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姚颖怡
时间:2019-02-06 09:37:33

  朝廷明令不允许私人放印子钱,可真若是把事情捅出来,这些女眷的夫君也有办法压下去,毕竟也不是能掉脑袋的大事。
  可是若是在合适的时机用这种事要协他们,便能适得其所,有超出意料的结果。
  比如前阵子,赵旭死在金陵,小皇帝虽然做足面子,可是私底下却开始将赵旭的人逐一铲除。
  赵旭身为当朝首辅,他的人在朝中不在少数,小皇帝自是不可能一锅端,也不会完全肃清。若是在这个时候,忽然爆出某某大人的夫人私放印子钱,而且印子钱还是放给那些五六品的官员,那么这件小事便就变成了大事,足能令这位大人落马的大事。
  因此,一直以后,史原在这方面把握得很好,也从未出过差错。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关进大牢之后,他才会没有想过印子钱的事。
  他没有想到是区区印子钱的事,就为他招来大祸。
  他被关进大牢的第一天,他把最近一年为蓝先生做过的事情详详细细想了一遍,自觉并无错漏,心中略安。
  可是这一天却没有人来提审他,狱卒来送饭,他问何时提审,狱卒只是摇头,像哑巴似的,一句话也不和他说。
  他苦苦挨了一天,到了第二天,依然没有人理会他,直到这时史原才发现,他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自从他被关进来,他没有见过其他犯人,甚至没有听到任何人的声音。
  大牢不是这样的,也不应该是这样的。
  虽然他没有管过刑狱,可是也曾去过两次大牢,即使是单独关押的牢房,也能听到隐隐传来的大骂声、哭闹声、求饶声。
  可是这里太安静了,安静得不像是牢房。
  那个哑巴似的狱卒再来的时候,他便问:“这是什么地方?”
  狱卒还是没有理会他,这一次,狱卒甚至没用眼睛去看他,如同他是一团空气。
  第三天,史原开始心慌,这些年他已经被历练得足能称得上冷静了,但是现在的情况还是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
  或许是他想错了,或许是蓝先生那边有了动作?
  不对,张宝辰早就反了,只是朝廷并不知道张宝辰起事与蓝先生有关而已。
  史原越想越是心乱,他如困兽一般在牢房里走来走去。
  那狱卒再来的时候,隔着铁栅栏,他一把拽住狱卒的手,激动地说道:“我要见你们刑部的葛侍郎。”
  狱卒的手骨骼粗壮,还史原只是个文弱书生,拽住狱卒的手被狠狠甩开,一口带着酸臭味的浓痰吐到他的脸上。
  史原呆住,来不及擦拭脸上的污渍,他瞪大眼睛,质问道:“你不是狱卒,你究竟是何人?”
  他还未审,他便还是朝廷命官,除了诏狱的人,其他衙门的狱卒是不能这样待他的。
  所以这不是狱卒。
  那狱卒轻蔑地看他一眼,转身走了。
  夜半,史原被一阵开锁的声音惊醒,这些年来,他的睡眠越来越浅,或许是心中秘密越来越多的缘故吧。
  他把眼睛睁开一条线,他看到几个人从打开的牢门里鱼贯而入。
  这里面并没有白天见过的狱卒,这些人他全都不认识。
  史原不敢再装睡了,他蓦地睁大了眼睛,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几个人没有理他,其中一个拿出一张纸,透过他们手里拿着的灯笼,史原能看到力透纸背的墨字,可是他看不清楚那纸上写的是什么。
  他正想凑近一点看看清楚,脖子上一阵冰凉,一柄短刀抵在他的脖子上。
  他没有看到他们是何时掏出刀的,也许那刀就藏在他们身后,只是他没有看到而已。
  另一个人手里端着托盘,托盘里有笔墨,还有一方失泥。
  先前拿纸的手走过来,对他说道:“史大人,识实务者就在这张纸上签个名字,顺便再盖个手印。如果你不配合,咱们这把刀可是不留情面的。”
  “那是什么,为何要让我签字?”史原问道。
  “呵呵,是什么?莫非到了此时此刻,你还揣着明白装糊涂吗?那是你私通庆王的供词啊,你是庆王余党,隐身京城为庆王做事,现已全部查明,人证物证俱在,你不招没有关系,你那亲弟弟可是全都招了,并且亲手写了疏亲书,陈述你为庆王做过的大事小事。那罪状如今就在咱们刑部,就差你自己认罪画押了。”
  他的亲弟弟?
  他只有一个弟弟,就是二弟史云。
  不可能,他做的事情史云全都不知,再说史云与他血浓于水,又怎会出卖他?
  史原不信,他怒目圆睁,对那人道:“胡说八道,你们是挑拨离间。”
  其实按照史原一贯的冷静,此时他原应紧闭双唇一言不方的,这个时候,说得越多错得越多。
  可是这几天来,他被硬生生困在这里,他一天比一天慌乱,一天比一天急燥,也一天比一天心惊。
  他已无法冷静。
 
 
第七一零章 招供
 
  不但史原不敢相信,葛侍郎同样也不敢相信。
  就像想睡觉有人递枕头,他这边刚刚给史原抓进来,证据便有了。
  最初,他们几个也只是想借着抓庆王余党的名头,把史原抓进刑部大牢,上过大刑,再吓唬一通,史原只是个文弱书生,这样一番折腾下来,不死也能脱层皮,借他胆子也不敢再用印子钱的事情要协他们。
  若是史原是个硬骨头,死活不肯就范,那么就在狱里结果了他,再做个畏罪自杀的假象,不但除掉心头大患,而且人死如灯灭,这件事就此了结。
  可是葛侍郎没有想到,他们杜撰出庆王余党这么一个抓人的理由,便真的收到史原私通庆王的罪证。
  这是证词,字迹飘逸隽秀,写字的人小有名气,只要拿着这份证词在士子圈子里询问,不出半个时辰,就能问明出处。
  何况,证词下面有印章,还有签名。
  史云,字逸仙,号逸庐居士。
  某年某月,史原打着公主府的名义,在金宝钱庄周转出五千两银子,当天便送至庆王府,直到金宝钱庄将对帐单子送至公主府,身为长史的史原才将这五千两连本带息还上,至于他还帐的银子是从哪里来的,未曾知晓。
  某年某月,史原通过庆王,为自己的某位同乡谋到府衙同知一职,而后来庆王兵败时,便正是逃往此处。
  ……
  如此这番,林林总总,配上史云的一笔好字,洋洋洒洒写满一页。
  葛侍郎看到这些罪证时,他惊呆了。
  他污陷史原是庆王余党,没想到史原真的就是!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不但是他始料未及,也是他无法控制的了。
  一切全都脱离了预先轨道,向着他们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
  事已至此,他们已经不能把史原悄悄放出去了,这个局是他们设的,他们只能咬牙走下去。
  史原真的是庆王余党,这个案子很大。
  葛侍郎快要愁死了,史原的事情必须要上报了,可是一旦脱离了他的掌控,史原说出印子钱的事可如何是好?
  葛侍郎精通刑狱,他想来想去,葛侍郎才下定决心,先将史原单独关押,待到史原的精神快要崩溃时,再让人告诉他被史云出卖的事实,这个时候,史原的神经绷紧,患得患失,然后再让人把刀抵在史原脖子上,逼他签字画押。
  史原果然很快就撑不住了,他说自己不是庆王余党,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
  两个人按住史原的手,让他在那张纸上签字画押。
  史原不从,尖刀刺入脖颈,鲜血涌出,滴滴哒哒,很疼,但却不会死人。
  这些人走后,史原再也没有了一点精神,他如同一具行尸走肉瘫倒在地上。
  往事如烟,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弟弟从小体弱,他为弟弟求医问药,弟弟长大了要娶亲,他便四处张罗,最后选定了现在这位弟媳妇。
  弟弟为何要害他?
  刚才画押的时候,他看得很清楚,那些人没有说错,纸上的字迹是史云的,千真万确,他被亲弟弟给出卖了。
  自从他被抓进来,没有见过家人,想来并不是家里人想要求人不得其门,而是史云故意而为之。
  晕晕沉沉中,史原喊出了蓝先生,这些年里,与他打交道的并非是蓝先生本人,中间还有过谢思成,有过很多人。
  这些人的影子一个个在脑海里闪过,史原像是做了一场梦。
  梦醒时,他还在那间牢房里,没有其他人,只有他自己。
  葛侍郎是真的给吓住了,何止是庆王余党,被他抓进来的,到底是什么人啊!
  因此,当明和帝下旨,让他将人移送大理寺时,葛侍郎更是给吓了一跳。
  皇帝知道了!
  刑部大牢坚固如同铁桶,何况,史原还是秘密关押,除了葛侍郎的几名亲信,没有人知道。
  葛侍郎跪倒磕头,一抬眼正遇到来传旨的大太监常小贵。
  常小贵神色淡淡,扫了他一眼,冷冰冰地道:“葛侍郎,洒家奉圣命而来,还请葛侍郎不要再推三阻四了,那个史原呢,快让洒家亲眼看看这人的模样。”
  葛侍郎一头的冷汗,那天他派了羽林军将史原抓过来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最终竟然会惊动了皇帝。
  见他沉吟不语,常小贵不悦,这一两年,他在皇帝身边,即使算不上呼风唤雨,也是顺风顺水,这个葛侍郎也不是没有见过,他记得葛侍郎以前并不是这样的人啊,怎么官越做越大,人却越来越像一截木头呢。
  “葛侍郎,你还想违悖圣意吗?”
  “不敢不敢,公公还请见谅,下官这就让人去提史原。”葛侍郎抹一把额头上的冷汗。
  常小贵上下打量着他,像是在打量一个蠢货,良久,常小贵才从鼻子里挤出一个字:“哼。”
  史原被带过来时,目光涣散,嘴辱抖个不停。
  葛侍郎指指史原,对常小贵道:“公公,这人就是史原。”
  常小贵很认真地打量着史原,对葛侍郎道:“这可真好,洒家这便带人走了。”
  待到常小贵一行人走了,葛侍郎才如大梦方醒,他的里面衣裳都被冷汗湿透了。
  明和帝亲自见了史原,可惜他什么也没有从史原口中得知。
  明和帝大发雷霆,常小贵低声把史原说出的那些梦呓讲了一遍。
  明和帝听到了三个字“蓝先生”!
  这还是明和帝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他忽然发现,有很多事情,忽然被一条线给串起来了,而这个所谓的蓝先生,便是串起一切的那条线。
  史原还是晕晕沉沉,他也不知道自己说过什么,做过什么,而常小贵却有办法,把所有的供词都安在史原身上。
  蓝先生便是太平会的老主人——史原说的;
  河南起事的张宝辰是蓝先生的人——史原说的;
  锦衣卫一直以来就和蓝先生有关连,从荆陆到赫刚,历任锦衣卫都是蓝先生的刀,蓝先生的手。
  蓝先生有皇室血统,他便是早已死去多年的顺王!
 
 
第七一一章 天下大乱
 
  史原打死也不会想到,就在他浑浑噩噩的时候,那些他知道的或者他从不知道的事情,已经化做无法逆转的铁证,听在了明和帝的耳中。
  “查封史家,详查,把这些年里所有与史原来往过密的人一个个地查,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经办此事的还是刑部,就连葛侍郎都没有想到,这个差使转了一个圈,最后还是落到了刑部。
  明和帝下令,将庆王余党案与蓝先生案两案并成一案,全都交由刑部,葛侍郎抓捕史原有功,派葛侍郎继续承办此事,由常小贵督办。
  葛侍郎因祸得福,虽然没有升官,但是却凭此第一次入了皇帝的眼。
  所有人全都心知肚明,只要这个案子办成了,葛侍郎便会超过其他几位小九卿,进入内阁之日不远矣。
  葛侍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好在自己够机灵,否则谁知道会怎样啊。
  他不能辜负皇帝,更不能给史原以可乘之机,他要把这个案子办成铁案。
  三日后,朝廷颁发海捕公文,全国各级衙门一并抓捕太平会党首蓝先生。
  当天,又一道公文颁下,抓捕太平会会众,百姓可相互举报,先前入会的人,只要主动承认错误,朝廷既往不咎。
  短短几天之内,京城内外便乱成了一锅粥。
  那些加入太平会的,哭爹喊娘,有的胆子小的,便主动自首,为了表达自己知错就改,自首的时候免不了再咬出几位太平会中的熟人。
  不过五日,仅在京城便已有五百余人登记上册,京城里三家撷文堂都被连锅端起,就连做为情报传递的江南笔墨铺子也被查抄。
  葛侍郎又下令,但凡是来自首的,必须要供出其他人,否则照样抓起来。
  刚刚一天,便又抓到了一百余人!
  葛侍郎心情大好,太平会的规模太大了,京城主动自首的就有这么多人,谁知道暗藏的会是多少。
  他决定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京城的经验,让太平会的人一个咬一个,他就不信了,还咬不出蓝先生来。
  葛侍郎下了命令,上元节之前,各地要完成摊派的数字,比如河南一千人,江苏三千人。
  转眼便是大年三十,这件事也随着各地衙门陆续收到公文,而变得白热化起来。
  就连远在陕西的展怀也收到了公文,勒令陕西各级衙门搜捕太平会党羽,上元节产,陕西要抓捕太平会党羽五百人。
  展怀不高兴了,对霍柔风抱怨:“为何别处都是上千人,而给陕西的却只有区区五百人?这是看不起我吗?以为我抓不到上千人?”
  霍柔风被他逗乐了,伸手抚着他的胸口:“小的给您顺顺气,五爷您别气着,气大伤肝,若是您给气出病来,老婆就要带着孩子跟野男人跑了。”
  也不知这是哄他还是气他。
  展怀一把揪过霍柔风,在那张气死人不偿命的小脸上连亲了三口。
  每一口就是恶狠狠的,像是要吃人。
  其实仔细一想,葛侍郎只给陕西五百名额,倒也说得过去。如今陕西被展怀完全掌控,当地衙门还不如展怀有用,葛侍郎可不敢招惹展怀,那可是每隔几天都要找皇帝要帐的主儿,如果摊派多了,这位派人杀到京城,像当年对付郭咏一样,再给他一刀可如何是好。
站内搜索: