诃站起身,负手缓缓行至门前向外看过去。
乌云布满了整个苍穹,漆黑的夜里看不见半点星光。
良久后,他叹了口气,挺拔如松的脊背像是在这一刻被人抽光了力气。
“你既说了这么多,想来是心里早有盘算。同四皇子结亲一事,你如何打算。”
宋知岁自矮凳上起身,朝祖父宋诃福身行了一礼。
“烦请祖父替我告知,孙女返京途中受凉一时间水土不服卧床不起,无法准备成亲之事。”
……
暮色沉沉,都察院偏殿内一片寂静,唯有书页翻动的声音时不时的响起。
烛火映照在书卷上,接连看了几日的卷宗,不免有些眼花头疼。
许昱淮抬头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侧首对身边人开口道:“七殿下,天色不早了,您先行回去休息吧。”
闻声,萧珩自书卷中抬起头。
他伸手揉了揉眉心,相同的卷宗看了一整日,凝神时不觉得怎样,这会儿一放下只却感到头晕眼花。
户部尚书刘玄江在位多年,此番虽已经伏法,可留下的烂摊子却怎么也收拾不完。
此案牵扯其中的户部官员多达十几人,新上任的寒门官员虽已经接手户部的公务,但碍于全员都是新人一时间难以顺利推进。
临近年关,内阁叫上六部核对朝廷一年来收入开支账目。
查卷宗,找证据,给已经入狱的官员定罪的事便再次落到都察院头上。
许昱淮见萧珩有所动作,便跟着合上书卷,站起身。
马车已经在都察院外等候多时,许昱淮错开半步跟在萧珩身后出了大门,一路上两个人都显得有些心神不宁。
临上马车前,他驻足道:“殿下恩情,臣没齿难忘。”
萧珩头有些疼,也在思考别的事,将他的话听得模模糊糊,只应声道:“公事,也是我应做的。”
许昱淮没有说话,僵持中,萧珩似乎意识到不对,回过神来看向他。
二人目光刚一对视,许昱淮拱手朝萧珩行了一个端正的礼。
“臣四弟因户部案件此番身陷囹圄,此番脱罪还需得感谢殿下费心搭救。”
萧珩静静地看着他,面色淡然。
“许御史心里清楚,许翰林当初不过是临时调任至户部,很多账目早就作假他并不知情,户部的案子进展如此顺利还是因为许翰林最先拿出证据告发。此番功过相抵,是他应得的。”
许昱淮神情怅惘,正欲开口被萧珩打断,
“我不过是成人之美,”萧珩低下眼睫,“凭借许御史你刚正不阿的性子,即便是知道许翰林另有隐情,也会因亲友身份避嫌不会插手此事中。”
许昱淮顶着寒风,怅然道:“殿下说笑了,臣没有您想得那般高尚。臣只是觉得执意查户部案件本就危机重重,不想因此落下把柄连累于他。”
萧珩目视前往,突然笑了笑。
“许御史知道我在诏狱中见到许翰林时,他对我说得最多的是什么吗?”
许昱淮侧首,“什么?”
“许翰林说,所有罪过他一人背,无需靖安侯府中任何人搭救。”
萧珩说这话时,眼神里闪过一丝向往。
“你们府中手足亲友,当真是和睦。”
提起家人,许昱淮一贯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上似乎生起一抹柔情。
“臣家中父亲母亲向来看重府中和睦,教导最多的话便是阖府上下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萧珩愣了愣,低头道:“曾经也有个人和我说过这样的话。”
“只是可惜,我没信。”
门前覆盖着一层积雪,萧珩踩着脚下的雪前行了两步。
“我自幼同母亲相依为命,一同居住在幽宫,常受缺衣少食之苦,饱经手足欺凌。但那时,我从不觉得日子过得艰难,总想着凭借自己努力早日出人头地,带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许昱淮静静地看着萧珩,没有做声。
宫里关于萧珩生母的那些流言蜚语他也有所耳闻,只是还是头一次听萧珩自己提起。
“可是后来...母亲不在了......”
想他这一生,名义上的父亲对他只有利用,手足折辱讥讽,唯一爱他的母亲因为他起了向上攀爬的念头而失去了性命。
所以在那个天真烂漫地姑娘闯入他生命中时,他只觉得她单纯的可怕。
人心险恶,世态炎凉。
这世间能倚仗的只有自己,什么和睦的手足亲友,那不过都是营造出来的假象罢了。
事实也如他料想的那般,萧珩还记得一日他下学回来,看见许明舒坐在墙角哭地厉害。
他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她说,她母亲不慎跌入池水中昏迷不醒,肚子里的弟弟也停了心跳。
萧珩垂眼看着她,沉默不语。
靖安侯只有她一个女儿,将来侯府爵位只能落到许家有男丁的亲友头上。
袭爵这等诱惑摆在面前垂涎了这么多年,侯夫人突然怀孕,怎么这般顺遂的让嫡子降生。
只是面前的姑娘似乎永远都看不透这一层道理,仍旧活在就像她自己说得那样,许家亲友和睦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梦里。
再后来,那个灿若暖阳的小姑娘还是挤进了他生命中,成为他昏暗人生里唯一一点光亮。
只是可惜,当时的他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根本不相信真心。
他不懂得亲人究竟是什么含义,他的亲人欺他辱他,利用于他。
这世上除了母亲,没有人对他好。
他冷眼看着许明舒的四叔卷入户部的案子,证据确凿后被抄家流放。
当时的他觉得秉公执法没什么不对,许昱康是罪有应得,他不明白许明舒为何会哭得那般伤心。
再后来,他当着宸贵妃的面杖毙了曾经参与害死他生母的宫人。
看着宸贵妃漂亮的脸一点点扭曲,他竟觉得五脏六腑似乎被揪起来一般难受。
他应该开心才对,分明这一刻,他等待了许久。
萧珩觉得有什么东西似乎在他心里控制不住的疯长,他开始不敢面见宸贵妃,开始过分地在意许明舒,也在意她心心念念的家人。
所以在闭门不出多年的王皇后出面将宸贵妃送出宫外,去寺庙修行时,他没有从中阻拦。
萧鉴晟死得太过简单,远不能解他心头之恨。
他报错了仇,也恨错了人。
可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时,什么都已经晚了。
他想重新开始,想让许明舒留在自己身边,可每每回东宫看见的都是她毫无生气的脸。
他安慰自己没事的,余生还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弥补用来赎罪,只要她还能留在自己身边。
可他没想到,许明舒竟那般决绝地离开他。
再次有了记忆,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时,萧珩只觉得庆幸。
他身边有悉心照料他的皇兄萧琅,许明舒也安然无恙地站在自己面前。
活了两辈子,第一次感受到手足亲人的呵护。
时至今日他方才能理解,许明舒为何会如此爱重她的家人。
许家的上下每一个人,都有牺牲自己保全家人的决心。
许昱淮张了张口,他不善言辞更不知该如何安慰于萧珩。
只道:“七殿下尚且年轻,人生路上还会遇见许多真心相待的人。”
闻声,萧珩扭头看向他,没有说话。
视线笔直地落在许昱淮手间的手笼里,随即开口道:“许御史这幅手笼上的花样很独特,京城很少会有红色的山茶花。”
趁着许昱淮低头看时,萧珩转身朝马车走去。
“天不早了,侯府亲友还在等着许御史用膳,许御史早些回去吧。”
而他,也该回到他空空荡荡的皇子府中,等待着日复一日夜幕的降临。
第105章
北境连绵多日的大雪转停, 开阔地势使得蛮人的大军暴露在正中央的位置之上。
后方补给粮草被烧毁的消息一经传开,对将士们带来的影响不小,他们失去了打持久战的能力, 一时间士气低沉。
乌木赫深知, 眼前此困境唯有仰仗一场畅快淋漓的胜仗方能洗刷。
他迅速做出举措,率领大军发起进攻, 企图速战速决。
苍穹阴郁, 万里无风。
重甲车在细密的箭雨掩护下逐步向玄甲军城墙推进,一轮接替着一轮的人不断向城墙之上发起进攻。
一时间火光四起, 哀鸣声阵阵。
攻势进展了半日之久,双方都在死人,城门却依旧纹丝不动。
饶是乌木赫再心急, 看着面前宛如铜墙铁壁的玄甲军大营也无能为力。
玄甲军显然是做足了同他们做持久战的准备, 面对如同狂风骤雨般的进攻依旧有条不紊的应对。
天色渐暗, 城墙隐在深蓝色的苍穹中,只能看得清一排排漆黑的轮廓和城墙下似有似无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