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脑海里浮现出太多惨案,也可能是被刚才那一下撞到了头,骡车骤然停下,史云却不喊不叫,呆在了那里。
花三娘可没有二老爷这般镇定,她眼前一黑,便如风中落叶一般飘落地上,纤手松开处,史云的衣袖晃晃荡荡垂了下去。
车帘从外面撩开,一只青筋暴起的大手伸进来,把史云如同小鸡子似的拽了出去。
天色已晚,但却并非伸手不见五指。暮色四合,远处有炊烟袅袅升起。
冷风一吹,史云打个哆嗦,这才清明起来。
这里不是京城,至少不是在城内。
出城了?
是啊,丰台市所在的董家坊离城门只有三四里,坐着骡车出城也就是半炷香的时间。
“这是哪儿?”史云的声音打颤了,两条腿不听使唤地开始发软,至于刚才还卿卿我我的花三娘,这时早就被他抛到脑后了。
没有人理他,史云怔愣一下,这才想起去看拽他出来的人。
和他想像的一样,五大三粗、面目狰狞,满足所有强盗土匪的条件。
史云再向四周看去,没有其他人,只有这个人,就连骡车的辕头那里也是空的。
史云立刻明白了,这人就是刚才的车把式!
天啊,那个时候他们从丰台市里逃出来,根本没有来得及细看,便上了这驾骡车,否则只看面相,他也万万不会上这驾车的。
“你是何人,带本官来此何干?”史云是庶吉士出身,他不是傻子,这个时候也知道,即使他喊哑了嗓子,也不会有人来救他,来不如平心静气,可是他一开口,却字字透出心里的不安。
“没啥,咱们就是想借史大人笔墨一用。”那人说道。
史云明白了,这人所说的笔墨当然不会是文房四宝中的笔墨,而是他的字,他们要让他写字。
史云是两榜进士,又是庶吉士,在京城里,他虽然称不上学富五车的才子,可是他的墨宝也小有流传,不但翰林院的人认识,他所在的衙门里的人也认识,他的兄长史原更加认识。
史云慌乱地把双手背到身后,就好像这样就能不写似的。
“本官不写,本官不写!”
那人嗤的笑了,走上前去,一把抓起史云藏在身后的两只手,也不知他是用的什么巧劲,史云疼得几乎背过气去,他听到那人在他身后阴测测地说道:“也好,老子把你的这双手给废了,你不但现在不用写,以后也不用写了。”
钻心的疼痛从手上袭来,史云吸着气,还想说两句视死如归的硬气话,可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好说好说,我写我写。”
史云回到府里时,已是二更时分,还是那驾骡车,拉着他和吓得花容失色的花三娘一路回来,路上遇到巡城的,车把式伸手要官凭,史云像块木头似的,还是花三娘从他怀里摸出官凭,巡城的挥挥手,放他们离开。
骡车在史府门口停下,花三娘搀扶着史云下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砸开大门,门子披着棉袄出来,嘴里还不干不净地抱怨:“死人了怎么的,大半夜的砸什么门啊。”
待到看清是个漂亮小媳妇时,那门子呆了呆,花三娘指着被自己扶着的史云道:“我在门口看到二老爷,你睡觉不长耳朵吗?二老爷敲门你们都不给开,若不是我使劲砸门,二老爷非要站上一夜不可。”
门子这才看清楚旁边是史云,吓了一跳,伸手给了自己一个嘴巴,亲手扶了史云进去,走了几步,又回头对花三娘道:“大妹子,今儿这事可别说出去啊,回头哥哥好好谢谢你。”
花三娘冲他抛个媚眼:“再说吧。”
说完,她就径自往自己住的地方走去。
那门子见史云木木呆呆,更害怕了,哪里还敢问花三娘半夜三更为何会出现在大门口。
史云回到自己的书房,依然呆怔怔地坐着,他的随从已经回来了,这人把主子幽会的地方安排好,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到了丰台市也没有找到人,直到天色黑了,才回到府里,发现史云还是没有回来。
他也不敢把这事告诉二太太,主子是去私会女人的,怎能告诉二太太呢。
好在二太太又和大太太闹别扭了,据说正在自己屋里发脾气,史云半夜才回来,除了那个随从,府里竟然没有人问起来。
随从给史云端了热茶,一杯热茶下肚,史云这才缓过神来。
他看看四周,这是自己的书房,面前的是自己的亲信。
或许那是一场梦,自己一直都在书房里,哪里都没去,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他问随从:“我一直坐在这儿?”
随从咧嘴,主子该不会是傻了吧。
“您刚回来。”随从说道。
史云差点哭出来,那一切都是真的,他真的是刚从外面回来。
他低头去看自己的手,指间还有墨渍,他想起来了,这是他写完以后,车把式从他手里抽笔的时候留下来的。
他连忙去摸身上,他的小印还在,小印一面微潮,一看就是新近用过的。
他还是写了,不但写了,而且还盖上了自己的印。
“大老爷呢,大老爷在府里吗?”他霍的站起身来。
随从不明所以,道:“大老爷和大理寺的两位大人去喝酒了,给家里送了信,说是喝多了,今天不回来了。”
史云微微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大哥一时半刻还不会知道,他要好好想一想,想个办法出来。
第七零三章 居不易
与此同时,城外那座名不见经传的道观里,苏浅一袭布衣,正在欣赏史云的墨宝。
“车把式”已经换了装束,青丝成髻,木簪绾发,道袍加身,杂草丛生的胡子不见了,站在苏浅面前的是位面如新月的白净道人,就连身材也瘦了至少两圈。
“史云对花三娘可有起疑?”苏浅问道。
“应该没有,毕竟花三娘吓晕了,还是我给掐人中掐醒的。”回答他的是个女子声音,竟是从那白净道人口中发出。
苏浅嘴角弯了弯,从小到大,姐姐都是这么机灵。
他将史云的墨宝放好,对那道人说:“没有问题,明天你去六部街上走一走吧。”
道人应声,闪身退了出去。
次日,道人走在六部街上时,已经是个文文静静的读书人了。
他微驼着背,脸上挂着谦虚的笑容,有人迎面走过来,无论是否拥挤,他都要侧着身子让路。
六部街分为六部东街和六部西街,东街上是礼部、吏部、户部和工部等文衙门,西街则是兵部、刑部、五军都督府等武衙门。
此时是上衙的时间,六部街上没有什么人,来来往往的都是衙门之间传送文书的小吏,还有就是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多是外地来京的,到了年根底下,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返乡,闲来无事,便到六部街上走一走,感受一下做官的气氛,以此来激励自己早跃龙门。
年轻的读书人在每一个衙门前驻足,翘首观望,他的眼中都是艳羡。
一名书吏从衙门里出来,手里抱着一只卷匣,急匆匆地从读书人面前经过。
读书人连忙礼貌地侧身,垂手而立,冲着书吏点头,脸上的笑容谦卑有礼。
书吏看他一眼,忽燥的心情平静下来,他缓下步伐,昂首挺胸从读书人面前走过。
可是只顾着昂首了,脚下却被绊了一下,他一个踉跄,险些摔倒,一旁的读书人及时扶住了他,可是他手里的卷匣还是掉到了地上。
衙门之间传递普通文书的卷匣都是不上锁的,卷匣掉到地上,匣盖敞开,里面的文书散落一地。
书吏啊呀一声,连忙去捡,这就是日常文书,并非绝密,但是真若是弄丢了回去再补,他也是要挨训的。
读书人见了,也俯身帮忙去捡,文书并不多,只有两三册,清一色蓝色折子,读书人虽然还没有做官,可也听人说起过,这种文书给相关的衙门盖章确认之后,就要再送进内阁,由阁老们统一批示。有的折子阁老们批示后就可下发,还有的则要再上呈皇帝,经由御笔批示后再由内阁下发。
读书人把捡起的文书,珍而重之地交到书吏手中,就像是捧着圣旨似的。
书吏看到他这副谨小慎微的样子觉得好笑,不过就是最普通的文书而已,用得着这样吗?也不知是哪里来的乡下人。
尽管女眷们时兴苏样的衣裳苏样的首饰,可是对于大多数京城人而言,出了京城皆是乡下。
直到书吏抱着卷匣走进另一座衙门,那位乡下来的读书人依然羡慕地看着他的背影,嘴角挂着谦卑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读书人转身,去了六部西街,又在一座衙门前驻足,好奇而又崇敬地看着从衙门里走出来的人,终于,他看到想看的人,于是又是一次偶然的邂逅……
两天后,史原正和两位大理寺的官员在四方茶楼喝茶。这两位都是五品官,和大多数科举入仕的五六品的京官一样,他们看上去光鲜,其实日子过得都不宽裕。
上有高堂,下有幼子,四五个尚未出仕的兄弟或侄儿,还有时不时来京城打秋风的乡下亲戚,他们是全村甚至全县唯一一位在京城当官的人,因此同乡们到了京城,都会来登门拜访,就连家乡的父母官,也会让子侄来拜会。一来二去,他们的日子便越发拮据,逢年过节,只能四处周转。
一直以来,史原就是帮着他们周转的人。
朝廷严谨私放印子钱,因此,但凡是放印子钱的,大多都有靠山。
史原官职不高,当然做不了这个靠山,但是官职高的人,也不会拉下脸来去放印子钱,还是要通过下面的人。
史原便是那个下面的人。
他在公主府做过十多年的长史。公主府里来来往往的都是京城里顶尖的贵妇贵女,史原和这些女眷府上的长史、管事大多交情匪浅,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史原便帮着女眷们放印子钱了。
这些女眷身份高贵,有公主、有郡主,也有超品大妆和一二品的诰命。
在京城里,提起史原的名字,三品以上的官员或许没有几人知道,但是他们家里的女眷十之八、九是听说过的,有的还让史原给做过事,当然了,这都是私底下进行的,没有哪个女眷会笨到逢人便提史原的名字。
四方茶楼,便是史原常来的地方。一来这里人多,不会引人注意;二来是因为锦衣卫曾经在这里闹过事,那次的事情闹得很大,后来事情平息了,四方茶楼便成了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的禁地,没有人不让他们来,是他们自己不想来。现在锦衣卫偃旗息鼓,五城兵马司就更不来这里了。
锦衣卫不来,五城兵马司不来,御史们自是也不来了,没有人打架,御史们去参谁告谁啊,当然不来了。
于是现在的四方茶楼,对于史原而言,反倒是最安全的地方了。
他把两个信封分别交给两个人,每个信封里各有十张二十两的银票,两人下意识地四下看看,把信封塞进衣袖。
自从四方茶楼挂头牌的白水仙回乡以后,四方茶楼里说书的便不再那么讨人喜欢了,就像现在,说书先生说得口沫横飞,茶客们依然高谈阔论,说笑声掩住了说书人,没人知道那先生在说什么。
也没人知道史原这一桌人在说什么。
史原关心地问道:“这些银子可够用了?如不够用,只管再来找我。”
“够了够了,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上。”一名官员赦然道。
“唉,京城里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居不易啊。”
第七零四章 抓捕
“快过年了,衙门里也清闲了吧。”就要休沐了,官员们一年里假期最长的时候。
“哪里,忙得不可开交,都不能按时下衙,每天都要忙活到一更时分,今天我们二人是假借要给同窗送行才出来的。”一名官员说道,口气里都是悻悻。
“我以为只有我们六部忙得团团转,没想到大理寺也如此,莫非真有那么多的案子要赶在年前结案的?”史原很好奇,人之常情,都要问一问,这也是一种关心。
“实打实的案子倒是没有,就是新君登基,想要……史大人也懂的,就是把那些沉年的卷宗全都翻出来,将涉及到的人捋一遍。”
“涉案的人,不是早就办理了?”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史原不明白也能理解。
“史大人不知,这里指的涉案之人并非真正涉案的,打个比方吧,有个案子里提到了,某位犯官是从江西调进京城的,那么他能进京总要走门路吧,他是走的何人门路?若是这人当初已被牵连也就罢了,若是没有,那么就要登记在册,报到上面去,是统一清查还是单个清查,这就是上面的意思了,我们只是做些案头小事而已,也是最繁琐的。”
二百两银子在手,过年足够了,官员心头略松,话也就多了起来。
“原来如此,那是真正辛苦,天气越来越冷,整日操劳,二位大人要保重身体啊。”史原拿起茶壶给二人把茶满上,又叫来伙计,添了两碟点心。
只一位官员也叹了口气,道:“想一想,还是先帝在的时候最轻松,有案子就办,没案子时就是上衙下衙,闲来无事,还能去湖边垂钓、山间赏花,虽说内阁也常有吩咐,可那是内阁,真若是不想做,前面还有顾大人顶着,可现在这是皇上啊,而顾大人……唉。”
他口中的顾大人是前任大理寺卿顾岭南,顾岭南与赵旭是同科,二人私交甚好,赵旭被遣至江苏后,顾岭南便称病致仕了,在返乡的路上遇到意外,身首异处了。
听到这位官员提到顾岭南,史原像是忽然想起来,问道:“听说顾大人遇到土匪了?”
那位官员连忙四下看看,压低声音道:“顾大人祖籍广东,南下哪有那么多的土匪?何况他走的是官道。”
“也是啊,南下官道上若是常有土匪出没,要劫也是劫那些豪商,莫非顾大人是被仇家……”史原小心翼翼地问道。
“可不就是仇家啊,原本我们也不知道,这次梳理那些旧案才知道,当年顾大人可是郭首辅亲自吩咐调到京城的,而且一来就是大理寺,有几个外官进京能进大理寺的,至于顾大人与赵首辅,那都是最近几年的事,真若算起来,顾大人应是郭首辅的人,所以说,顾大人的仇家是谁,史大人还想不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