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姚颖怡
时间:2019-02-06 09:37:33

  如今鞑剌群龙无首,十几个部落连番征战,虽说眼下加海的目标并非中原,可是他朝加海像朵儿哈那般称雄草原了,他的胃口便不仅仅是鞑剌。
  霍柔风还在想着要如何避免阿桑窥视西北军防,霍轻舟便从其其格下手了。
  “你什么时候对其其格说起天桥的?”霍柔风问道。
  “从榆林来马场的路上,我和她说了一路。”霍轻舟笑着说道。
  燕娘虽是汉人,可是年轻时也大多生活在关外,或许都没有去过天桥,她不太可能对其其格讲天桥的趣事,因此,今天乍听其其格提起天桥,霍柔风便知道这是谁说的了。
  霍轻舟是地地道道的京城公子哥。
  带着其其格去京城,以霍轻舟的能力,自是能保护其其格周全,至于阿桑和那个不动声色的阿平,就随他们去吧。
  霍轻舟带着其其格一行人动身离开了陕西,展怀帮霍柔风招募私兵的事也有了消息。
  招兵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以霍柔风的身份,但是展怀把招兵的地点设在了秦岭和大巴山一带。
  在秦巴山区,有些地区就连当地的父母官也没有去过,但是展怀派去招兵的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在这些村寨里贴出告示,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青壮汉子,一个兵丁给十两银子,十二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少年,一个兵丁给五两银子。
  而且展怀还有两不招,一是独子无后的不招;二是入赘的不招。
  无论是独子无后的,还是入赘的,都有顶门立户、赡养双亲、传宗接代之责,这样的人不适合当兵。
  因为这个两不招,让当地一些识文断字的人大为称赞,没过多久,展怀仁义之名便在当地广为流传,来应征的人非但没有因为这两不招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在当地十两银子能买十亩田地,足够穷苦人家吃喝几年,若是家里人不懒,就能从此衣食不愁。
  朝廷的军户都是世袭军职,男子十五岁以上便可袭职,直到六十岁方可退役,让族中子弟继续袭职,卫所里用的都是出身军户的世军,其中不乏年纪老迈却依然顶着军职的。
  早在很多年前,闽国公在福建便开始自行招募兵勇,这些人没在兵部的籍册中,都是在民间挑选出来的青壮,这便是那五万人马的由来,除了这五万陆军,展家在福建还有自己的水军私兵。
  眼下展怀便是沿用了闽国公的做法,招兵很是顺利,他选的招兵地都是在当地颇为贫穷的地方,来当兵就能给家人留下十两银子,而且以后每个月还有九钱银子的军饷,这对于贫苦人家是不菲的收入。
  当然,这样一来,银子便如流水般花了出去,不到两个月,仅在秦巴山区的几个地方,就招募到三千人。
  钟夫人听说后,趁着出门打猎的时候,她问霍柔风:“小九,你和伯母说句实话,你养私兵只是为了自保,还是有别的目的?”
  霍柔风微笑:“谁最初还不都是为了自保呢?”
  钟夫人怔住,是啊,她曾听闽国公说起昔年谢家自陕西兴兵时,最初便是为了自保,父兄皆亡,血海深仇,谢氏女率领父兄留下的残兵揭竿而起,我若不反,你必杀我,既然如此,为何不反?
  钟夫人没有再问,直到霍柔风提出要亲自去秦巴山区招募女兵时,钟夫人依然保持沉默。
  若水嬷嬷悄悄问她:“老夫人,五爷和九娘子都是年少气盛,您要不要规劝几句?”
  钟夫人瞥她一眼,幽幽道:“他俩也没干什么出格的事啊,我有何可规劝的?”
  若水嬷嬷便不再问了。
  七月,霍柔风到了秦巴山区。
  展怀没有陪她一起去,从西安调了花四娘跟在她身边。
  因为展怀的人刚刚在这里征过兵,现在听说又来了一位女子也要征兵,而且征的竟然是女兵!
  这件事立刻便被传得沸沸扬扬,对于很多山里人来说,他们祖祖辈辈都没有走出过这片大山,根本不知道当今皇帝是谁,年号是啥,更不知道去当兵要去打谁,他们不知道,也不关心,他们关心的就是吃饱肚子,娶老婆生娃。
  可是征女兵这事也太稀罕的,只知道去当兵能给银子,可是不知道女人也能当兵。
  女人都去当兵了,男人岂不是更娶不上老婆了,那找谁生娃娃?
  于是征女兵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是阻力重重,霍柔风听到去下面征兵的人回来抱怨,也是一筹莫展。
  霍柔风住在镇子上,借用的是当地富户的宅子。
  这天,她从住处出来,正想在镇上转转,听听老百姓们都在说什么。
  镇子很穷,她借住的这家富户,其实也不过就是有几百亩良田,几片林子而已,因此在镇上住的也只是一座三进的宅子。
  但是这样的人家,在当地已经是大户人家了,在这家出出进进的人,总能引人注目。
  霍柔风和花四娘,带着几名护卫从宅子里一出来,便引来街上很多人驻足。
  自从到了陕西,霍柔风便没有戴过幂篱,她落落大方走在人前,没有丝毫羞怯。
  忽然,只见从街道对面疾奔过来一个人,向着霍柔风冲了过来,花四娘眼明手快,一把将霍柔风拉到身后!
 
 
第四九九章 第一人
 
  刷啦啦几声响,护卫们纷纷亮出了兵刃,周围的人发出惊叫,有人甚至喊道:“要杀人了!”
  霍柔风摆摆手,让护卫们稍安勿躁,她已经看清了来人。
  那人衣衫褴褛,头发蓬乱,脸上也是脏兮兮的,看不清模样。
  眼看那人要冲到面前了,花四娘一脚将那人踢倒在地,她没用力气,那人只是摔倒,很快便爬了起来。
  但是却没有站起来,而是趴在地上嘶哑地喊道:“您是来征女兵的官老爷吧,我是来当兵的!”
  那声音虽然嘶哑,但却是女声,这是个女子。
  霍柔风对花四娘使个眼色,花四娘退到一旁,却还是虎视耽耽盯着趴跪在地上的女子。
  霍柔风缓缓走到女子面前,她说道:“抬起头来。”
  女子的眼睛落到面前的那双锃亮的小牛皮靴子上,她慢慢抬起头,从下向上望去,便看到了那个穿了一身大红箭袖的女子。
  她一路跑来,全凭着一股倔强,方才看到有穿着绫罗绸缎的人从李大户家里走出来,她便想都没想,就冲了过来。
  这一定就是来招女兵的官老爷。
  这是她第三次进城。
  前两次都是和爹一起,来给城里的生药铺子送药材,走了整整一天,能换一钱或两钱银子,爹爹高兴的时候,会在街口买上四个带枣子的玉米面馍馍,给她吃半个,爹爹吃一个,余下的两个半,带给家里的两个哥哥。
  她爹是村子里有名的能耐人,村子里有人家采了药材,都是托她爹到镇子上来卖,因此,她家的日子是村子里过的最好的。
  大哥已经定了亲,就是同村的女娃,二哥还没娶上媳妇,爹爹常说眼下给二哥存够娶媳妇的钱是最大的事。
  于是她便起早贪黑地干活,上山采药砍柴,回家纺线织布,只要能赚钱的,她全都干。
  前阵子听村里人说,有人来招女兵,当兵以后跟在女将军身边,一个女兵给十两银子,以后还有饷银。
  她爹动了心,虽说招兵要年满十五的女娃,她才十四岁,可是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姑娘,身体壮实,看上去也和十五的差不多,再说,连她爹都快忘了自家闺女多大了,外人更不知道,到时就说是十五了,征兵的官老爷还能不信吗?
  十两银子不但能给二哥娶上媳妇,还能再盖几间土坯房,买上几只小猪娃,置上三亩田。
  她知道当兵的要打仗,打仗会死人,可却不知道女兵要做什么,她不会打仗,但她会烧火会做饭,还会缝补衣裳,上山采药时有次还用柴刀打跑过豺狗。
  爹说要送她去当兵,那就去吧,在家是干活,当兵也是干活,何况还能给二哥娶媳妇。
  可是没过两天,爹又改了主意,她爹来镇上卖药材时,有人向他爹提亲了,那男人是给大户人家收柴禾的,接连死了两房老婆,上次她来镇上时,那男人见过她,便想把她讨过来当填房。
  她爹先是没答应,因为镇上人都说那男人爱撒酒疯,先前的老婆一个是被他喝醉后推到石碾子上撞死的,另一个则是他又一次喝醉后,在寒冬腊月被扒光了扔到院子里的雪地上,活活冻死的,其中一个死时还怀着身孕。
  那人就是想娶个体骼好能生养的黄花闺女,在镇子上连说了几次亲事都没成,这才想到要在穷山沟里买老婆。
  听她爹说要把女儿送去当兵换十两银子,那人就说也给十两,她爹不答应,要十五两,那人不依,最后以十二两谈成。
  她听说以后抱着她爹的腿,求爹不要把她卖给那个人,她爹一脚把她踢开,让两个哥哥塞了她的嘴绑起来,第二天就悄悄送到了镇子上。
  成亲的那天晚上,那个男人喝得醉醺醺地进来,三十多岁的,又黑又胖,脸上还有麻子,她吓坏了,趁着男人喝多了没有站稳把他推倒,从男人的家里逃了出来。
  她没敢回娘家,爹和哥哥见到她,一定还会把她绑回来。
  她在镇子外面的野地里藏了几天,昨天饿极了,抹黑了脸,到镇子里讨饭吃,听人说起那位来招女兵的官老爷就住在镇上李大户家里。
  当兵!
  当兵就能离开这里,她知道来征兵的官老爷都很厉害,没有人敢惹,她爹和哥哥不敢惹,男人也不敢惹。
  即使他们知道她当了兵,也不会来把她抓回去了吧。
  那时她的脑子里只有这一个念头,当兵,去当兵!
  她还趴在地上,却努力抬起头,她想让自己看上去精神一点儿,免得官老爷不肯要她。
  她认出那位官老爷是个女子,很年轻很漂亮的女子。
  她无措,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不住地重复着“我要当兵,我什么活都能干,我要当兵,我什么活都能干……”
  她说的是当地土话,霍柔风来了这些天,也能大概听懂。
  闻言,霍柔风微微笑了,她把手伸到那个脏兮兮的女子面前,一字一句地说道:“好,跟着我来当兵吧。”
  女子怔了怔,望着面前那只洁白如玉的手掌,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她知道,她能当兵了,这个女官老爷让她当兵了。
  她没有去碰那只手,还是磕起头来。
  霍柔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我叫兰花,是三道洼,不,我哪里人都不是了,我没有家了。”
  “这样啊,兰花这名不好,怪俗的,让九爷给你取个名儿吧”,霍柔风摸摸下巴,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这是她招到的第一个女兵,名字很重要,九爷最喜欢取名儿了,她想了想,道,“那你就姓蓝吧,蓝英,蓝天的蓝,英雄的英。”
  多年以后,蓝英都记得这一天,她的人生,从这一天之后便彻底改变了。
  而那个如同少年一般的少女,便是改变她命运的那个人。
  霍柔风对自己取的名字很满意,她从蓝英身边走过,迎着渐渐热起来的大太阳,向街上走去。
  征兵嘛,有了第一个还愁没有第二个,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九爷要有自己的娘子军了。
 
 
第五零零章 相见
 
  八月中旬,霍柔风已经辗转秦岭和大巴山,回到了马场。
  她带回来五百女兵,还有二十多个小女娃,大的八、九岁,小的只有五六岁,另外还有十几个年过三旬的妇人,有的妇人还带着小娃娃。
  这些女娃中,有的是她在路上遇到的乞儿,有的是村子里无依无靠的孤儿,甚至有一个是她和花四娘从两个大汉手中救下来的。
  而那十几个妇人,个个面黄饥瘦,有几个还病着,她们大多都是没了男人,无依无靠的苦命人。
  钟夫人先是看了那五百女兵,见都是山里出来的年轻女子,虽然有的面有菜色,但是都还年轻,过上一阵子就能调养过来。
  钟夫人忍不住对若水嬷嬷点点头,若水嬷嬷忙道:“奴婢还是头回见到女兵的,瞧瞧,个顶个的精神,九娘子的眼光就是好。”
  可是当钟夫人看到那堆孩子和妇人时,就不由得皱起眉头,进到屋里,她问霍柔风:“小九,这些人你准备如何处置,养在马场里吗?”
  霍柔风道:“马场里的人手够用了,我可不养闲人。”
  好吧,钟夫人准备一会儿就让若水嬷嬷把生活费送到帐房,免得未来儿媳当她是闲人。
  “我问过了,这些妇人大多都会纺线织布,另有几个会女红的,即使比不上城里的针线婆子们手工好,缝缝补补也是会的。我想开个作坊,让妇人们带着那些小女娃,纺线织布做衣裳,私兵们的四季衣裳都由她们来做,若是人手不够,还可以再招。”
  还有一个想法,霍柔风没有说出来,她想观察一下那些小女娃,当年高夫人有一支从小培养的女查子,直到现在,展怀依然还用着女查子,就像花三娘和白水仙那样的女查子。
  女查子的事,展怀不清楚,钟夫人一定是知道的。
  霍柔风继续说道:“这些小女娃都是无父无母无宗族庇护的,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我就是看上她们宛如白纸一般,从这会儿就开始培养,说不定以后能成为针线巧手呢。”
  她用眼睛的余光瞟向钟夫人,见钟夫人的眉头动了动。
  霍柔风把想说的都说了,把脑后的马尾拈起一缕,绕在手指上甩来甩去,晃晃悠悠地走了。
  见霍柔风走远了,钟夫人对若水嬷嬷道:“要安置这么多人也不是容易的事,范嬷嬷和采芹这两日就要回京城了,你就多去那边看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尤其是那群小女娃。”
  若水嬷嬷心领神会,嗯了一声,主仆二人便绕过了这个话题。
  两天后,范嬷嬷和采芹跟着霍家商队回了京城,临走时两人千叮咛万嘱咐,采芹恨不能拉着自家九爷一起回去,可是终究还是要走了,霍柔风也很难过,她知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她紧紧抱着采芹不肯松手,呜咽道:“等爷去了京城,到你家吃饭去。”
  “奴婢给您蒸羊肉包子……”采芹说不下去了。
  九爷什么时候才能回京城呢,采芹不知道,范嬷嬷也不知道,她们甚至不敢去想。
  霍柔风拍拍采芹的肩膀,眼里有泪,嘴边却是笑嘻嘻的:“你放心,九爷一定会回京城的,到那时你记着提着羊肉包子,到城门口接我,爷闻到羊肉包子的香味,就知道是我的采芹来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